甬城农商银行工作人员上门走访个体工商户。(甬城农商银行供图)
徐卓蔚蔡旭东朱蒙娜文
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前不久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要做好普惠金融大文章。
普惠金融改革走过了十年。近年来,宁波以数字化为引领,紧扣“一农一小”,不断升级优化金融产品,提升金融服务能力,持续加大对“三农”、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等领域的金融资源配置力度。
近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宁波监管局公布的一组数据,见证了宁波支农支小的丰硕成果: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5947.76亿元,是普惠金改前的3.72倍;全市涉农贷款余额9804.6亿元,是普惠金改前的1.81倍。
鄞州银行工作人员上门走访小微企业。(鄞州银行供图)
支农支小,找准普惠金融切入点
“你们企业虽然没有可抵押的资产,但经营流水达到了授信要求,我们新推出的‘微担通’信贷产品非常适合你们。”前不久,宁波华少胶粘科技有限公司面临刚性成本支出压力,企业负责人刘涛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向甬城农商银行咨询贷款事宜。银行在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后,当即制订授信方案,很快发放了一笔50万元的“微担通”信贷资金,大大缓解了企业的流动资金压力。
产品创新升级、授信范围扩大。近年来,我市银行业金融机构持续发力普惠金融,坚持服务实体经济定位,聚焦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农户等信贷需求,持续加大普惠贷款投放力度,不断扩大金融服务覆盖面,有效增强小微企业和市民的金融获得感。
以鄞州银行为例,该行针对普通居民和农户推广各类纯信用贷款,助力创收增收。“只要信用好,就能获得最高100万元的无抵押授信额度。”鄞州银行相关负责人说。通过网点全覆盖、授信全覆盖、走访全覆盖,鄞州银行实现了金融服务村村通、户户通。截至9月末,该行今年已为125户经营主体累计发放贷款3.37亿元。
聚焦支农支小,宁波高质量推进普惠金改。截至今年6月末,全辖区小微企业有贷户64.58万户次,是10年前的4.65倍;近3年累计拓展小微企业首贷户5.76万户;农户贷款余额2146.15亿元,是普惠金改前的1.84倍。
优化服务,做好“家门口的银行”
“一天工作10小时,一台机器可以收割50多亩。多亏你们及时帮助,我可以全身心投入到粮食保产增产中去。”看着资金到账的短信提醒,伴随着收割机的轰鸣声,农户应海渊笑呵呵地说。
应海渊是江北区一名退役军人,回乡后种起了田,目前种植规模有500多亩。“最近几年,为了提高收割效率,我投入不少资金进行农机设备升级,手头现金流有些紧张。”应海渊说。
了解情况后,甬城农商银行第一时间送“贷”上门,帮助应海渊渡过难关。此外,针对“晚稻丰收”客户用款时间集中、资金需求量大等特点,甬城农商银行在相关贷款的申请、审批、发放等环节给予最大便利,在产品推介、授信方面提供最大支持。一方面,保障多元化产品供给,为个人、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适度规模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配套“农户小额普惠贷款”产品,贷款额度最高500万元;另一方面,实现产品个性化定制,做到“一对一”“点对点”服务,提供专项信贷产品,实行专项优惠利率。
为了把贴心服务送到“家门口”,宁波银行业金融机构不断完善辖区内服务网格,打通“最后一公里”。银行工作人员走田间、进社区,深入农户与居民家中,充分发挥农村、社区网点近民亲民的优势,深度融入客户生活场景,做好普惠金融服务工作。
数字引领,助力普惠金融稳步快跑
打开微信小程序,一键即可查询账户信息;手机银行自助申请,贷款“秒”获批,资金即刻到账;缴纳水电费、日常支出代扣等民生服务,银行App轻松搞定……得益于数字化转型,“零跑”服务逐渐成为普惠金融领域的共同发力点。
“家里急需一笔钱,多亏有‘速贷宝’,不用跑银行,直接在手机上操作就申请到了一笔3万元的信用贷款,解了我的燃眉之急。”说起在鄞州银行贷到的第一笔款,刘先生连声赞叹,“现在申请贷款,太方便了。”
近年来,我市银行业持续加快普惠金融数字化进程,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手段有效突破地域、层级等时空限制,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贵、慢、闲等问题,推动普惠金融服务增量扩面、提质增效。
“流动银行”“线上银行”不断涌现,将柜面服务送到居民“家门口”、客户手掌心,提供高效便捷的基础金融服务。不少银行依托手机App和微信小程序等,打造微服务、微网点、微生活的线上服务平台,第一时间响应客户诉求,有效提升用户的金融服务易得感。
“下一步,我们将引领辖区内银行业保险业营造良好金融生态、深化数智化监管、推进数字普惠平台建设,推动宁波普惠金融改革由‘试验’向‘示范’提升。”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宁波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