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哇!维生素C居然可以让碘伏‘褪色’!”看着试剂瓶里的碘伏从浅棕色变成无色,同学们纷纷发出惊叹。惊呼过后,陈媛老师点出了本节课的主题——寻找“维C之王”。“借用碘伏‘褪色’的科学原理,我们一起来动手找找哪种蔬菜水果的维生素含量最高。”话音一落,有趣的实验主题再次引起了同学们的欢呼。
这堂让学生们直呼“喜欢”的科学课,发生在昨天杭州市小学科学拓展性课程展示研修活动现场。当天共进行了低段、中段、高段3个不同年级段的展示课,杭州市胜蓝小学的《材料大比拼》、萧山区汇宇小学的《神奇的维生素C》、杭州天地实验小学的《主梁承重测试》,每堂课都趣味满满、实用多多,让同学们近距离接触并感受科学魅力的同时,也实实在在过足了一把“科学瘾”。
这样的课堂为什么如此受同学们欢迎?特级教师、杭州市基础教育研究室教研员徐春建进行了现场“揭秘”:“咱们今天都用了一套特别的教材,它注重体验、寓教于乐,契合孩子们学习科学的心理特点。”
这套教材叫《动手动脑学科学》,是由杭州师范大学、杭州市基础教育研究室与杭州出版集团联合推出的精品教材。
杭州市教育局基础教育研究室主任杨凯锋说:“杭州市教育局强调,‘要像抓思想品德教育一样抓科学教育’。”
科学教育最重要的,就是激发青少年的好奇心、想象力、探求欲。如何激发?现在很多小学和中学里,由于缺乏实验室和实验道具,科学教学大多停留在理论知识的传授。“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不是重点,让学生学会如何‘玩’和‘探’才是。”该教材编写牵头人、杭师大教授蒋永贵说,“我们的每册教材里都安排了10个实验,搭配了所需的实验包,让学生边动手实验边动脑思考,想清楚每个步骤是什么、为什么,用问题链驱动学生像科学家那样进行思考与探索、像工程师那样进行设计与制作。”
在教材试点余杭区,过去两个多月,张星亮老师已经在五常中心小学上了6堂拓展课,他深有感触地说:“从最开始的我发问,到现在很多孩子主动提问,很明显的感觉到孩子们的进步,就是愿意思考、愿意反思了。”
余杭区凤凰小学的学生家长陈女士,也感受到了孩子身上的变化:“像上次做了指纹实验以后,小宝回家拉着我们一起找‘哪些材料可以使指纹显性’,现在每次上完课回家都会捣鼓好一会儿。”
今年5月,教育部等十八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希望通过3至5年努力,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的各项措施全面落地,使中小学科学教育体系更加完善。《动手动脑学科学》丛书以及配套资源的推出应用,助力杭州在“双减”之下将科学教育加法落到实处,让每个孩子的小小科学家梦想生根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