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陈俊通讯员董峰峰
“排队”点赞、“盖楼”感谢老师、“炫耀式”晒娃……原本作为老师发布通知、与家长沟通的班级群,正悄然变味,动辄几百条信息,让不少家长和老师直呼“受不了”。近日,记者采访了我县部分老师和家长,他们认为,有规矩、守规矩,充满正能量的班级群才是一个班级真正需要的。
巧用微信群
创“心”交流
利用微信、QQ等即时通讯平台建立班级群是目前最方便的家校沟通方式之一。“老师可以在群里发布学校动态、班级通告、作业内容等信息。”桃源中心幼儿园的章老师表示,受年龄、身体发育等影响,幼儿园的孩子生活自理能力、自律能力都有待提高,家长需要了解孩子在校的情况,建立班级群,还可以统一反馈孩子们的学习、生活情况。“微信扩大了家校联系的范围,使得家长与教师的联系更加紧密,拉进了教师与家长的关系。”
也有部分老师习惯将课堂上孩子们的精彩表现、优秀作业等拍成照片、视频的形式,放在班级群里分享。“这个学期,我接任了新班级,我在群里主要发送孩子在学校学习生活的精彩片段,希望让班级群成为孩子成长的舞台。”深甽双湖小学的李老师分享道,通过建立班级群,全班的家长可以参与讨论班级的建设管理,提供自己的意见或者建议,也可以拉近家长之间的关系,共同探讨育儿的方法,相互交流取经。
班级群变身“夸夸群”、“负担群”
引发烦恼
在调查的过程中,不少老师也向记者直言,班级微信群没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城区某小学的蔡老师举了一个例子。有一次,布置了一个观察类的实践作业,结果有一位妈妈将孩子观察的照片发了出来,还配了文字“作业真有意思”。蔡老师点赞后,引发了一波集体“舔屏”高潮,“我们班的孩子都好棒啊”、“我们班的老师最给力”、“孩子交给老师,我们非常放心”……“一个班四十多个孩子,每个家长都表达一句‘感恩老师’,说真的,有点哭笑不得。”
蔡老师的无奈也是家长陶先生的苦恼,他说,非常理解老师的辛苦,但这类表达过多,就变得毫无“营养”,不仅让其他家长感到压力,更容易错过重要通知信息。
西店某小学的班主任王老师无奈地说道,有的时候在群里发布一些学习的照片,本来目的是为表扬优秀的孩子,激励其他的孩子向优秀看齐,结果有的家长就会觉得自己的孩子被忽视,暗生焦虑。
家长群变“夸夸群”确实让人不堪其扰,但更令老师烦恼的是,班级群有时还会成为“负担群”。乡镇一所小学的徐老师组建班级群后,很多家长为寻求便捷,选择以微信加好友的形式来与她沟通,这样一来,她的个人朋友圈在同意家长好友申请后,没有了一定的隐私,晒生活晒日常都需要通过设置分组,感觉生活都被打扰了。同所学校的张老师认为,作为老师也需要时不时就去查看班级群的信息,时刻准备着回复家长在群里的疑惑,这让她感觉自己的上班时间在无形中被“延长”了。
规范引导
还家长群“正能量”
记者采访发现,不少受访者都希望对家长群的管理进行适当的规范。
葛老师是一名初中班主任,她说:“建立班级群的最终目标是为了孩子更好地成长。家长理性表达诉求,老师多元化表扬学生,只有促成家长与老师的合力,才能更好地让学生成长。”
城区某小学的刘老师建立的班级微信群已经使用近三年了。她说,班级微信群是很好的家校沟通途径,及时性、互动性很强。从建群之初,她就在班级微信群中发布了群规,明确可做之事和不可做之事,以及如何在微信群里进行交流等内容,有问题私聊。“家长们非常配合我的工作,每次都会认真阅读通知内容,自觉遵守群规,按照老师发布通知的要求认真去做,从而也规避了刷屏的问题。”
“只要管理者用心经营,微信群既可以是一个良好和谐的沟通平台,又可以成为学生展示才华的舞台,在家校沟通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桥梁作用。”县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认为,网络沟通工具并不是万能的,它只承担家校沟通的部分功能,使用好这一全新沟通平台的关键,是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升教师尤其是班主任队伍的专业化水平和媒介素养能力,使这一新技术能成为促进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有效衔接的纽带,完善家校共同育人机制,为学生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