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新闻 > 浙江 > 金华

69岁老人做了50多年竹编 传统工艺受青睐

日期:2023-12-06来源:金华艾克医院作者:绍兴旅游景点攻略一日游

12月3日,在婺城区雅畈老街上,69岁的曹济威在店里编着竹编,不时有路过的游客进去参观。在他30多平方米的小店里,大到竹席、菜盖、鸡窝,小到各种篮子、酒壶、笔筒等,应有尽有。

店里的商品都是手工制作,这是曹济威竹编店的特色。记者去采访时,他正忙着做一个竹匾。只见他双手灵活地穿梭在竹篾间,一压一挑间,竹匾形状逐渐显现。

曹济威说,小时候家中生计困难,14岁时便跟随叔叔学习竹编手艺,六七年后已完全掌握了基本功,又辗转各地求学取经,最后落户在雅畈古街,转眼间入行已有50多年。

他的工作室里放着很多新鲜毛竹。砍回的竹子,要对半劈开,剖成粗细均匀的枝条状,将表面刮得光滑、细腻,再根据顾客要求一一编织。篾片的选择颇有讲究,韧性好的可以做成工艺竹编,比如竹席等;韧性差些的可用作簸箕、菜篮等用具。

每个季节做的竹编制品侧重点不一样。夏天,他大多时间花在做竹凉席上。曹济威说,虽然现在市场上各种材料的席子很多,但是不少人还是喜欢传统工艺。所以每到夏天,他都会接到很多定制竹凉席的订单。“打一张竹凉席需要6天,售价在1000多元。”而到了秋冬季,他一般会多做竹匾、淘米篮等竹编品。

“除了大的,还有这种小的。”曹济威拿着一个袖珍版的淘米篮给记者看。他表示,以前人们买竹编制品,多是当做生活用具,现在有些人是为了收藏。

他将这些传统的日用品打造成小巧精致的工艺品,光是篮子的款式就有十几种。有的作品小巧玲珑,竹篾要打磨得像头发丝一样细,更费工费时,有时一样小东西,一做就要三四天。

他说,他的竹编店开了几十年,能够一直顺顺当当经营下来,说明还是有很多家庭喜欢使用竹编制品的。尤其这几年,不少游客会买上一两件,让他感受到了新生机。他是婺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金华竹编”代表性传承人,竹编馆被认定为婺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基地。

他说,竹编是一门难得的传统手艺。他想尽量让自己的手艺发挥余热,让更多的人了解竹编工艺。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