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新闻 > 浙江 > 杭州

浙江:绘就“东南财赋地,江浙人文薮”的江南文化画卷

日期:2023-12-06来源:杭州疫情最新消息今天作者:杭州西湖

“揭示稻作起源的万年上山遗址,距今八千年的跨湖桥遗址、实证中华文明五千年的良渚遗址、宋韵文化核心的临安城遗址,以及西湖、大运河等,既是浙江区域文化的特色,同时也是长江文化的重要亮点。”12月1日至3日,“沿着长江读懂中国——万里长江行”探访团走进浙江,探寻吴越文化的独特气质,采访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浙江段建设进展。

“沿着长江读懂中国——万里长江行”浙江段启动仪式在杭州举行。王筝 摄

长江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孕育了开放包容的吴越文化

浙江背靠内陆,面朝大海,连通着海上丝绸之路和陆上丝绸之路,也是京杭大运河的重要起点,得益于农商业的高度发达与海漕运的便利高效所形成的“开放包容”气质,更是成为唐宋以后古代中国的经济枢纽和文化重心,这也造就了浙江文化“开放包容、海纳百川”的特征。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张颖岚告诉长江日报-长江网记者。

在地缘优势的影响下,在以“重农抑商”为主要基调的古代社会中,浙东学派为我们留下了正视商人商业、开拓创新务实的基因,无论是“财自道生、利缘义取”的龙游商帮、“不拘古法、不唯习惯”的宁波商帮,“刚正勇为、诚信包容”的义乌商人,都是这一理念的实践者。无论是“奔竞不息、勇立潮头”的萧绍商帮,还是“走出浙江、走向世界”的温州商人,或是“无中生有、点石成金”的义乌探索,以及“一网通天下”的乌镇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创新,都是长江文化创新特质的重要代表。

世界文化遗产良渚古城遗址。王筝 摄

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资源开发处相关负责人介绍,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浙江段)核心区范围内拥有3处世界文化遗产、170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各遗址遗迹保护成效突出,其中杭州西湖文化景观、大运河、良渚古城遗址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宁波慈城,湖州南浔、安吉,嘉兴乌镇、西塘,绍兴仓桥直街等地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奖”,宁波它山堰、湖州太湖溇港水利灌溉工程被列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湖州桑基鱼塘、绍兴会稽山古香榧群成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宁波、杭州、温州成功加入“海上丝绸之路保护和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城市联盟”。

游客在杭州国家版本馆内参观。王筝 摄

浙江是长江下游吴越文化繁荣地,据了解,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浙江段)核心区范围内拥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34项,绘就了“东南财赋地,江浙人文薮”的江南文化画卷。2022年“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成功入选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浙江还是中国革命红船起航地,全省共有不可移动革命文物660处,可移动革命文物10461件(套),36个县市区纳入国家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

高质量建设长江国家文化公园,让浙江千年文化可触可感可享

“我来考考大家,今天我们学习参观的河姆渡文化起源于哪个流域?”在浙江省余姚市河姆渡遗址博物馆内,每天都能看到来自全国各地的中小学生到此了解河姆渡文化。得益于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浙江段)建设的深入推进,浙江有越来越多的文博场馆成为孩子们实地感悟长江文化的‘新式学堂’。

浙江省博物馆内展示的在河姆渡出土的距今7000-5300年的稻谷和稻叶。王筝 摄

作为长江流域的重要支点枢纽,浙江通过系统梳理长江流域文物资源,推进全省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加强考古遗址公园管理,启动中国世界文化遗产更新工作等抓手,开展长江文物保护工作;同时编制《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浙江段)建设保护规划(征求意见稿)》等系列工作规划,为深入挖掘长江文化明晰了方向。

据悉,秉持“用可触、可感、可享的载体来焕活文化”的工作思路,浙江在全省布局近90个长江国家文化公园规划重点项目,同时以研学活动为突破口,累计建设良渚古城遗址公园研学基地等10余个与长江文化相关的国家级、省级研学实践教育营地(基地),开发考古研学游等特色研学产品,并引导全省各地文博场所和景区景点开展各类文化活动。此外,浙江通过开展文化标识建设、出品文艺精品力作等方式,持续丰富长江文化的“载体库”。

南宋德寿宫遗址博物馆。王筝 摄

“浙江的长江文化内涵还要通过一系列互动活动阐释好,要让民众有实感。”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社会发展研究所高级工程师林俐认为,浙江是唯一一个非长江水系的干流或重要支流流经区而被国家纳入长江国家文化公园体系的省份,在推进良渚遗址、吴越国王陵考古遗址公园、上山遗址公园等重大工程建设上,更要强调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弘扬,让民众更多地参与,并有获得感。

“高质量建设好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浙江段)是个大工程,不仅要求浙江与长江流域其他地区做好共建文化园、保持文化调性统一的面上衔接,也要求我们有机且精细地将浙江文化、浙江精神融入其中,做到点上出彩。”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资源开发处相关负责人表示,浙江还将着力于规划引领、文化遗产保护、文化内涵挖掘、品牌体系建设、完善基础设施等方面工作。

张颖岚认为,长江国家文化公园不仅是浙江精神富裕的重要载体,也是浙江立足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的重要窗口。

强化智力支撑,彰显浙江特色

12月初,良渚古城迎来八方来宾,一场世界级的文明对话拉开帷幕。12月3日上午,“良渚论坛”主论坛开启,与世界展开文明对话。活跃在距今5300年到4300年之间的良渚文化,被认为是东亚地区最早迈入早期国家形态的区域文明。2019年7月6日,“良渚古城遗址”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标志着中华五千年文明史得到世界广泛认可。

良渚古城遗址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王筝 摄

浙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起源地、江南文化的主要分布区,以及“海丝—陆丝—大运河”等的关键节点,是长江“文化生命共同体”中的有机组成部分。浙江如何在建设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时彰显自己的特色?张颖岚教授提出了三点建议。

首先是要立足浙江省域文化特色,将已有的“点”状研究串缀成“线”,已有的“线”性研究连接成“面”,深入挖掘与长江文化相关的文化基因、文化标识、文化精神特质。

其次,是要通过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浙江段)建设,展现出“上山—跨湖桥—河姆渡—良渚”等考古遗址为代表的万年史前文明进程,东晋、唐宋以来逐渐形成的江南文化特质,古代江南与内地的商贸文化交往,以及中国和世界的文明交流互鉴。这些都是既属于浙江,也属于长江的鲜明文化特质。

第三,是以浙江的西湖、大运河、良渚三处世界遗产为依托,通过“自然遗产+文化遗产”“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遗产+城市”所激发的耦合增益效应,使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成为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积极力量。

探访团在西泠印社参观学习。王筝 摄

“浙江还需在两个方面做一些创新探索或者说努力,一个是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浙江段的建设如何助推浙江省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二是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浙江段的建设如何与共建“一带一路”互促共进。”林俐认为,最近“良渚论坛”在杭州举办,这也为浙江下一步加强开放合作,以长江文化为纽带联结,加强与国内外的交流互鉴,并进一步弘扬中华文化创造了良好的契机。

“我们将广泛征求意见建议,进一步修改完善《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浙江段)建设保护规划》,加快推进项目建设,强化智力支撑,形成长江国家文化公园专家咨询库。”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资源开发处相关负责人表示,浙江将持续开展长江文化基因解码工作,研究挖掘吴越文化、海丝文化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统阐发红船精神、浙江精神等中华民族、中国人民和中国共产党人的文化基因,提炼浙江长江文化内涵,打造具有浙江辨识度的长江文化金名片。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