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沈鑫通讯员吕玫瑶
阳光洒在水面上,渔民在波光中划动小船,或是投食喂料,或是拉网捕捞。这样的景象,在一市镇前岙村,随处可见。忙碌的人群中,不乏年轻人的身影。
然而,二十年前,前岙村并不是这番景象。“那时候村里只剩下一些老人与养殖户,年轻人都选择外出发展。”前岙村党支部书记陈刚满说,当时村里没有产业,村民大多一年两季种植水稻,但是效益不高,集体收入基本为零。
从曾经的“空心村”,到如今的“千万工程示范村”,前岙村的蜕变缘于养殖产业的蓬勃发展。前岙村临海,淡水水系发达,众多溪流河滩夹带着大量养分入海,近海水质肥沃,盐度适中,十分有利于海产品繁殖生长。村里第一批养虾户应运而生。
“当时没本钱,借了40000多元,承包了村里的十几亩鱼塘,还得慢慢摸索怎么养虾。”第一批养虾户叶德根回忆道。叶德根当过村支书,也外出打过工,最终还是返乡创业。养虾效益好,尝到了甜头的养虾户继续扩大规模,更多的农户纷纷加入了养殖队伍。改地变塘,垒塘筑坝,养蟹养虾,前岙村海塘养殖产业尤其是青蟹养殖渐渐声名在外。
前岙村适合的产业找到了,却碰上销售渠道不畅的问题,只能被动等人上门来收购。在能人陈刚满的带领下,一部分前岙人开始从蟹农转行成为蟹商,组建了海山丰水产专业合作社,创建了“蟹大人”品牌。随着国内生鲜电商崛起,前岙村又抢抓行业风口,搭建起珍鲜海味电商直播基地,打造“基地+线下门店+电商平台”的供销体系,实现由市场批发、水产代售向新零售商、电商直播、社区团购等新型销售模式转变。前岙村的水产养殖户,再也不会在销售季节发愁了。
村民富了、村庄富了,村庄开始谋划村民致富新的增长点,打造乡村旅游景点。“目前,格桑花海、文化广场、渔家艺苑等一批农文旅融合项目已完成建设,未来海塘、望海渔廊等规划项目正在推进建设中。”陈刚满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