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岱山县岱西镇积极传承新时代“枫桥经验”,围绕“力量下沉、服务上门”的基层治理工作思路,聚焦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打造了全市首家乡镇级融治理中心。
从被动应对问题到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再到做好服务工作,减少问题产生,岱西镇走出了一条“枫桥经验”本地化的新路子,激发基层社会治理新活力,提高了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
阵地融合,打造服务“新地标”
今年7月,岱西融治理中心在该镇前岸村建成启用,该中心整合综合执法、网格等5支常驻队伍以及人大代表、政务服务、共享法庭等8支随驻力量,把治理和服务开展到群众“家门口”。
前岸村地处岱西镇商贸中心,新居民超过2000名,是本地常住居民的3倍多,村情比较复杂,矛盾纠纷多发。“把力量放到最需要的地方,把服务挺到最前面,尽可能第一时间解决问题。”岱西镇党委副书记毛峰介绍,岱西融治理中心每天由1名镇党委班子成员担任指挥长,统筹安排110非警务类警情分流、矛盾纠纷调解、便民便企服务、政策法规宣传等工作,受理事件“首问负责”,即时处理或启动“吹哨报到”机制,邀请随驻力量联动处置、跟踪闭环。
同时,岱西镇将全镇划分41个微网格,确保“资源在网格整合、要素在网格集中、服务在网格运行、问题在网格解决”。同时健全党建联建、网格联治、事件联处、考核联评四“联”机制,做实日走访、周接待、月晾晒工作,推动网格与安全生产、文明创城、信访维稳等相融合,把接访权、研判权、处置权、问效权四权推行至网格,“有事找村社、就近找网格”成为当地村民的共识。
力量融聚,激活治理“新引擎”
“这个措施好,感谢政府帮我们解决了停车难的问题。”近日,在岱西融治理中心里举行的月度新居民议事会上,新居民屈化新对岱西镇近期实施的乡村道路交通治堵工作赞不绝口。
作为岱西融治理中心新居民议事会成员,今年8月,屈化新在首次议事会上提出关于“将前岸村闲置空地改造成停车场,缓解村道拥堵问题”的建议,被纳入了中心“善治合伙人”项目库。实施改造后,前岸村区域内新增了近50个机动车停车位,道路畅通的同时,村容村貌得到进一步改善。
以融治理中心为载体,岱西镇为新老居民提供精准定制的项目化服务,将10余名长期扎根岱西,对岱西有感情且具有一定号召组织能力、议事能力的新居民纳入议事会,形成主人翁意识,积极参与基层治理工作。
新居民新车付费方式从“包年”调整为“包月”;外来人口聚集地安装电动车充电桩,配置雨棚和围栏;推行“出租房数字化管理”项目,为有需求的新居民提供一站受理的“旅馆式服务”;增加“一趟少跑点”代跑代办项目……截至目前,新居民议事会已收集意见建议80余条,其中6条需求被纳入“平安合伙人”项目库。
从“管理约束”到“共同治理”,再到“融治理”,岱西逐渐实现了矛盾纠纷“应化尽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