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新闻 > 浙江 > 宁波

化解家事纠纷 期待更多力量“加持”

日期:2023-12-13来源:宁波光华学校作者:宁波天气预报30天准确 15天

  慈溪法院妇儿活动中心服务站共享法庭常态化开展家事纠纷调解。照片宁波市中级人民法院提供

  无论传统还是当下,“家”都被赋予十分重要的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家庭的前途命运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党的二十大报告将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提升到“公民道德建设工程”的高度。家事审判,被赋予了“通过化解家庭危机进而实现社会稳定”的使命,已不仅仅是一种司法审判。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传统婚姻家庭观念不断改变,家事案件类型呈现出多样化特点,矛盾化解难度持续加大。用什么打开“情感死结”?在宁波,家事审判亦有“柔情解法”。

  匠者匠心

  家事审判温情满满

  “和庄严肃穆的传统法庭不一样”,这是不少人走进余姚法院家事审判区域的第一感觉。

  圆桌调解室内,“致家事纠纷案件当事人的一封信”、《和合家事》小册子被放在醒目的位置;阳明文化上墙,“婚姻、赡养、继承”三大系列家事宣传漫画,突出“和、善、孝”的主题。

  这样充满暖意的家事审判区,已成为宁波两级法院的“标配”。“好环境,有利于舒缓情绪、化解矛盾。”宁波市中级人民法院民一庭副庭长陈艳说,“我们千方百计在细节上营造‘家’的氛围,努力让当事人在这里重拾对‘家’的渴望,帮助他们树立修复情感的信心。”

  社会转型期出现的家庭关系新情况、新问题如何应对?近年来,宁波两级法院积极探索家事审判新方式,出台家事案件相关审理规程,设立心理疏导室、亲情教育室、儿童观察室,推出人身安全保护令、家庭教育指导令等一系列制度,“家事观察员”“子女抚养计划书”等新词汇不断诞生,家事审判有了一套“柔情解法”。

  不久前,余姚法院立案庭庭长丁金琴受理了一起孩子母亲要求变更抚养权的纠纷。父母双方的住房条件、经济收入、文化程度差异不大,孩子父亲作为原抚养人也算尽责,孩子究竟跟谁更有利于成长?丁金琴决定和孩子当面聊聊。

  在“客厅式”的心理疏导室里,上小学的女孩向法官描述着自己的日常生活。丁金琴察觉到,孩子述说与父亲的相处时,神情稍显拘谨,说到母亲时,语气明显放松。经过长时间的交流,女孩向法官表露了想要跟随母亲共同生活的意愿。

  随后,丁金琴又深入社区、学校等地,全面调查孩子的学习生活情况。通过走访,丁金琴了解到,孩子的母亲陪伴孩子的时间相对较多,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也更专业,而孩子即将进入青春期,母亲的陪伴更有利于其走过人生成长的关键期。综合孩子意愿、心理测评及走访调查的结果,法院判决抚养权变更,孩子由母亲抚养,孩子的父亲对判决结果也表示理解。

  “对于部分婚姻效力、身份关系确认、人身保护令申请等法律规定不能调解或不适宜调解的家事案件,我们当判则判;对于存在调解空间的案子,我们会在开庭前充分了解当事人的情感变化,并辅以必要的心理疏导和亲情教育。”陈艳说。今年1月至11月,宁波两级法院家事纠纷诉前调解8004件,诉前调解成功率达30.6%。

  家事案件十分特殊,往往涉及家长里短、生活琐事及情感纠葛,矛盾的起因、双方的生活现状等仅仅通过庭审和案卷材料很难完全掌握。“有的案件法律关系并不复杂,复杂的是如何妥善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陈艳说。

  在宁波两级法院,法院委托专门的家事调查员或家事调解员、人民陪审员等,走访调查当事人及其近亲属、邻居,还有村(社区)和教育机构的知情人员,深入了解具体情况,为案件办理提供重要参考线索,成为家事审判的一种常态化做法。

  余姚法院设立圆桌调解室。

  挽手成环

  家事纠纷联动化解

  一对离婚夫妇,因探视孩子的时间和方式产生争议,女方未协助男方探视孩子,致使男方3个星期未能见到孩子,男方依据之前的离婚调解书,申请鄞州法院强制执行。

  鄞州法院执行法官接到案子后,第一时间联系女方询问原因,女方提出孩子生病、探视时间过晚影响孩子睡眠、男方接送途中有交通违法行为等理由,希望改变之前的探视时间和方式,男方不同意变更。

  探望权执行纠纷与财产类债务的履行有所不同,需更多关注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为此,法院向两名家长发放了家庭教育指导令,同时安排他们参加家庭教育指导专题讲座。随后,组织双方进行协商,当事人均提出了方案,彼此也愿意进一步加强沟通,同意为探望权的行使提供便利条件,让孩子健康成长。

  从未成年人最佳利益出发、不断拓宽探望权纠纷解决渠道的背后,是多个部门的共同参与。鄞州法院联合区司法局、区教育局、区妇联共同出台了《关于建立探望权保护联动机制的实施意见》。

  裁判,是案件的终了,却并不一定是矛盾的终结。法院虽能予以“司法的柔情”,给出一剂“良药”,但从维护家庭的和谐稳定、促进社会健康发展的角度来说,法院能够发挥的作用还很有限。

  情感修复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而诉源治理更需要“端口前移”。

  今年1月,江北区婚姻家庭调解(辅导)工作室正式揭牌成立。在区社会治理中心的牵头下,江北法院与有关单位共同参与纠纷化解,从婚姻登记前的辅导,到结婚之后出现家庭矛盾,再到婚姻家庭确实破裂后上法院起诉、判决,婚姻家庭生活中出现的矛盾纠纷整链条、全过程,均可在工作室获得辅导、实现调处。

  在慈溪法院妇儿活动中心服务站共享法庭,法院、妇联携手,融合妇女维权站、姐妹驿站等解纷力量,进一步推动家事纠纷的多元调解、源头化解。自该共享法庭设立以来,已成功化解家事纠纷300余件,儿童的心理问题也在一次次调解中得到有效疏导。

  在镇海法院澥浦法庭,人大代表联络站与共享法庭共建互联。在了解法庭受理的离婚案件特点并进行基层治理情况调研后,一名人大代表在镇海两会召开期间提交了“进一步关注外来人口婚姻家庭纠纷”的建议。夯实纠纷调解队伍、加强普法关爱服务等相关机制得到深度落实。

  据了解,各地各部门及社会组织等多方力量纷纷参与进来,为群众提供日常婚姻家庭问题咨询,开展未成年人保护教育、中老年人身心健康关爱、困难女性帮助、法律援助服务等与家事纠纷解决息息相关的服务,提前预防婚姻家庭危机的发生。

  宁海法院家事法庭以“圆桌”形式促进当事人沟通交流。

  借力成事

  家事治理汲古润今

  老人去世前曾立下遗嘱,明确房屋由小儿子继承。其他三名子女却怀疑遗嘱是小弟伪造的。“老人的遗嘱由村书记代写,村委会多名干部也在场见证。”江北法院慈城法庭法官进村调查后,了解到老人生前主要由小儿子负责照顾,且诉争房屋也是由小儿子出资建造的。

  这起继承纠纷案,案情并不复杂,关键在于如何讲透理法、修复亲情。“老有所养孝者为先。既然老人立了遗嘱,子女在遗产处理上应尊重老人的意愿,多考虑亲情。”承办法官从亲情入手,耐心细致地为双方主持了一轮又一轮调解,最终用“司法温度”消融了纠纷造成的“冰霜”。

  在慈城镇,“慈”是刻入文化的基因;在慈城法庭,“慈”是一种司法理念。为讲好法庭的慈孝故事,让“慈风孝行”感染每个人,慈城法庭还编写了《慈孝十大案例》,建立慈孝档案。

  “先贤文化中蕴含的家事解纷智慧,不仅为家事纠纷处理提供了道德准则和价值取向,还提供了调解机制和方法。”余姚法院结合王阳明“知行合一”“政在亲民”理念,创造性地提出“听”“情”“细”“借”“和”五字工作法,从“心”出发,柔性调处。

  在一起两兄弟为一个手机号码引发的纠纷中,根据原告、被告的过错程度及具体案情,余姚法院判令弟弟对哥哥的损失承担70%的赔偿责任。末了,主审法官在判决书中引用了阳明先生的话,告诫兄弟俩莫为争胜负而忽视了亲情。

  在鄞州法院宋大姐家事纠纷服务站共享法庭,法官通过视频连线,指导宋大姐开展调解工作。

  “作为规范社会行为的一道底线,法院判决书不仅仅在于说理,更重要的是让当事人服判息诉。引经据典,突出人性化,能够拉近理性的判决书与当事人之间的距离。”主审法官说。在看到判决书后,沉思良久的弟弟最终全额支付了赔偿款。

  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法治思想和深邃的政治智慧,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今年10月,一场家事研讨会在余姚举行,意在发掘传统文化在调解劝解、裁判说理、服判息诉等方面的独特价值,使优秀传统文化在家事纠纷化解中真正“用”起来、“活”起来。

  借力成事,为民而行。业内人士建议,在家事纠纷源头治理上,除了汲取传统文化精髓,各方要有更多投入、花更多工夫,推进家事辅导工作系统化,为打造幸福家庭保驾护航。

  现实不止一次地告诉我们,家事纠纷如果不能实现“事了人和”,往往会造成更大的社会矛盾。推进和谐家庭建设,人人有责。 记者 王佳 通讯员 钟法 郑珊珊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