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新闻 > 浙江 > 杭州

浙江明年将全面推进省域技能型社会建设

日期:2023-12-14来源:杭州疫情作者:杭州商学院

社会崇尚技能 人人享有技能

浙江日报讯 日前,浙江省政府在台州召开了浙江省域技能型社会建设现场推进会。从会议名称看,有两个关键词:“省域”和“技能型社会”。

“省域”很好理解,就是要在全省广泛推开,各地各相关部门都要参与进来。从参会名单上就可以看出端倪,参会的既有市、县(市、区)政府和众多省级部门,还有企业、高职院校和技工院校等。

重点来看“技能型社会”。“技能型社会”我们可以从几个维度来理解:国家重视技能、社会崇尚技能、人人学习技能、人人拥有技能。

其实,“技能型社会”这个提法正式出现的时间并不长,不过一出来就迅速跻身“顶流”。

2021年7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印发《“技能中国行动”实施方案》,提出“提升全民技能、构建技能社会”。2021年10月,党中央、国务院提出建设技能型社会的任务目标,明确要求2025年“全面推进”,2035年“基本建成”,为技能型社会建设明确了时间表。

为何提倡建设技能型社会

数据显示,2022年末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总量约8.8亿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劳动者队伍的整体素质明显提高,但还有一些劳动者技术技能水平相对偏低,随着这几年产业升级,劳动者职业能力与产业需求之间的结构性矛盾更加凸显。

建设技能型社会,对个人、对国家都是好处多多——可以缓解就业结构性矛盾,可以带动劳动生产率提升、助力产业转型升级等。

对于浙江来说,开展省域技能型社会建设,是浙江立足人力资源素质整体提升,在全国先行先试的一项意义长远的工作,对打造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和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具有重要意义。

这方面浙江下了大力气:去年7月,选择台州在全国率先开展技能型社会建设试点;今年4月18日,人社部与浙江省政府签订了部省共建省域技能型社会合作协议,加快推进技能型社会建设。

台州市制造业发达、工业基础完善、民营企业活跃,有128万名技术工人,占全市人口近两成。但这里的产业升级,同样面临技能人才短缺的制约。数据显示,台州每年需要约6万名技能人才和2万名高技能人才,支撑产业技能型人才缺口约25%。

解决“卡脖子”问题,既需要实验室里科技攻关的顶尖人才,更需要流水线上让科技成果转化落地的高技能人才。一年多来,台州将试点过程中出现的各类堵点、难点作为突破点,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并将相关经验做法进行梳理,提炼为“一关键、三体系、十八招法”。这次现场推进会全面总结推广了台州市的试点经验做法。

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浙江全省技能人才总量达1195万人,占从业人员的30.7%,其中高技能人才395.2万人,占技能人才的33.1%。全省共有技工院校108所、在校生19.8万人,每年向社会输送毕业生3.8万人。

相比浙江的实际需求来说,这还不够,省域技能型社会建设很有必要。

会上透露这些信号

今年5月,浙江出台《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实施意见提到,浙江的目标是到2035年,高技能人才数量、结构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基本匹配,高技能人才总量达800万人以上,占技能人才比例超过40%,基本建成社会崇尚技能、人人享有技能的技能型社会。

那么,浙江接下来具体会怎么做?现场推进会上透露了不少信号。

会上,省人力社保厅解读了《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省域技能型社会建设的指导意见》。这份意见前段时间在网上公开征集意见建议,将于明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

要点替大家归纳了下:明确将“职工增技、企业增效、职工增收”作为技能型社会的关键,构建技能培育体系、技能创富体系和技能生态体系“三大体系”。

构建技能培育体系,高质量打造“浙派工匠”金名片。通俗说,更加重视技能人才的培养培训,加快构建具有浙江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健全与产业发展相适应的技能人才全方位、全链条培养体系。

构建技能创富体系,高标准建设“增技增收”先行区。主要是通过多种措施,树立技能价值激励导向,将“增技、增效、增收”三者紧密衔接,唤起个人和企业作为技能型社会建设主体的内驱力和持久力,让技能人才的口袋更鼓、职业发展通道更畅通。

构建技能生态体系,高水平营造“崇尚技能”新氛围。这是指要构建技能人才“有上升通道、有政治荣誉、有社会地位”的良好技能型社会生态,鼓励各地建技能型小镇、技能型社区、技能型乡村等,让大家逐步转变就业观念,走上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

此外,浙江还将建立省域技能型社会建设工作协同机制,由省人力社保厅牵头,组织、宣传、发改、经信、教育、财政、金融、税务等单位共同参与,同时强化部省市县四级联动,健全评价机制。

0相关评论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