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华东地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研讨会在温州举行,来自住建部及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山东、福建、江西等华东地区各省市与浙江省“1+1”交流协作的河北、山西等多个省市相关负责人,现场考察我市垃圾分类工作,市区新田园环卫综合体、五马历史文化街区、上陡门十二组团等区域的垃圾分类经验获得好评。
我市通过精准投放、分类收集和运输、资源回收利用等步骤形成闭环管理体系,目前全市共有3272个集遮雨、照明、监控等功能于一体的标准化投放点,412条分类收运线路,生活垃圾焚烧和餐厨垃圾处理设施达到了县县全覆盖,小区垃圾分类准确率达到90%以上。
我市建立的“以考促质”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模式入选浙江省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典型案例。
快递式“专车服务”
垃圾收运也可线上预约
新田园环卫综合体位于鹿城区滨江街道,集合了劳动者爱心驿站、生活垃圾分类中转站、分类桶智能清洗区、公共服务空间等多个功能区,同步推进“以桶换桶”、中转站分类化改造升级两项举措。虽然是垃圾中转站,但却闻不到异味。鹿城区综合行政执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新田园垃圾分类中转站实现了环卫作业的标准化和专业化,240L标准分类桶、电动桶装清运车、标准收集操作流程,引入新型吊装设备,可以在十几秒内完成“提桶、倾倒、卸桶”的过程,最大限度减少垃圾在外暴露的时间,同时安装了降尘除臭设备。
中转站内干净整洁,站内专门设置了分类桶清洗区,保证出站车辆、分类桶的清洁,设置新型清洗机,确保整个收运过程的整洁度。除此之外,新田园环卫综合体还设置有害垃圾收集站,开设有害垃圾“红色专线”,通过快递式“专车服务”的模式,每月1日至10日在各社区巡回收集,10日之后接受电话预约收集,取得较好的效果。该负责人介绍,下一步,新田园垃圾分类中转站将接入“智慧环卫”平台,分类中转站还将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升级。
垃圾桶配备智能传感器
数字监管建立督导机制
为了凸显地标街区品牌效应,鹿城区选择在全区范围内人流最大、人气最旺、影响最广的蝉街、五马街和公园路打造“席地而坐”高品质分类示范标杆商业街,通过数字监管实行保洁管理定点定人运作,将保洁纳入物业网格化管理,实现全方位、全覆盖、高标准、高质量的保洁与清运工作。五马历史文化街区相关人员介绍,街区里的垃圾桶都配备了智能传感器,如果垃圾桶满了,保洁人员就会得到提醒,及时前来清理。同时,街区实施人性化分类管理,配备专人专车在每日“9:00~10:00、12:00~13:00、17:00~18:00、21:00~22:00”四个时段实行垃圾分类定时定点上门收运,并同步建立辖区、街镇社区和管理人员的三级督导机制,为垃圾分类工作的顺利开展“保驾护航”。
老小区建立邻里督导队
轮流值守辅导居民垃圾分类
上陡门十二组团建于上世纪90年代,小区共有居民楼幢25幢,居住着562户居民,在没有业委会和物业服务之前,小区基础设施薄弱,环境“脏乱差”。蒲鞋市街道绿园社区相关负责人说:“这几年,通过垃圾分类工作的推动和促进,小区环境发生了较大变化。”
该小区的垃圾分类经历三个阶段两次并桶,从垃圾混投屋阶段到分类桶分散投放阶段,再到集中分类投放。小区从原来的18个投放点最终合并到了1个集中投放点。绿园社区还向小区居民发出易腐“破袋”倡议书,投放点内还设置一台破袋机,小区居民在投放易腐垃圾时,都会进行破袋投放,将易腐垃圾倒在易腐垃圾桶内,再将垃圾袋投放至其他垃圾桶。
绿园社区相关负责人介绍,上陡门十二组团小区还成立“垃圾分类邻里督导队”。督导队最初主要负责轮流在固定投放点值守,辅导邻居们正确进行垃圾分类,后来还拓展到小区巡逻、管理环境卫生、消防安全、车辆停放等。小区住户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垃圾分类,也让这个老旧小区不断焕发时尚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