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新闻 > 浙江 > 宁波

亩均增收逾3000元 跨界“稻”路“渔”利几何

日期:2023-12-21来源:宁波人才作者:宁波疫情最新消息

  肖明朗的水稻与南美白对虾共作田。(何晴 摄)

  秋收罢,冬种始。顾不上寒风侵袭,位于海曙区鄞江镇的东升农场又进入了新一轮的忙碌。“水稻田里种上水草,为明年新增200多亩稻虾田做准备。”谈起明年的规划,农场负责人吴卫峰充满干劲。

  共生轮作农户增收

  东升农场与日俱增的种养面积,是我市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初见成效的一个生动注脚。

  “今年农场的水稻田采用‘水稻+小龙虾、南美白对虾’轮作共生模式,取得明显成效。”象山县西周镇明朗农场负责人肖明朗介绍,今年3月份在田中放小龙虾苗,4月底开始收获小龙虾;6月份开始种水稻,同时与南美白对虾进行共作,11月完成了南美白对虾和稻谷的收获。肖明朗掰着手指向记者算了一笔账:“今年实收稻谷120吨、小龙虾22吨、南美白对虾33吨,产值105.6万元,扣除种养成本,实现亩产值超万元,亩纯收益达5145元。”

  生态溢价“稻”路宽广

  一片稻田挣出多份钱,经济效益提升的同时,生态效益有增无减。在余姚市泗门镇谢家路村的恒青家庭农场,负责人张义青向记者展示了一张摄于今年10月底的照片。图中的两片水稻田可谓“泾渭分明”:左侧稻田中的稻叶由于肥力不足明显泛黄,右侧稻田内稻叶青青、长势喜人。

  “右边这一片都是稻虾轮作田块,是在小龙虾收获后种植的单季稻。”张义青说,小龙虾会吃掉田间杂草及害虫,排出的粪便是水稻的天然肥料,水稻品质大大提高的同时,减少化肥使用量70%以上,减少农药使用量100%,每公斤水稻生态溢价2元。

  农为邦本,本固邦宁。“稻渔综合种养能实现‘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稳粮增效、稻渔双赢、有机发展’,既可以守护国家的‘米袋子’,又可以鼓起农民的‘钱袋子’。”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发展稻渔综合种养产业,是推动宁波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现实要求,也是新的驱动力。

  跨界融合专家助力

  在很多人看来,种田的和养鱼的“隔行如隔山”,少有交集。稻渔综合种养,让两者首次跨界融合。肖明朗坦言,探索稻渔综合种养,离不开专业技术力量的支持。

  今年7月,肖明朗的稻田内陆续有南美白对虾停止进食,进而死亡。他随即向市海洋与渔业研究院水产技术推广站站长沈伟良求助,询问病因。经判断,这批南美白对虾由于天气突变出现了应激反应。“经过科学用药及水质调节,病情很快得到控制。”肖明朗说。

  “由专家带头,解决种养难题,改良相关技术,这是进一步推广稻渔综合种养的必由之路。”市海洋与渔业研究院水产技术推广科王扬才介绍,农业农村部门已成立宁波市稻渔综合种养高质量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发挥以农技、渔技推广体系为主体的技术团队优势,努力探索一条更适合宁波发展的本土化稻渔综合种养道路。

  为鼓励更多农户稻渔综合种养,市财政安排专项资金,对新建的50亩以上稻渔综合种养基地的经营主体按每亩800元至1200元进行奖补。

  与此同时,各区(县、市)也陆续出台配套政策,如北仑区通过市区二级奖补,稻渔综合种养合计最高每亩可奖补3000元。

  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农业农村部门将通过开展农事体验、农耕科普等活动,进一步推动稻渔综合种养与第三产业的融合发展。

  见习记者 何晴 通讯员 汪洋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