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墙黛瓦,弄堂宅院,巷道深深……近日,记者走进仙居县白塔镇高迁古村,满目江南韵致。游客们三五成群,驻足欣赏独具韵味的古建筑,小商贩们卖力吆喝自家的农特产品,村民们则围坐在家门口闲聊,一派悠然的景象。
近年来,高迁古村启动整村改造提升行动,修复传统建筑、弘扬传统文化、优化人居环境同步推进,昔日“脏乱差”的贫穷村蜕变成美如画的网红景区,焕发出勃勃生机。
古老村落焕发新颜
“以前村庄环境很差,到处都是猪圈,鸡鸭等禽类遍地走,味道很难闻,部分古建筑年久失修,生活垃圾随处堆放。”高迁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吴海涛回忆。
2012年,高迁列入省第一批保护利用重点村。在仙居县及白塔镇的牵头下,高迁古村通过整合休闲乡村创建、美丽宜居示范村、数字记忆建设、山水人居环境提升工程等项目,大力推进古民居保护和新农村建设,总投资达3000多万元。
近十年以来,高迁古村共修复了12座古宅,恢复了七星塘等古迹,整修改造了多个与历史风貌有冲突的建(构)物。2020年,高迁列入省第八批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重点村。
如今的高迁古村,溪水潺潺,宅院古朴,木雕精湛,全国各地的游客纷至沓来。“走进这里,整个人都平静下来,走石板路、看古戏台、吃柴火饭,像回到了小时候。”来自上海的游客陈阿姨告诉记者。
2022年4月,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主管的《中国建设报》刊发《“耕读传家”的风水宝地——浙江仙居高迁村》专题文章,通过“高迁数字记忆”网站上的漫画、手绘图等文化产品,介绍高迁古村的村史村貌与文化景观,进一步提高了该村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传统文化迸发活力
在高迁古村的一处古宅院里,一盏盏造型别致、古朴典雅的仙居无骨花灯悬挂在房梁上,煞是好看。
“制作一盏花灯,要经过绘图、剪样、凿花、刺绣等十余道工序,往往要花上一周到一个月的时间才能完成。花灯经久耐用,保存得当的话,可用几十年之久。”仙居无骨花灯传承人郑斌介绍。
作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仙居无骨花灯先后荣获“中国民间艺术作品金奖”“世界杰出手工艺品徽章”等荣誉。高迁古村通过少儿研学、游客现场体验、DIY手工包等形式宣传无骨花灯,让更多人了解该项技艺。
近年来,高迁古村积极在挖掘古村人文内涵上下功夫,做活文化与经济的互动文章。如在慎德堂建设科举捷报、契约文书展示馆,恢复高迁明制汉婚表演项目,引进汉青染坊、柴叶茶等商业项目等。这些举措,让高迁更富魅力,也让游客越来越多。
值得一提的是,白塔镇还主办了高迁古院落向全球招募院主活动,吸引有想法、有干劲的创客,共同探寻高迁文化、品味高迁记忆。
村民腰包越来越鼓
高迁古村地处仙居高速口,车流、人流密集,不少司机都会在此停歇。但在十多年前,村子里没有饭店,司机们找不到地方吃饭。村民应利琴敏锐地觉察到这是一个商机,她在村里开了第一家面馆,生意红火。
“当时每天可卖出100多碗面,营业额2000元左右,多的时候可以卖到4000元。”应利琴表示。在她的带动下,再加上高迁古村的开发,村里的饭店、民宿越开越多,村民们的腰包也越来越鼓。
近年来,高迁古村立足自身资源优势,带领村民发展民宿和农家乐,引进适宜的新型业态,打造特色旅游,促进农文旅深度融合。
据统计,高迁古村从2014年的零基础发展到现在民宿、农家乐70余家,能一次性同时容纳2000多人居住,年接待游客数达50万人次,年营业收入达500余万元。目前,高迁古村村民人均年收入3.8万元,集体资产超1.21亿元,村集体年收入达200余万元。
此外,高迁古村还成立了强村公司——高迁实业有限公司,通过党建联建,与东横街村汇今文旅研学基地合作,开发寻迹古村、无骨花灯制作等研学线路,带动24位村民实现就业,每月增收4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