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新闻 > 浙江 > 金华

稳进提质 向新而立 ——2023金华经济年终特稿

日期:2024-01-02来源:金华人才招聘网作者:绍兴地铁线路图

行至岁尾,回看全年。

浙中大地上,一个个重大项目以只争朝夕的干劲全线发力,一项项重点工作以争分夺秒的拼劲提速冲刺,汇聚成一幅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壮阔画卷。

今年以来,金华坚决扛起“根据实情、发挥优势、扬长补短、再创辉煌”的时代使命,坚定不移深入践行“八八战略”,深入实施三个“一号工程”“十项重大工程”和高质量赶超发展“八大行动”,以超常规力度和举措推动经济持续稳定回升向好。

(一)

12月19日,一列满载100标箱纺织服装、日用品等小商品的“义新欧”中欧班列从义乌铁路口岸货场发车,驶往西班牙马德里。至此,今年以来杭州海关累计监管“义新欧”中欧班列进出口集装箱突破18.8万标箱,超2022全年总量。

犹如一路奔腾的“义新欧”,这一年,金华在开放这条必由之路上奋勇前行。

根据“打造国际枢纽城、奋进现代都市区”的战略主线,金华持续放大枢纽综合优势、开放通道优势,加快构建“一轴两核三区多平台”国际陆港发展整体布局,高水平建设内陆开放枢纽中心城市。

新年伊始,市主要领导带队先后赴德国杜伊斯堡、西安、成都考察,对标国内外一流陆港,学习借鉴各地建设运营模式和发展经验。

4月,成立金华市国际陆港枢纽建设委员会;7月,出台《金华国际陆港枢纽建设方案》……金华正举全市之力,建设立足华东、辐射全国、联通世界的国际陆港枢纽,着力开创“以港强市、以市兴港”新局面。

以国际陆港枢纽建设为牵引,金华不断提升枢纽的融通力、竞争力、辐射力。

6月,“义新欧”中欧班列首个境外物流枢纽集散中心——德国集散中心在杜伊斯堡揭牌成立;7月,总投资257亿元的金华铁路枢纽扩容改造工程项目开工;10月,陆路启运港退税政策落地,金华成为全国唯一兼具陆、海出口的启运港城市,出口货物在“义新欧”中欧班列双平台启运即可退税,企业出口退税周期可缩短5~20天……

1—11月,“义新欧”中欧班列共开行2271列,同比增长6.87%,开行线路增至24条。“第六港区”功能加快延伸,海铁联运班列运输标箱总量居全省第一。1—10月,全市跨境电商进出口总量达920亿元,居全省第3,占全省跨境电商进出口的22%。

金华已经成为“义新欧”、义甬舟对外开放大通道的策源地,正在绘就以国际陆港为引领的开放新格局,更拥有了渡过激流险滩的强大底气。

今年以来,在全球需求萎缩、国内外经济形势日益复杂严峻的大环境下,金华积极扩大高水平开放,外贸出口保持强劲势头。

——全面开展“百团千企”拓市场、“百场展会百万客商”兴市场行动,先后组织190个团组、3932家企业赴境外开展经贸活动。1—11月,对主要贸易市场进出口均保持增长,其中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4059.8亿元,增长16.7%。

——持续推进市场采购2.0改革,实施市场采购出口企业分类分级管理制度,优化集拼监管规则,落地海关“先查验后装运”试点,推行进出仓货物实行全流程可溯源信息化管理,市场采购贸易出口额持续保持高速增长。

——聚焦新旧动能转换,锚定电动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外贸“新三样”产品,加大招商、财政和政策引导力度,集中优势力量聚力攻坚、重点突围,“无中生有”打造千亿级光伏产业集群。

据金华海关统计,1—11月,全市共实现外贸进出口总值7102.1亿元,同比增长12.9%。其中,出口6113.2亿元,增长11.1%,出口规模和增速均居全省第2;进口988.9亿元,增长26%。

(二)

一块“焱木板”年产值破亿元,位于武义的浙江焱木科技有限公司打造出一块颠覆传统认知的木板,产品获得美国、欧盟、英国等国家和地区的产品专利与认证;一块搪瓷钢板亮相澳洲黑得兰休闲中心、港珠澳大桥隧道,扎根金义新区的浙江开尔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绿色建材,产品填补全球行业空白。

两家企业的实践证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第一竞争力,经济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

如今,“新质生产力”这个词语渐入人心。新质生产力有别于传统生产力,是科技创新在其中起主导作用的生产力,是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生产力。

向新而立,依靠科技创新是关键——

今年以来,金华以在创新深化上下“怎么也不为过”的功夫,奋力开辟创新驱动发展新境界。1—10月,全市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速61.2%,高于全省平均增速35.8个百分点,居全省第2;规上工业企业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比重3.357%,高于全省平均0.352个百分点,居全省第4。

看科技创新体系建设,“315”“336”工作体制机制建立健全。

看浙中科创走廊建设,一体协同发展加快,重大项目建设提速,科创走廊辨识度提高。

看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攻坚,“510”平台体系初步构建,高能级科创平台进展良好。

看创新主体培育,工业乡镇抓科技创新有效推进,企业研发机构梯队化建设不断强化,实验室与技术创新中心体系建设逐步完善。

看科技开放合作,首届国际科技开放合作大会(浙江)、2023国际量子光子学大会成功举办,科创氛围日渐浓厚。

向新而立,必须走好新型工业化之路——

今年以来,金华全面开展产业基础再造行动,加快推动制造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服务变革,动能转换迈出新步伐。

深入实施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金华制定“1583”架构体系,重点构建“443”数字经济现代产业体系。1—10月,全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营业收入1809.4亿元,规模排名居全省第4,规上软件和信息服务业154.7亿元,同比增长14.4%,增速排名居全省第2。

培育打造十条重点产业链。金华以“链长制”和“十个一”工作推进为主要工作载体,全力培育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智能光伏及新型储能、电动工具等十条重点产业链,推进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

推进重大制造业平台提能增效。1—10月,全市10个重大制造业平台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1906.9亿元,同比增长23.1%;完成制造业投资额210.7亿元,同比增长62.9%;落地在重大制造业平台的10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22个,占全市的44.9%。

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实现进位。金华深入开展“专精特新”赋能专项行动,建立“一企一档”机制,打造“一级一库”模式,健全“梯次培育”体系。近日,省经信厅公布第五批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认定名单,金华新增252家,增量居全省第4。至此,全市累计认定数达791家,全省排名从第6进至第5。

(三)

12月9日,欣旺达动力义乌新能源动力电池生产基地项目首块电芯及PACK包正式下线,这标志着义乌史上单体投资规模最大的制造业项目正式投产。

项目建设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引擎”。

这一年,金华重大项目建设“火力全开”,按下“快进键”,跑出“加速度”:

项目化推进三个“一号工程”“十项重大工程”,省“千项万亿”重大项目投资完成率136.2%、居全省第3,连续六个季度获得全省投资赛马激励,民间投资、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制造业投资增速均居全省前列;金华铁路枢纽扩容改造工程开工,金甬铁路、金义中央大道等重大项目建成投用,义欣新能源动力电池、义乌正泰光伏电池、金义新区润马光能等重大项目实现投产。

重大项目的招引、落地、建设是检验营商环境的“试金石”。

金华重塑一链一图一团队一基金一清单“五个一”工作体系,创新“机构+基金+产业链”三位一体招商模式,推进项目招引向产业链招商、精准招商、专业招商迭代,招引落地10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64个。

在服务上从“政策扶持”为主向营商环境全面提升转变。实行重大项目“一事一议”等最优政策措施支持,在全国率先打造“无证明城市”,创新实施“企业开办零见面”“标准地+承诺制+代办制”等改革举措。

11月17日,润马光能一期TOPCon高效电池及组件项目正式投产。项目一签约,市、区两级部门以“容缺审批制度”和“极简极速”审批保障项目快速推进,先实现“招引即落地、落地即开工”,再实现“当年签约、当年开工、当年投产、当年升规”。

营商环境只有更好,没有最好。当前金华在改革领域正竞逐一条崭新赛道——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以此作为牵引性抓手,撬动全市营商环境再优化再提升,为发展沃土不断厚植优势。

金华聚焦项目、政策、金融、人才、法治、科创、开放、数据等涉企服务重点领域,在省级指导目录基础上,细化形成“一清单”,涵盖169项本地涉企服务事项,并积极听取基层、企业意见,持续迭代完善;将《金华市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的35条政策举措细化拆解为193条细则,全量纳入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的涉企服务事项清单和相应服务领域板块;整合政府、社会、市场三侧资源,建强企业综合服务中心,对照助企服务“一清单”,梳理“一类事”,打破部门间壁垒,实现机制的融合,营造助企服务新生态。

数据最有说服力。截至12月底,全市新增市场经营主体40.5万户,增长14.8%、居全省首位,总量达到183.2万户、居全省第2。

金华正进一步发挥改革的撬动引领作用,以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再塑发展新优势,勇于打破体制机制障碍、突破利益固化藩篱、发扬基层首创精神,加快形成与数字变革时代相适应的生产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不断开辟现代化建设新路径。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