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新闻 > 浙江 > 宁波

宁波科技特派员入疆记:“甜瓜村”的冬闲课

日期:2024-01-02来源:宁波明天天气作者:宁波

  丁伟红指导村民大棚甜瓜种植技术。(王嘉彬 冯瑄 摄)

  入冬,南疆地冻天寒,进入漫长的农闲季。

  在库车市乌恰镇的吐孜鲁克墩村,一堂热气腾腾的培训课在大棚里开讲了。

  “通风口再高一点,离地起码一米,保温性能才好”“土地不够平整,会影响来年出苗率”……

  老师叫丁伟红,是宁波市农科院的高级农艺师。过去10年,丁老师已经在村里上了30多堂现场课。这次进村,他多了个新头衔——浙江首批援疆科技特派团团长。

  围着丁老师的40多名学生,都是当地村民。他们边听边问,不时在小本子上记两笔,生怕错过了“知识点”。

  丁老师教大家种甜瓜,一教就是10年,让这个处在塔里木盆地边缘的维吾尔族小村子,成了远近闻名的“甜瓜村”。

  班门弄斧

  “啥?浙江人要教我们种甜瓜?”

  村民卡哈尔·卡德尔还记得第一次见到丁老师时的情形。

  那是2014年3月,村里的大喇叭通知,对口支援库车的宁波派了专家,来传授甜瓜种植技术。

  谁不知道,新疆是中国的瓜果之乡,是哈密瓜的原产地。宁波人教新疆人种甜瓜,这不是班门弄斧吗?

  动员了好几次,课堂才勉强坐满了人。授课的丁老师40岁出头,个头不高,皮肤黑红,像个农民。他带来的甜瓜样品跟他一样,其貌不扬。

  “这是我们研发的脆肉型甜瓜,有哈密瓜、日本洋香瓜和欧洲甜瓜三种‘血统’,特别适合在新疆种植。”

  村民们看着直摇头,“这瓜太小,两三斤一个,和哈密瓜没法比”“种了也卖不出去,到时连棉花地每亩1000元的收入也不保”……

  10年前的吐孜鲁克墩村,经济还比较落后,村民主要种植棉花,偶尔套种些哈密瓜,全村337户村民,户均年收入5000元。

  引进高效作物,经济才能发展,村民才能致富。当时的库车县政府和宁波市援疆指挥部商定,在吐孜鲁克墩村搞试点,免费提供种子,开展种植技术培训,负责市场销售,每亩甜瓜还兜底补贴1500元。

  那年春天,卡哈尔·卡德尔试种了2亩新品种甜瓜,成了村里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不承想,瓜苗种下才一个月,突然来了场沙尘暴,卡哈尔·卡德尔眼看着邻居在棉花地里套种的哈密瓜“全军覆没”,而自家的小甜瓜,居然有一半顽强地存活下来。几个月后,瓜熟蒂落,卡哈尔·卡德尔请大家品尝,果然又香又甜,非常“亚克西”。

  那一年,村里试种的200亩甜瓜,为村民们带来3万多元收入,吐孜鲁克墩村“不怕沙尘的小甜瓜”,一下子出名了。

  移瓜接木

  “前些年,各地都引种过一些甜瓜新品种,几年下来,结的瓜越来越小……”关于新品种,村民心里总还有些不踏实。

  “为了避免品种退化,我们先把种子嫁接到南瓜或甜瓜砧木上,瓜苗培育成型后,再提供给大家。”丁老师这招移瓜接木的背后,是宁波市农科院整个研发团队的强大支撑。

  南疆风沙大、气温高,盐碱地易脱肥。针对这些特点,宁波市援疆指挥部与宁波市农科院联手,不断改良甜瓜品种。

  新品种的繁育,是一个耗时的系统工程。每一个新品种的横空出世,背后是无数次失败。

  醉心于甜瓜新品种培育的丁伟红,自嘲是“吃瓜群众”。每到收获季节,除了用仪器测量各项指标,他还要亲测甜瓜的口感,从“血糖飙升”,一直到“见了甜瓜就反胃”。

  “5号瓜松脆,但皮略薄,不耐运输;7号瓜硬脆,耐热性更好;我们最新配组成功的是9号瓜,个头大,耐运输,还有哈密瓜的浓郁香气……”

  丁老师话音未落,“00后”玉努斯·买买提就抢着提问:“能不能让我先试种几十亩‘9号’?”

  “这次你不能再抢跑了,大家都想种‘9号’呢。”大棚里响起一阵欢声笑语。

  “甬甜5号”“甬甜7号”“甬甜9号”,小甜瓜变魔术似地改良升级。

  也许嫌原来的名字太生硬,村民给三代甜瓜取了三个好听的名字,分别叫“团结瓜”“振兴瓜”和“共富瓜”。

  甜瓜出疆

  一个小甜瓜,让大家的钱包鼓了,日子更有奔头了。

  玉努斯·买买提告诉丁老师,他在抖音上直播卖瓜,带动了十多户村民“触电”,“今年,我买了汽车,添了新家具和电脑,还成了村里的致富带头人”。

  卡哈尔·卡德尔花了十多万元买了上百头羊。“羊粪做肥料,瓜才更香甜。”他说,明年打算在大棚里种瓜,甜瓜早上市一两个月,能卖个好价钱。

  “丁老师每年来我们村三四次,平时和我们微信联系。在他的指导下,我们采用多模式种植,甜瓜销售时间大大延长,从初夏到仲秋,都有瓜卖。”村党支部书记艾力·帕孜力的话语中透着自豪。

  更多的“甜蜜”在南疆大地蔓延。

  目前,“甬甜”系列甜瓜在库车市的种植面积已超过1.5万亩。每到瓜果飘香的季节,一车车甜瓜翻越天山,走出新疆,运往遥远的长三角等地。

  瓜要卖得好,除了在育种上下功夫,还要推广标准化种植技术。丁老师告诉大家,宁波市农科院正在制订“甬甜”系列甜瓜的种植技术标准。

  “下堂课,我们会带来‘双语版’的技术标准,大家学习起来会更轻松。”半天的培训课即将结束,夕阳的余晖从冲天白杨的缝隙中穿过,洒在丁伟红的脸上,如最初的梦想,盛开,绽放。

  把创新成果写在大地上

  朱宇

  今年是浙江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2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专门给科技特派员代表回信,充分肯定广大科技特派员20年来在之江大地田间地头取得的累累硕果。在总书记回信精神的鼓舞下,浙江成立了援疆科技特派团,围绕新品种选育、土壤改良、精深加工、智慧农业等领域,在对口支援的阿克苏地区开展“组团式”科技援疆试点。

  丁伟红就是首批援疆科技特派团的一员,他的科技援疆路已经走过10个年头。在他的努力下,一个小小的甜瓜,从农民起初的不接受到抢着种植,再到供不应求,成了远近闻名的“共富瓜”。

  我们期待进一步发挥科技特派员制度的优势,期待有更多科技工作者深入一线基层,把科技创新成果写在祖国大地上,实现产业高质量发展和科研人员事业发展的双赢。记者 冯瑄 王嘉彬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