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增资扩产如何快速拿到土地?”“企业外来员工子女能否就近入学?”“去医院就诊找不到停车位?”……这些与百姓生活、企业发展息息相关的问题,温州以不同解法为助企惠民找到答案。
聚焦企业“忧心事”——整整一年,“两个健康”直通车每月收集解决各县(市、区)企业难题,常态化开展历史遗留问题大化解,送上党委政府逐一研究、闭环销号的解题之道。2024年,新的“班次”又将奔向广大企业。
这是温州创新构建“六位一体”助企服务体系的紧要一环。“两个健康”直通车与“两万”行动、“帮企云”平台、96666服务热线、企业服务中心、行业企检服务中心,作为市委市政府部署的六大助企举措通过一件一件办实事,优化提升营商环境,让广大民营企业家在温州放心投资、安心经营、专心发展。全国工商联发布的2023年度万家民营企业评营商环境评价报告显示,温州位列营商环境最佳地级市前十和最佳口碑地级市前十。
关切百姓“心头事”——温州持续深化全龄友好城市、瓯江红“共享社·幸福里”等建设,践行“办实一件事、赢得万人心”价值立场。2023年十方面58项民生实事项目均提前高质量完成,保持民生投入占财政支出75%以上,教育教学质量稳居全省第一方阵,医疗资源总数居全省第二,“明眸皓齿”工程成为全国样板,连续5年上榜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群众和企业需要什么,党委政府怎么纾困解难?一块指示路牌、一辆社区巴士背后,都有“温州解法”。
办实事办好事
以“群众企业有感”为量尺
一块指示路牌对企业发展的意义有多大,信唐智创(浙江)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劼有“发言权”。
“以前客户来公司谈订单经常迷路,导航没标注从主道下还是辅道下,一脚油门下去,车子还得开出一公里外再掉头回来。”在部门进企走访过程中,他把这个问题提了出来。没想到,很快上了“两个健康”直通车,市县联动现场协调化解。
如今,机场大道沿线增挂了一块指示路牌,用于准确识别通往企业的路线。“等公司所有在建工程竣工后,还将开设交叉道口,到时进出就更方便了。”陈劼说,问题反映上去,马上得到处理,温州营商环境挺好的。
市场主体“用脚投票”,其选择正是一座城市营商环境的风向标。市民“用手投票”,选择的是对一座城市宜居宜业的认可。
早上7点半,一辆辆小巧的“社区幸福巴士”从横河北小区驶出。每当家长、孩子在家门口挥手示意,司机就会停车将学生载上,送往所在的中小学。
“孩子送到校,老人送到家。”道出了“横河社区幸福巴士”的初衷。这是鹿城区蒲鞋市街道与市交运集团城东公交合作,打造社区15分钟交通微循环便民服务圈的题中之义。居民每月凭身份证能免费领20张车票,老年人等群体还有额外优惠。社区的干部说:“从月底核销数据来看,约四分之三的免费车票被使用,这是居民对社区巴士的认可。”
类似于一块指示路牌、一辆社区巴士的事例还有很多。“坐着小车转,隔着玻璃看”,往往听不到群众和企业的呼声。温州结合“大走访大调研大服务大解题”活动,通过“两万”行动、进企走访、座谈调研等方式,常态化收集企业生产发展过程中面临的要素保障、项目建设、市场开拓、融资投资等方面问题诉求;发挥19个行业协会企检服务中心、76个工业镇街企业服务中心作用,推动市县服务力量、资源下沉基层和行业协会一线。
从“民生小事”到“企业心事”,拓宽线上沟通反馈渠道,依托12345政务服务热线,以及“96666”为企服务专线,迭代“帮企云”数字平台,确保群众和企业的诉求问题、政策咨询24小时受理、第一时间交办。
真处理真落实
让“高效闭环”成常态
如何把每一件事办好办实,办到群众和企业心坎上,“两个健康”直通车运行一周年的答卷里有答案。从2022年11月开出首趟“两个健康”直通车以来,市县两级累计举办176期直通车,交办重大疑难问题761个、化解647个。
“‘两个健康’直通车聚焦解决的是跨部门跨领域跨层级的‘疑难杂症’,不管问题难不难,只要提得对、说得好,我们照单全收,并‘层层兜底’直至真处理、真落实。”市府办“两个健康”创建处副处长吴海滨说。
真处理、真落实的前提,是要敢于直面问题、勇于破解难题。温州的解题方法是:在现场协商研判的基础上,推动会议研究事项1个工作日内交办、7个工作日内办结,对短期内无法解决的个别重大事项组建专班攻坚。
攻坚效果好不好,浙江中远鞋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杰感受真切。2023年4月,作为一家每年要向相关部门申请上百件鞋外观设计专利的企业,向“两个健康”直通车吐露了个“成长的烦恼”——外观设计专利授权周期过长。得知这一情况后,温州市委市政府第一时间协调相关部门开展专班攻坚,推动温州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驻瑞安工作站顺利落户,实现外观设计专利授权从6个月压缩至7个工作日。
快办,让企业办事省时、省力又省心,让群众诉求有人倾听、受理、落实。面对一些复杂疑难问题,温州还建立健全企业问题诉求“一表通管”机制,定期向企业核实问题办理进展,以《温州督考》形式对进展滞后的事权单位进行提醒督办,将落实情况纳入年度重要事项动态评估督考,推动问题解决见到实效。
市区学院西路全长650米,汇集着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眼视光医院、口腔医院3家大型医院。据测算,3家医院日均就诊量达2万人次,该路段日均机动车通行量约4万辆,其中70%是非市区号牌车辆。人多、车多、“黄牛”多,交通难题一直困扰着周边居民,以及前来就医的市民。
在主题教育中,困扰多年的“老大难”问题列入了民生实事办理清单。很快,综合解决方案就来了——附二院增设西大门,优化医院内部交通微循环;新增周边湖萃湾地下停车库约1000个停车位供社会车辆收费使用;计划在老党校停车场与眼视光医院中间的塘河上架设人行直通便桥,步行距离从200米缩短至50米……
高效,落实“马上就办”;闭环,做到“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多部门协同作战、多举措对症下药,力争每件事都有部署、有落实、有督查、有考评、有整改、有成效,这般理念在温州蔚然成风。
解难题建机制
从“一件事”到“一类事”
过去政府服务内容是企业“一件事”,后来是企业“全生命周期一件事”,现在则是企业“全生命周期一类事”和产业链“全链条一类事”。
这从东蒙集团有限公司反映的“新辟乌牛工业园区公交线路”问题便可观一二。通过前期对乌牛片区道路踏勘及站点设置现场勘查,2023年9月20日试运行开通B201路,解决快速通达难题,满足百姓出行需求。在此基础上,根据市区与毗邻县(市)的区位特征及客流需求,还推出智慧公交、定制公交、微型公交等举措,动态调整线路配置,高效缓解交通压力,目前温州都市区基本形成公共交通一体化布局。
同样在解决丰华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提出的“外来员工随迁子女教育保障”诉求中,除了满足该企业外来员工子女在当地公办学校就近入学的需求外,温州还由点及面、举一反三,出台企业外来用工子女入学保障措施25条、人才子女入学实施细则、入学便利化改革实施方案等刚性政策措施,让符合条件的义务教育阶段随迁子女在家长常住地100%入学。
坚持“当下改”与“长久立”相结合,温州以“看得见”的用心用情务实服务企业,以“看不见”的机制保障推动问题解决常态长效。目前,共配套出台17个政策,推动涉企问题解决实现从“一件事”到“一类事”、“单环节”到“全链条”的提升。
民生领域亦然。聚焦畅通便民,建设提升农村公路918公里、整治重点堵点10个、综合整治提升20个高速口(高铁站)及20条连接线,全面完成年度目标任务;聚焦安居改造,累计完成回迁安置5185户,完成率115.22%,建成未来社区21个,完成率262%,老旧小区改造完工82个,完成率130%,建立共同富裕产业联盟,提高群众的可感度和满意度;聚焦扶残助弱,孤独症儿童康复服务和救助完成数2608人,完成率达137.26%,新增残疾人就业2608人,完成率137.26%,残疾人稳定就业和残疾人之家覆盖率全省并列第一,温州孤独症青年就业成为全国标杆……
一组组数据和事例,诠释着这座城市助企惠民的速度和温度。
原标题:如何把事办到企业群众心坎上,一块指示路牌、一辆社区巴士背后有——
办实事纾企困的温州解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