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新闻 > 浙江 > 杭州

政已阅丨浙江这件事,为何一做就是15年?

日期:2024-01-05来源:杭州小笼包作者:浙江工商大学杭州商学院

2023年12月28日,第八届浙江省道德模范先进事迹发布活动现场,见义勇为模范上台合影。潮新闻 记者 汪驰超 摄

“真的有点太高了,可是我不跳,她眼看着就沉下去了,这是一条人命啊。”

2023年岁末,第八届浙江省道德模范先进事迹发布活动现场,杭州外卖小哥彭清林回忆救人一幕时这样说。去年6月,为救落水女子,在12米高桥上的“纵身一跃”,让曾默默无闻的他成为英雄,感动中国。

这些年,整个浙江被这样的普通人感动着。如果说,从2011年“最美妈妈”吴菊萍开始,“最美”还是一个反映人们价值判断和内心赞许的修饰词,那么经过时间的沉淀与发酵,这两个字在浙江已演变为一种社会现象。

习近平总书记说,引导人们向道德模范学习,争做崇高道德的践行者、文明风尚的维护者、美好生活的创造者。

有全国影响力的道德模范、最美人物何以在浙江群体性呈现?这离不开独特的文化基因、健全的制度安排、良好的环境氛围、有力的典型宣传共同作用,离不开浙江15年持之以恒选树道德模范、形成完善礼赞凡人善举的系列机制。

礼赞英雄,成为英雄

我们不妨先来看看新一届浙江省道德模范。

先来看彭清林。不少人问他,是什么让他鼓起勇气,从比10米跳台更高的桥上跃入江中救人?

他说,“担不起英雄这两个字”,在那一刻,支撑“纵身一跃”的信念,不是成为英雄的冲动,而是那份来自人与人之间,始终传递的善意和温暖。

舟山船老大沈华忠,在生命面前同样毫不犹豫。接到附近有渔船遇险、急需救援的指令信号时,正在进行捕捞作业的他第一时间选择了放弃渔获,全速赶赴事发海域。1500只蟹笼的连接绳被砍断,1000公斤梭子蟹沉入大海,换来的是他成功营救了全部16名遇险船员。

“蟹笼丢掉可以再赚,生命无价,我会继续义无反顾去救援。”回忆当时的举动,沈华忠说他没有丝毫犹豫。

在生死刹那,和彭清林、沈华忠一样,沈东、陆晓婷、张旗等模范都坚定地选择站在他人生命的那一端。他们伸出援手的瞬间,也让更多人看到了世界的美好。

善举带动善举,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

和同事沈东一起徒手接住坠楼女童的桐乡90后妈妈陆晓婷说,读高中时看到吴菊萍徒手接坠楼女童的事迹,深受感动。吴菊萍成为官方选树的全国道德模范,她的事迹被广为传颂。许多年后,面对同样的情形,她作出了和吴菊萍一样的选择。

道德模范就是旗帜、就是标杆。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传奇。

来自衢州的徐红霞,也成为第八届浙江省道德模范。曾是失去双亲的孤儿,如今却为近千名福利院孩子撑起爱的一片天。2007年进入福利院工作后,她初心不变,始终给予院内孩子如亲人般无微不至的爱,被孩子们亲切地称为“院长妈妈”。让“院长妈妈”最开心的,则是“能让他们感受到家的感觉”。

全省道德模范选树15年来,平凡人总带来最大的感动。

崇德向善,见贤行善

浙江的“最美现象”,不是英雄们的“独舞”,而是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社会各界积极响应的“大合唱”。把道德的种子一颗一颗播撒下去,成就奋斗之美、奉献之美、向善之美、诚信之美。

自2009年评选表彰首届浙江省道德模范以来,浙江为何持之以恒悉心深耕、浇灌崇德向善、见贤行善的热土?

2014年,浙江印发《浙江省道德模范待遇保障若干规定》,2022年又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最美浙江人”选树宣传工作的实施意见》,从挖掘培育到选树宣传,从正向激励到关心关爱,浙江构建起一整套制度规范,让越来越多人变成“最美现象”的参与者、创造者。

从两年一届的省道德模范评选,到这些年来“最美浙江人”、市县平民英雄等系列身边典型的选树机制、矩阵不断完善形成。

为什么要坚持礼赞凡人善举?选树道德模范、系列“最美”?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道德建设,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推动道德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只要中华民族一代接着一代追求美好崇高的道德境界,我们的民族就永远充满希望”。

在道德模范的引领下,“最美人物”纷纷涌现、各地“好人榜”不断揭晓。人们发现,道德模范大多是我们身边的普通人,他们的所作所为,并不是惊天动地的大事,且出发点往往很朴素。但道德模范的事迹,却总有一种直抵人心的力量。

从道德模范的评选类别,就可以看到选树活动的初心:“见义勇为”“孝老爱亲”“助人为乐”“诚实守信”“敬业奉献”……这些品质,不仅深植于世代传承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又彰显着时代性。

道德模范是什么样子?他们有的把事业做到极致、站上世界领奖台,有的为子还债一诺千金,有的数十年如一日照顾亡友父母,有的在生命最后76秒完成停车保障一车乘客安全无虞……从敬业奉献的小我,到无私大爱的大我,通过道德模范、最美人物,浙江人看见身边的凡人微光。最美也从“盆景”,逐渐变成“风景”。

杭州最美小哥纵身一跃,桐乡90后最美一接……借助一次次网友自发传播的“网事”,不断以正能量火遍全国的“浙江好人”“浙江最美”们,也让全国认识到了浙江独特的精神气质、最美风景。

平凡人的最美故事唤起共鸣,感染着越来越多人起而行之,用行动诠释“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道德模范用一桩桩善行义举,为“微光成炬”提供了丰富的现实参照系,告诉我们平凡之身做平凡之事,同样能放射出夺目的光芒。

微光成炬,创造不凡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发挥党和国家功勋荣誉表彰的精神引领、典型示范作用,推动全社会见贤思齐、崇尚英雄、争做先锋。”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植社会的沃土之中,深藏于善良百姓的心中,源于浙江民间的道德模范、“最美”人物们,更具感染力和示范效应。“小人物”的故事,之所以像蒲公英一样四处传播,缘于那些原本就来自生活的感动,缘于浙江将正能量传播和放大的机制与环境——这般努力,方能让草根成偶像。

近年来,浙江不少地方设立了民间道德奖励基金;农村打造“文化礼堂”、“文化长廊”,让身边好人、凡人善举上墙。各级党委、政府积极发动基层选拔树立“最美”,发现、培养、放大道德楷模,营造见贤思齐、崇德向善的社会氛围。

寻找感动、温暖人心的力量,遍布街头巷尾、田间地头。一股股正能量,就这样越聚越大、越聚越强。

崇尚模范,弘扬“最美”,无疑是将道德观念转化为社会群体意识,为构筑“道德高地”、建设“精神家园”,注入强大的价值力量。

浙江正在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实现精神富有,是其中重要一环。面对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浙江新篇章的新使命,如何勇当先行者、谱写新篇章?需要全省上下奋力拼搏、实干争先,需要进一步凝聚向上向善的道德力量、营造崇德向善的浓厚氛围、发挥见贤行善的榜样作用,汇聚起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

继续发挥道德模范、最美人物的示范引领作用,让更多微光成炬,汇聚前行力量。

0相关评论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