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坊月,一般今夜圆”。
900多年前,北宋温州知州杨蟠将温州城规划为三十六坊。从此,“三十六坊”成为温州城市坊巷文化的一个标志,五马坊、康乐坊、墨池坊、谢池坊、百里坊等坊名沿用至今。
其实从宋代开始,温州不仅城内有三十六坊,古城周边也发展出“新城区”——城南厢、广化厢、集云厢、望京厢四厢。这些厢名作为温州的老地名,也留在了历史记忆中。
城外四厢不但商贸繁荣,也是风景秀丽的古城后花园,温州不少名人都居住在城外四厢,如走出“元丰九先生”之一的张辉、南宋最后一位宰相陈宜中都居住在城南厢,永嘉学派代表人物叶适居住在集云厢。
你家旧时住在哪个厢?
厢与坊
《明史》中说:“在地曰坊,近城曰厢。”
从东晋明帝太宁元年(323)置永嘉郡以来,温州建城已超过1700年的历史。早在南朝梁太守丘迟笔下,温州城已然是“东南之沃壤,一郡之巨会”。
“十万人家城里住,少闻人有对门山”。宋代,温州真正成为一座大都市,“永嘉四灵”之一徐照这句诗中,描绘了这座城市当时的规模。温州城市人口在宋代呈现几何级增长,从北宋太平兴国五年(980)到元丰六年(1083)百年间,人口户数就从约4万户增长到约12万户。
进入南宋,温州更是跨入百万级人口大都市。随着人口暴涨,温州城区连内河城边都修建起了房屋,房价竟涨了十倍(田宅之价十倍于旧)。叶适《东嘉开河记》一文中,可以想见城中大街小巷人口拥挤的景象:“承国家生养之盛,市廛充满,至于桥水堤岸而为屋。”万历《温州府志》记载:“府城四面有濠,濠上下岸各有街,彼时一渠两街,河边并无民居。宋绍兴间,居民侵塞,舟楫难通,火患罔备。”
清末的温州东门浦桥一带
城墙里的人口向外蔓延成为必然趋势。旧时,城门及城墙属于城市防御设施,所以城门又叫“城关”。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城门以外大道两侧、尤其是近城部分,自然也成了老百姓居住或经商的重要地段。城门外数里之内,由居民和店铺组成的“新城区”,就叫厢。
宋代,温州州城周围兴起了城南、广化、集云、望京四厢。因为紧挨城门延伸发展,四厢的名字也都来源于附近的城门。明弘治《温州府志》记载,温州古城有七座城门,西边的迎恩门旧称广化门,西南的来福门旧称集云门,北边的拱辰门旧称望京门。
清乾隆《永嘉县志》中县境图,城门位置清晰可见
明代,温州府城内划分为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四隅,城墙外有四厢。直到清代,城外四厢的名称保持不变,并发展出众多坊巷,四厢内都设有市。上世纪50年代,城南、广化、集云等名称仍在使用。
城南、广化、集云、望京四厢,也是温州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历代温州众多重要的人与事,都与这四厢有关。
城南厢(南)
城南厢,在温州古城瑞安门和永宁门外,即今大小南门外到巽山一带。清光绪《永嘉县志》记载,城南厢有广利坊、千秋坊、普安坊、永安坊、安政坊、锦春坊、忠义坊、湖屿坊、泰湖坊、永兴坊、相儒坊、瑞莲坊等十二坊,以及南郭市,还有闻宅巷、游嬉巷、龙船巷、土地堂巷、花柳塘。
1933年永嘉县城区图中城南厢一带
宋代,温州郡城城南厢已经是百姓聚居的繁华之地。
特别是今虞师里附近,温州历史上众多名人都在此居住过。如北宋“元丰九先生”之一张辉,弘治《温州府志》记载,“饮冰坊,宋国子学录张辉世居之,故名。后改千秋坊,俗名虞师巷。”
温州东门华盖山到巽山
城南厢相儒坊也在虞师里,因住过南宋最后一位宰相陈宜中、曾任同签书枢密院事林略两位丞相得名。嘉靖《永嘉县志》记载“相儒坊,宋枢密林略、丞相陈宜中所居”。
温州不少知名书院也设在城南厢。张辉在城南厢创设草堂塾,乡人称之为“草堂先生”。永嘉学派思想发展与传播的重要平台南湖塾,设在城南厢茶院寺东。南湖塾由毛崈创立,永嘉学派代表人物陈傅良曾在此讲学多年,之后蔡幼学、叶适、陈垣等人继续设教于此。
花柳塘路亭
城南厢历来也是温州商贸兴盛之地。清末,城南厢虞师里建有宁波商人建造的四明公所;东南角的花柳塘,因直通温瑞塘河,水陆交通便利,福建莆田商人在这里建造莆阳会馆。
莆阳会馆界碑
广化厢(西)
广化厢,位于温州古城迎恩门以西至翠微山东麓,旧称“西郭外”。据清光绪《永嘉县志》,广化厢有绣衣坊、森桂坊、书绅坊,西郭市,以及闻道巷、镇宁巷、文书巷、岩头巷、月河头、梅埠头、圣旨牌巷、祈衙巷、镬炉、打绳巷、中央巷等。
1933年永嘉县城区图中广化厢一带
广化厢一带曾是瓯江流域最大的木材集散中心。历史上温州造船业非常发达,两宋时期温州规模最大的官营造船场就建在郭公山下沿江一带。郭公山下的造船场置官兵252人,雇有大量工匠。南宋时,温州岁造船以600艘为额,数量居全国之首。北宋赵?《温州通判厅壁记》称:“又远近良材由之取道,于是漕运与诸郡之官舟实造于此。”
1930年代翠微山
瓯江上游的龙泉、云和、庆元、景宁等地盛产木材,这些木材被制作成木排,经瓯江水流漂运至西郭外木材市场,再制作成“木球”,远销全国各地。
晚清民国时期,西郭外木行众多,旧时有叶进丰、王广记、余广茂、源森、龙记、大达、惠森、广源、森泰、源泰昌等一大批著名的木行。这些木行从事木材采购、运输、加工和销售,木材市场还衍生出若干个原木起水、落水的搬运班,每班有几十名工人,大班达上百人。
西郭外的陶永泰钱庄林鸿麟供图
广化厢的居住历史悠久,加上木材集散积累的殷厚财富,古宅大院鳞次栉比,不逊于城内。规模最大的庭院要数“谷宅花园”,又称春晖园,始建于南宋乾道年间。清咸丰十年(1860)毁于兵火后,逐渐芜没。园内原有五龙池和十八井,遗迹犹存。今中央巷一带仍俗称谷宅前。民国时期,杨青《永嘉风俗竹枝词》中描述西郭拦街福的热闹景象:“当年豪富不知愁,西郭浦桥搭彩楼。”
西郭外一带还是药行云集之地。民国时期,这里还上演过一出“四天斗同仁”的药行商战。当时,创于清道光年间的“汤天一”,联合西郭外较有实力的“天宝”(潘姓)、“天良”(夏姓)、“天生”(沈姓)三家药店,合称“四天”,在中药饮片与价格上向“西郭同仁”药店(叶同仁堂前身)发难,被业界戏称为“四天斗同仁”。这次商战历时月余,几家药店互有损失。由于汤天一与同仁都是宁波商号,后来由同为宁波商人创办的老香山出面斡旋,双方在虞师里的宁波四明公所握手言和。
望京厢(东北)
望京厢,位于温州古城东北,东镇海门、东北永清门、北拱辰门皆“路出望京厢”。望京厢之名,出自望京门(拱辰门旧名),即今朔门。朔门古港码头遗址就介于望京门与奉恩门之间。
1933年永嘉县城区图中望京厢一带
据清光绪《永嘉县志》,望京厢有望京坊,外沙市,以及化鱼巷、行前街、长桥头、上岸、陡门桥、高殿前、安澜亭等。
温州城北面是古城“北埠”所在,温州最繁华的主要商业街道解放街(明清时称大街)贯穿南北。望京厢向来是轮舟辐辏之地。民国时期,拱辰门(望江门)外各类码头一字排开,各种货物都通过此门进入城内。
1906年温州东郊外,从城墙往外看,有密集的民居、泊在江边的帆船
永清门外有憩节亭,古时郡守于此迎送,后亭废改由拱辰门外迎送。南宋建炎四年(1130)宋高宗驻跸温州,御驾仪卫就是自拱辰门入城,御驾依次由大街、五马街,通过谯楼到达州治。
朔门街上状若牌坊的封火墙
作为北埠所在,古时望京厢一带人口密度大,也引发不少消防安全问题。史料记载,南宋绍兴十年(1140)十月十七日,望京门外起火,火势蔓延到城内,烧毁谯楼、开元寺、州学、市舶务及民居千余家。此后,知州程迈“为营官舍千区,开河渠,立望楼,结火保”,在高处建望火楼,有专人负责瞭望。今朔门街一带仍保存有清代封火墙。
集云厢(西南)
集云厢,位于温州古城西南,大致位置在来福门外到西郊的西山一带。来福门旧称“集云门”,集云厢因位于集云门外而得名。据清光绪《永嘉县志》,集云厢有湖山坊、西山坊,西山市,以及杏花塘、将军桥等。
1933年永嘉县城区图中集云厢一带
正如南宋永嘉学派集大成者叶适诗中的“生姜门外山如染,山水娱人岁月长”,集云厢是温州城外风景秀美之处,可以说是古城的后花园。如有西湖之称的会昌湖,以及登览胜地西山都在此处。
宋代,集云厢会昌湖一带是达官贵人私家花园集聚地。据明弘治《温州府志》载,除了叶适外,周边有峙岩墅(宋周正议别业)、水云庄(宋陈待制谦别业)、桂隐庄(宋待制陈馀师别墅)、渔村墅(宋薛嵎别业)、水村庄(杨时举别业)、项园(瑞安项氏别业)、鲍园(鲍氏别业)、莲花庄(郑先生故居)等
会昌湖
会昌湖上最有名的景点是思远楼。北宋至和元年(1054),温州知州刘述在会昌湖畔建思远楼。思远楼面对西山群峰,下临会昌湖,是古代温州最著名的楼之一。温州知州杨蟠对这里念念不忘,在《去郡后作》中追忆“思远城南曲,西岑古渡头”。叶适是思远楼的常客,在《醉乐亭记》一文中,他这样描述这里游人毕至的热闹场景:“舟艇各出,茭莲中棹歌相应和,已而皆会于思远楼下”。叶适的学生戴栩,在《和叶水心会昌观小集》中则有“盖摩集云门,艇凑思远渎”之句。
思远楼下湖面开阔,还是旧时温州观看龙舟竞渡的最佳场所,“凡端午日,竞渡于会昌湖,里人游观弥岸,绮翠彩舰,鳞集数里,华丽为他郡最。”南宋绍定二年(1229),温州知州史宜之还将思远楼更名“湖山风月楼”,可见这里风景之佳。
集云厢也是商贸繁华之地。来福门是古时城西百姓进城贸易经商、出殡习俗的必经之门。城西乡下的农民欲将农产品进城经销,要从水路划船靠岸,从来福门进城再转运他处。
永嘉护国寺全景
集云厢还有众多名刹。始创于北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1008)的妙果寺,就在城西南门外的集云厢,又名“妙果院”。妙果寺中有钟亭,置放温州人熟悉的“猪头钟”。护国寺位于西山翔云峰麓集云厢(今景山公园内),始建于唐德宗贞元元年(785)。五代后梁乾化年间(911-913),吴越王钱镠为其母祝寿,在辖境内捐建一百零八座毗卢圣寿宝塔,温州就建在西山护国寺内。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西山陶瓷厂鸟瞰图
西山护国寺岭脚一带,还是唐宋著名的西山青瓷窑窑址所在,西山窑是当时温州最大的一处瓷窑。西山窑烧制的瓷器以品种繁多、制作精湛和釉彩淡雅晶莹而负盛名。上世纪三十年代末,吴百亨在西山窑古址上,办起了西山瓷器厂,重振陶瓷工业。
来源:温州三十六坊
原标题:城内有三十六坊,城外有四厢!旧时你家住在温州哪一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