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总投资22.8亿元的汇科新能源项目成功签约;2023年10月,总投资14亿元,10艘节能散货船建造订单落地三门健跳……2023年,三门共签约亿元以上项目36个,落地22个。
亮眼的成绩得益于三门始终坚持以“三大平台”建设为抓手,聚力突破性创新、攻坚性改革、提升性开放,谋划和加快推进实施重大项目建设,实现产业集群辐射山海、纵贯全县,挺起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脊梁”。
筑平台 强海纳百川之基
“经济开发区作为实体经济承载主体,三门核心的工业平台,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背负重大使命任务。如何开辟一条特色之路?我们规划了园区蓝图,一边拓展空间,提升平台承载力,一边实施‘双城’计划。”浙江三门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主任、党工委副书记杨益表示,这一举措既是创新,也是挑战。
自县十四届党代会第二次会议召开后,开发区紧扣“做强产业、做美城市”这一发展主线,创新打造“新能源城”“新材料城”。依托滨海科技城现有能源产业基础,开发区聚焦新能源企业,以亿元项目为重点,主动出击、精准招商,通过投资22.8亿元、年产值50亿元的“汇科新能源储能智能制造及储能变流器产业基地项目”,投资5亿元、年产值17.5亿元的“康创电子新能源车载电源项目”等四个重大项目成功落地,推动“新能源城”产业集群化发展。同时,为了让“新材料城”建设进度迎头赶上,开发区加快推进6000余亩洋市涂片区政策处理,完善各项基础设施,招引重大项目落地。
今年以来,开发区共签约9个亿元以上项目,总投资额159.8亿元,达产后产值269.8亿元。一年间,从纸上规划到落地建设,“双城记”版图初显峥嵘。
优环境 开海阔鱼跃之局
乘着平台建设的“东风”,沿海工业城推动改革攻坚,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唯有优服务,才能打造“留下来、不迁走”的产业生态。
近日,在“建兴”项目施工现场,轰鸣声不绝于耳,工人们正紧张有序地进行施工作业。据悉,该项目2022年12月签约,2023年1月拿地,8月开工建设,比计划提前1个月有余。
项目加速开展的背后是沿海工业城“润企细无声”的不懈努力。通过持续推广“一站式代办”“政务审批服务车进园区”等特色服务,开展营商环境“体验官”、反映问题“直通车”等六项专项行动,打响高效优质的“随身窗口”服务品牌。
“我们还开展‘腾笼换鸟’行动,凭着强招引、抓技改、腾旧笼,跑出加速度。”沿海工业城发展服务中心党工委委员、副主任王锐表示。一方面,重点围绕汽摩配、医药、高端装备等主导产业开展产业链招商,通过兼并重组、分宗、出租、转让等形式,嫁接盘活低效用地,共招引盘活类项目47个,可新增投资28.2亿元;另一方面,通过倒逼清退落后产能企业,鼓励企业通过“零地”技改盘活存量空间,加强土地二次开发,已完成销号83家,整治提升2744亩。
营商环境是平台的吸引力,更是加快项目建设和经济发展的驱动力。2023年,沿海工业城共招引落地项目31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0个,50亿元以上1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亿元,同比增长40%。
强链条 扬千帆竞发之势
除了搭建平台、优化环境,在临港产业城,一场热火朝天的提升性开放工程正在实施。
健跳港北塘作业区,台州北部湾区集团现代建材产业项目配套码头已完成设备调试,设计年通过能力为1250万吨;七市塘作业区,健眺控股集团浙东南现代大宗商品物流园区配套码头项目也接近尾声,预计年货物吞吐量可新增200万吨……即将竣工的码头项目,能看出临港产业城在港口发展上千帆竞发的拼劲。
不止于项目,临港产业城的内在细胞也在持续“裂变”。健跳镇坚持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成立由镇主要领导牵头的“工业110”党员服务专班,对所有企业项目审批、资金落实、技术支撑、土地交付等关键环节进行摸底,制定“一企一策”,通过“提前服务+现场指导+政策争取+帮办代办”等“一链式”服务,为企业申报科技计划项目创造有利条件。目前,临港产业城的规上企业研发投入占比从2022年的0.9%提升至3.2%。
怀揣开放与创新的理念,临港产业城共成功招引项目23个,其中签约亿元以上项目7个、10亿元以上项目4个,“500精英”人才创业项目2个;实际利用外资800万美元。
壮怀激烈凌云志,万里长空竞风流。如今的三门,三大平台建设正酣,一场以平台建设推动经济发展的远征正始于脚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