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亮点
2023年是杭州商事制度改革的十周年。
10年间,改革者一任接一任,以“敢闯敢干、敢想敢试”的拼劲和韧性,干出多个全国“首创”,拿下系列全省“第一”。数据显示,杭州市场经营主体总量由2013年末的58.6万户增长至2023年末的187.5万户,增长了两倍多,年均增长12.33%。
蓬勃发展的市场经营主体,有力支撑了杭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数据解读
从2013年到2023年,杭州浩浩荡荡的商事制度改革之路已经走了整整10年。10年来,立足市场经营主体需求,杭州持续深化改革,着力降低市场准入制度性交易成本,以全国、全省首创的众多改革举措不断激发着市场经营主体的活力。
“个转企”直接变更登记;五证合一、一照一码改革;企业名称登记制度改革;压缩企业开办时间“一日办结”;放宽企业住所(经营场所)登记条件改革;商事登记全程网办“零见面”改革;企业年报“多报合一”改革;实施企业信用修复“一件事”;探索建立以“双随机、一公开”为基本手段的新型监管机制;建立市场经营主体阶梯式出清制度……杭州用行动证明,商事制度改革不是抽象名词,而是一个个生动鲜活的案例、一项项为企“松绑减负”的实举。
在2021年5月公布的国家营商环境评价中,“开办企业”指标连续两年保持位列全国第四。2019年度和2022年度,杭州市商事制度改革两获国务院真抓实干督查激励。持续深化的商事制度改革,为杭州打造营商环境最优市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营商环境好不好,企业最有发言权。在全国工商联“万家民营企业评营商环境”中,杭州连续4年位列全国第一。
近日,本报记者采访了杭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麻承荣,就杭州如何用制度变革和政务创新不断激发市场经营主体活力作了解读,同时,对于下一阶段如何持续做好商事制度改革他也分享了最新观点。
记者:“一棒接一棒”“一任接一任”的商事制度改革,经历了这么久的时间线,始终不变的出发点和改革宗旨是什么?
麻承荣:企业最期盼改什么,改革的首选领域就瞄准哪里。
10年前,党中央和国务院明确发出商事制度改革信号后,杭州率先破题。一直秉承着以人民为中心,立足市场经营主体迫切需求,围绕搬掉资金难、取名难、落户难“三座大山”,推出系列改革举措,解决了企业开办“能不能”“有没有”的问题。
我们秉持的是“大道至简”的原则,瞄准群众办事的难点、痛点,不断深化简政放权。不仅率先推行了“五证一章联发”“五证合一”等改革举措,推动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社保、统计登记证“一照五码”向“社会信用代码”的统一;还率先探索了注册资本实缴改认缴,实行公章、税控设备赠送,放宽住所登记条件,有效降低了企业开办成本。
现在的杭州还在不断推进“同城通办”和企业跨区迁移“一件事”改革,同步建立了市场主体除名、歇业、简易注销等阶梯式退出机制,让企业简易注销办理时限从45天缩短至20天,成功实现了全生命周期的便捷服务。
记者:纵观近10年杭州上市制度改革,几乎涵盖市场主体从“宽进”到“严管”、从“准入”到“退出”的全过程,监管部门是如何做到让187.5万户企业办事如此高效和便利的?
麻承荣:一句话总结就是“数字赋能办事便利化”。
作为数字经济第一城,我们充分发挥杭州数字经济和数字技术先发优势,以数字化推动企业办事便利化,全力推动就近办、网上办、一网通办等,着重在解决企业开办“好不好”的问题上下功夫。
坚持线上线下场景普惠,推进全程电子化登记、零见面审批,将营业执照和备案许可审批事项进行流程再造、环节整合、业务打包,实现全链条“一次申请、集成服务、并联审批、一次办结”,业务数据及时推送,为事中事后监管提供有力支撑;全面推行食品经营许可远程视频“互联网+核查”,实现食品经营许可现场核查“零见面”审批,最快30分钟办结,让“最多跑一次”到“一次不用跑”成为现实。
一代又一代的监管人始终坚持数字赋能,不断提升企业办事效率和便利化程度。
记者:站在后亚运的新起点上,市场监管部门如何在全力打造营商环境最优市层面再下功夫?
麻承荣:在现实工作中,商事制度改革中的短板依然存在。比如在中国日益开放发展的过程中,外资企业开办还未能实现“一网通办”。杭州正以港资企业开办为突破口,率先在全国破题。
当下,站在后亚运的新起点上,商事制度改革也将迈上新征程,我们对此仍然满怀热情、充满期待,同时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通过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和市委十三届五次全会精神,紧扣“十大攀登行动”等任务要求,聚焦打造营商环境最优市的目标,我们已经最新发布了下一阶段商事制度改革十大举措,即以“五个坚持”,来推进“五大跃升”。全市市场监管系统将持续深化改革创新,发挥市场监管综合职能作用,不断丰富拓展增值服务,维护公平竞争秩序,强化质量标准、知识产权、计量认证等服务支撑,持续做好“打基础、利长远、增后劲”的实事要事,以稳定预期,增强投资创业吸引力,为杭州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能。
商事制度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我们将始终坚持企业视角、坚持需求导向、坚持满意标准、坚持前沿示范、坚持落地见效,以实实在在的改革成效增强城市创业创新的吸引力,全力打造营商环境最优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