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宁海正处于编织“东美丽、西通达、北时尚、南文化”整体美学图景的关键时期。要系统性地营造城市空间,既要聚焦中心城区城市美学,也要展现全域融合的美丽空间,充分挖掘地理价值、人文价值、产业价值、自然资源价值,通过人文地理和生活方式两条路线切入,提升城市品质品位。
今年两会期间,代表委员围绕营造“城市之美”展开热议,从强化组织协调、规划引导、项目支撑、宣传引导等方面积极建言献策,为宁海高质量推动城市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新思路、新理念。
【代表名片】陈剑波县人大常委会城建环保工作委员会主任
以城市美学营造彰显城市特质
一个适合“诗意地栖居”的城市,不仅要有完善的基础设施,更需要系统性的城市空间。因此,我认为推进宁海中心城区城市美学营造,是加快宁海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彰显城市个性和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近年来,在宁海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指导下,县人大组织相关部门开展了中心城区城市美学营造专题调研。我们通过现场走访、部门座谈等形式对城市现状进行摸查、分析、评估,围绕美学营造的总体定位、图景构思、行动计划以及实施机制进行分析,形成了一份调研报告。
我们一致认为,宁海城市形象的总体定位是:“人意山光,自在宁海”。推进宁海中心城区城市美学营造,必须突出实施六大“迭代升级”,加快推进“东美丽、西通达、北时尚、南文化”统筹发展,以提升城市品质品位和辨识度为目标,以完善城市“事物—情感—感性—文化—精神”体系为重点,将城市美学运用到城市的规划、建设和管理中,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推动城乡环境品质升级。探源“何以缑城”、谋划“缑城何以”,规划形成山海之旅、大地文章、诗画驿站、风俗百态、都市桃源等五大城市美学图景,打造“两脉三芯,六廊九园”的城市美学结构,串接山、水、城、园、路等城市代表性环境要素,让街区可以漫步,让建筑可以阅读,让城市颜值气质更高,让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更强,努力建设更有品质魅力、更具辨识度和影响力的现代化“双优”新宁海。
【代表名片】泮玉娣跃龙街道正学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
推进颜公河治理提升城市品质
颜公河,长三十里,贯穿宁海城区,流经桃源中路、正学公园、柔石公园,西北通往梅林,东北通往桥头胡黄墩桥。近年来,雨季的路面浊水、家庭的生活污水、工厂的排污废水,纷纷流入颜公河,导致原本洁净的河道淤污,原本清亮的河水发黑,散发刺鼻的臭味,影响了周边居民的正常生活,也成了我县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的一块“心病”。调研中,我发现颜公河的支流流经兴海市场、坦坑村、中山东苑、华山花园小区汇入总河。支流中露天河道横穿两个小区,但由于河道内生活污水与日常流水未完全分离,导致污水流入,污泥沉积。同时,颜公河堤还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沉降,居民出行存在安全隐患。
作为城市革新任务之一,颜公河治理工作是我县当前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广大群众的殷切期盼。希望有关部门能够结合全国文明县城创建,对颜公河流经的中山东苑小区和华山花园小区河道进行改造,及时修复河堤沉降部分,消除安全隐患。根据实际情况,定期安排专业队伍清理疏浚河道,减少污物降低臭气,提高周边居民的生活幸福指数。同时,聘请专业设计团队实地勘查颜公河,在适当河段进行小景改造,进一步美化河渠,提升城市品质。
颜公河流淌了四百年,希望未来更长的日子里,她将继续流淌,继续见证宁海不断发展的历史。
【代表名片】吕晓岚宁海中学教师
强化公园绿地精细化管理提升城市颜值
公园绿地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我县加快推进城市公园和绿地建设,不断丰富绿地功能,提升园林绿化品质,相继打造了一批集生态、文化、健身、休闲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公园,提升了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
然而,我在调研走访城区天明湖公园、柔石公园、正学公园、华山公园、徐霞客公园等几个规模较大的公园时发现,部分免费开放共享的公园绿地存在服务设施配套不完善和一些市民露营使用明火、乱扔垃圾、破坏绿化等现实问题。
如何强化公园绿地精细化管理?我认为,我县相关部门可借鉴学习杭州发布的《杭州市公园绿地开放共享文明公约》,并结合实际情况出台相关管理条例。比如,根据公园市民流量和生态承载力,划定城区可开放共享公园绿地区域,推行露营预约机制、摊贩准入机制,进一步明确绿地活动许可内容,并进行公示;发布城区公园绿地使用公约,持续引导市民爱护绿地、合理使用帐篷等,倡导城市公园绿地“共建共享”可持续发展。
另外,在管理条例和公约推行初期,有关单位可组织志愿者在城区各大公园进行劝导和指引,帮助市民逐渐养成规范合理使用公园绿地的意识和习惯。同时,在“宁海发布”等公众平台上以多种形式宣传公约内容,引导市民关注公园绿地的合理使用,形成“保护环境、共建共享”绿色发展理念,共同提升城市生态颜值。
【委员名片】屠立县公共建设管理中心副主任
多元共治城市美化引领城市新篇章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美学已经成为提升城市形象、增强城市竞争力、提高居民生活品质的重要因素。
我认为,城市美化首先要注重整体规划。城市规划是城市美化的基础,应该从宏观层面把握城市的美化方向,确保城市整体形象的一致性和协调性。在规划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城市的历史文化、地理特色和居民需求,制定符合城市特点的美化方案。
我建议,城市美化应遵循“东美丽、西通达、北时尚、南文化”的格局。具体实施时,应注重点、线、面的结合,确保每个美丽点都有其特色,线能串联起各个点,面则能体现整个城市的美丽风貌。目前城市的绿化和建筑都做得不错,但文化元素的融合还不够。希望在未来的建设中,能更多地融入好的文化元素,使城市建设与文化更加紧密地结合。
目前,我县建设的大格局已经基本建成,基础设施和公共建筑都已初具规模。我建议,在工程建设前期,就将后期使用、经营管理、招商等工作纳入考虑,确保项目建成后能立即投入使用,避免造成项目闲置。同时,公共建筑的建设应更精准、更精细,通过人口和大数据分析,解决基层中的小问题,满足老百姓的实际需求。
【委员名片】励蓉蓉宁波市生态环境局宁海分局总工程师
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大美城市
今天的宁海,山中有城,城中有山,山连着水,城靠着海,公园绿地星罗棋布,交通道路四通八达,高楼大厦鳞次栉比,城市框架已全面拉开……这里既有文化底蕴丰富的老城,又有自在活力时尚的新城,整体呈现出一派现代化江南小城的亮丽风貌。然而对于城市之美,我们既需要重视其外在的美感,更需要关注其内在品质的提升,其中特别要注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融合之美,这是生态之城的本质要义。
我建议从以下三方面加以完善。一是生态空间方面,优化城市蓝绿空间布局,注重城市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生态廊道的连通性,增强城市韧性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二是生态治理方面,加快推进“海绵城市”和“污水零直排区”等建设,让天赐的水留下来,污染的水流不出,自然生态系统质量得以持续改善;三是生态修复方面,综合运用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手段,强化对城市绿地、水系等重要生态系统修复,重视乡土物种保护,延续周围山体和城市绿化近自然林和原生植被为主景观,建设生物多样性友好城市。
在未来的宁海县城里,人们生活在河湖畔、山林边、公园旁,抬头可望繁星点点,漫步能闻鸟语花香,我觉得这应该是最具幸福感城市的真实写照。
【委员名片】邵映菡县住建局城建档案馆馆长
推进海绵城市建设让宁海既有“面子”更有“里子”
作为滨海城市、江南水乡,许多宁海人也许并未意识到,宁海其实是一个处于丰水地带的缺水型城市: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全省平均水平的59%、全国平均水平的55%。与此同时,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绿地率减少、建筑密度提高,城市生态环境容量面临巨大压力,“水浸街”事件频发。
希望全力推进宁海海绵城市建设,增强城市承载力,让城市既有“面子”,更有“里子”。建设海绵城市在保护生态环境、恢复部分自然生态,以及控制利用部分雨水、减少水污染方面作用明显。
推进海绵城市建设,要规划引领,根据宁海的特点,由资规、住建、水利、综合执法等多部门协作,做好顶层设计。根据区域防洪规划总体布局,结合我县近期、远期发展,科学制定城市防洪和排水防涝规划,综合考虑蓄、滞、泄、渗、排等措施,合理布设堤防、闸泵、管网、分洪水道等工程体系,使防洪工程与排水设施相互匹配、无缝衔接。
要加快雨污分流改造步伐,加大城区管网更新改造力度,同时,加强设施运行维护管理,相关部门应加强建设过程管理,避免基础设施重复建设,加强已建设施的运行维护管理,使其发挥最大效益。
另外,建议联合省内顶尖学术机构聚焦宁海内涝风险识别及应对策略,实现海绵城市建设和内涝控制课题研究的成果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