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加油!”“我爸爸最棒!”近一个多月,杭州市星洲第二小学篮球场内,时常传出热烈的呐喊声,许多妈妈和孩子坐在一起,为正在篮球场上飞奔角逐的爸爸们加油助威。
这是星洲小学和星洲二小200位爸爸和20多位学校老师组成12支篮球队,在校内篮球场打了38场的“校BA”。
作为上场队员之一,星洲小学303班的郑安然爸爸在汗流浃背的同时,懂得了这场球赛背后的真正意义:赛场比分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赢得了孩子们的心。
A
孩子为爸爸加油 爸爸跟孩子互动
球赛让爸爸们赢得了孩子的心
抢断、突破、跳投、远投,爸爸们在场上左突右攻,纵横驰骋。场下的孩子们在旁边加油,助威声一浪高过一浪,比赛现场的气氛不断升温。听着孩子为自己呐喊时,时间仿佛定格,郑安然爸爸格外激动:“女儿对我这么关注,喊得那么大声,感觉她的小嗓子都要喊哑了!”郑爸爸回忆,每当听到女儿的助威声时,他都要朝着她的方向挥挥手,跟她做一个互动,每次女儿总是高兴得蹦起来。
这项家校篮球赛从去年10月初开始,每周举办两场,12支队伍轮流上场。赛事在筹办前期,就受到了爸爸们的欢迎,报名人数达到200人。
陈圣宸是星洲二小405班学生,他的爸爸是本次比赛四年级球队的领队,带了10场比赛。去年十月初,因原定为领队的那位学生爸爸出差,陈圣宸爸爸顶上了这个岗位,“儿子说,爸爸你一定要来啊!我就下定决心,自己就算工作再忙也要参加。”接手领队后,他才发现时间紧、任务重,各项杂事真不少:跟各班班主任协商球队筹备组织,定人选、找场地、找教练,定期开展训练,还要临时协调队员,“虽然大家都是业余的,但比赛形式参考专业联赛,该有的都有,包括为球队拉赞助、给球员买保险、做好后勤保障等等。”陈圣宸爸爸说。
虽然爱好打篮球,但陈圣宸爸爸是第一次当领队。之前,儿子受他影响也爱打篮球,还当上了班级篮球队队长。“当时我并没有为他感到多骄傲,当作小孩子随便玩玩。这次担任领队后我才发现,无论队长还是领队,对协调组织能力都是考验,我突然明白了篮球对儿子成长的帮助有多大。”现在,他对儿子也多了几分欣赏,儿子跟他的共同语言也多了,父子俩常常一起探讨得分技巧。
另一位爸爸也说,之前因为忙于工作,家里的事承担得不多,孩子多交给妈妈管。这次这位爸爸不仅腾出时间比赛,还提升了工作效率,空余时间主动接管孩子的日常体育锻炼,妈妈负责日常学习,家庭成员关系相比之前更和谐了。
B
有30多年教龄的体育老师希望
陪孩子运动的爸爸身影越来越多
星洲二小501班学生孙彦檬,第一次看到这样的场面:自己的体育老师一边持球一边飞快地冲了出去,一个三步上篮为队伍赢得了两分;另一支队伍的爸爸们不甘示弱,连续扳回四分。但对方丝毫不慌,两队你追我赶,比分咬得十分紧。孙彦檬说,爸爸队迎战老师队,一时之间她不知道该为哪一方加油,“不过很快我就决定了,两边我都加油!”
今年55岁的郭光文,作为学校教师代表参加了比赛。郭老师笑着说:“我们教师代表队中的年轻老师多,体力好,所以最后是我们老师队赢了。”
跟学生家长上场拼球技,也是郭光文三十多年教学生涯中的第一次。“一般情况下,喜欢篮球的家长不会到学校来打,我们老师也不会找家长打球。”让郭老师意外的是,这次篮球赛,让他看到了不一样的爸爸们。
郭老师回想到十几年前,学生成长的家庭氛围似乎比现在要“亲密”得多。在这十几年里,他看到陪孩子的爸爸越来越少,“一起打篮球、踢足球的父子很少看到。”
这次篮球比赛上,一些妈妈还跟孩子一起到场为爸爸加油。没上场的“板凳爸爸”们也坦言这种感受很难得:虽然自己喜欢打篮球,但孩子看他训练和比赛也是第一次。
因为比赛基本安排在周末,占用的是老师们的休息时间。但郭老师说:“打球本身就是一种放松,看到学生和家长这么投入,我们老师们都觉得很值!”
郭光文还发出呼吁:“这两所学校一共有3000多名学生,希望举办更多这样的比赛,活动辐射面更广,让更多爸爸真正参与到孩子的陪伴中来。”
C
一项调查结果引起学校重视
教会家长从“看孩子玩”到高质量陪伴
“感谢比赛让我们一家人其乐融融,女儿看到了爸爸在球场上的勇往直前,感受到了家庭共同的快乐和温暖。”篮球比赛结束后,星洲二小203班徐樱洛的妈妈感慨。
“就像我感受不到孩子的快乐,孩子也未必感受到我的快乐,现在生活中真正的亲子交互太少了。以前总觉得自己工作很累,当真正与孩子长时间互动时,我才感受到孩子妈妈的不容易。”另一位爸爸不太好意思地说出了这样的体会。
篮球赛深深影响了200对亲子关系。体育老师出身的星洲小学和星洲二小校长包国勇告诉记者,去年暑假学校已经尝试举办了一场家校足球赛,“夏天踢足球,冬天打篮球,很多爸爸喜欢这两项运动,他们也能马上成为朋友。”
包校长说,起初学校举办比赛是希望借亚运东风倡导全民健身。但在走访中他们发现,许多学生家庭是刚搬来不久的,学生没有玩伴,家长的朋友也不多,而且走访时通常是妈妈在家,“各种因素叠加,让我们萌发了举办‘爸爸球赛’的想法。”
去年,学校还面向全校学生家长做了一项调查,有几个数据引起了学校的重视——
“在家庭教育中,您每周能抽出几天陪伴孩子?”近八成家长“在四天以上”。
“您与孩子在日常交流中,主要沟通的话题有哪些?”接近九成家长选择“学习成绩”和“学校见闻”。
“在孩子培养过程中,您最为看重的三项目标”,选择“健康开朗”一项的占比近95%。
“从中能看出,更多家长是在陪护孩子,带着孩子,看着他玩,真正的沟通和互动很少。同时,家长非常重视甚至过于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包国勇说,为了让孩子获得家长的高质量陪伴,除了举办家校足球赛、篮球赛,学校还做了不少尝试。比如,在家长会上推出问诊服务,邀请心理健康专家、家庭教育专家、资深班主任,为有需要的家长提供一对一咨询服务,解决家长遇到的实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