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新闻 > 浙江 > 宁波

让闲置物品得到循环利用 “旧物焕新”呼唤更多人参与

日期:2024-01-12来源:宁波市中医院作者:宁波天气预报15天准确率高

  “旧物焕新”紫鹃超市。(余建文摄)

  家里的闲置物品日积月累,扔了不舍得,放着又碍眼,成了很多居民的烦心事。近年来,为了推动闲置物品再利用,促进垃圾分类工作,我市先后推出“旧物焕新”社区超市和旧物循环商店,旨在让居民家里或单位的闲置物品得到有效利用,获得“新生”。

  线下旧物置换,实际效果如何?怎样发动更多群众参与到“旧物焕新”中来,促进闲置资源循环利用?记者进行了调查。

  捐献旧物是“断舍离”,也是献爱心

  1月9日上午,记者来到位于鄞州紫鹃新村大门口的宁波首家“旧物焕新”实体超市。不到20平方米的店铺,放满了居民拿来的各种物品,有儿童玩具、小家电、学习用品、衣物等,几乎连落脚的地方都没有。超市负责人陈红英和四名城管义工进进出出,忙个不停。

  “现在天冷了,来捐衣服的居民不少。上个月,我们去慈善总会捐送了一批旧衣服”。城管义工黄翠玲告诉记者,也有一些居民来店里“淘实惠”。像居民拿来的大衣、棉衣等,很多只穿过几次,跟新的差不多,在这里几十元就能买一件。“因为衣服卖得好,新年开门,‘营业额’创了新高。”黄翠玲说。

  “旧物焕新”紫鹃超市是一个公益性的旧物置换场所,由陈红英和近20名城管义工负责日常打理,每个月9日、21日的上午开门营业。陈红英说,除了旧物置换,超市还成了过期药品、废旧灯管等有害垃圾的收集点。超市义卖所得,都会汇入慈善总会指定账户,居民拿来的衣服等物品,也会通过慈善总会捐给内陆省份的山区农村。

  “现在超市有了点名气,附近的白鹤、丹凤、黄鹂、东柳等小区的居民,都会过来捐旧物。还有一些开服装店、日用品店的热心店主,也会把一些库存货物送过来。”陈红英说,快过年了,居民在家要搞大扫除,捐过来的东西比往日多很多。

  陈红英当过多年的社工,退休后接了这个“差事”,她感觉很有意义。“很多居民说,你们这个超市办得好,既是献爱心,让闲置物品得到再利用,又促动我们把家里整理干净。”

  公益化运作,实体店如何长久走下去?

  “旧物焕新”紫鹃超市是2022年9月开张的,营运满一年时,共收到各类捐赠旧物2702件;义卖旧物305件,筹集善款6680余元。“最近几个月,来捐旧物的人更多,相信2024年的‘收成’肯定会更好。”陈红英信心十足地说。

  不过,记者也发现,很多人对“旧物焕新”超市的运作还不太了解,以为可以拿旧物换钱,当得知是捐赠义卖后就转身走了。店里很多物品摆放了数月,无人问津,库存越来越多,也让陈红英头疼。“货品虽然多,但种类不够丰富。刚开始是一些共建单位捐的。如果仅靠市民自发捐赠,质量参差不齐。”陈红英说。

  另一方面,“旧物焕新”紫鹃超市靠义工团队分组轮流维持,一个月只营业两个半天,这也限制了旧物的回收量。如果要经常性开门营业,就要大大增加人手。眼下,陈红英希望能找一块更大的地方来放货品,把积压的库存尽快消化掉。

  市垃圾分类指导中心的陈泽洲是“旧物焕新”紫鹃超市的发起人。“这几年,旧物置换活动开展了很多,市民热情很高。搞这个项目就是想设一个固定的点,让活动常态化,使居民家里的闲置物品得到再利用,而不是当垃圾丢掉。”陈泽洲说,这个项目对一些社区老年人来说,还是有吸引力的。“目前来看,要进一步推广还有难度,因为要找到合适的场地、团队不容易”。

  尽管如此,紫鹃超市已有了新“伙伴”。上月8日,鄞州明楼街道“旧物焕新”东海社区店正式开业,周边居民闻讯后,拎着大包小包来“捧场”。其采用的模式也和紫鹃超市类似,由志愿者团队实行公益化运作。

  扩大“旧物焕新”影响力,倡导绿色环保理念,仅盯着老年人群体是不够的,还要把更多的年轻人拉进来。有关部门也在探索新路径。

  去年11月,宁波首家循环商店“三颗鱼”在江北正式营业。与“旧物焕新”超市不同,“三颗鱼”循环商店是常态化营业,并且开发了店铺微信小程序,市民可以逛实体店,也可在手机上实现旧物捐赠、交换或者下单购买心仪的物品。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便利,让“三颗鱼”收获了不少中青年“粉丝”。

  “循环商店能进一步满足市民线下就近交换闲置物品的需求,还向周边的社区、单位、学校提供了一个学习实践垃圾分类、培育绿色环保理念的场所。”市垃圾分类办相关负责人表示,这是资源循环方面的一个新探索,接下来会有更多循环商店走进社区。

  二手物品的交易,在“咸鱼”“转转”“58同城”等网络平台已运作多年,早成为一门有利可图的生意。业内人士指出,像“旧物焕新”超市、“三颗鱼”循环商店这类实体店,其更多地在扮演公益性角色、承担社会责任,主要目的在于盘活居民家中闲置物品,循环利用,并引导居民合理消费,与网络上二手物品交易的意义不一样。这就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大力支持,营造良好的氛围环境,让旧物循环利用理念深入人心。记者 余建文 通讯员 李佳静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