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市场”与“年轻人”这两个词,看似八竿子打不着,其实不然。
“不会只有我,出去旅行喜欢逛当地菜市场吧!”大学生苗苗的照片库中有南京科巷菜场、杭州大马弄、北京三源里等网红菜市场,她认为,逛菜市场才能了解当地的生活与文化,菜市场里有独特的人间烟火气。
同苗苗一样喜欢打卡菜市场的年轻人很多。纵览各大社交平台,“菜市场打卡笔记”“菜市场收获记”等内容点击量颇高,“菜市场漫游指南”话题也持续引发热议。
作家汪曾祺曾说,到了一个新地方,他宁可去逛逛菜市场,“看看生鸡活鸭、新鲜水灵的瓜菜、彤红的辣椒,热热闹闹、挨挨挤挤,让人感到一种生之乐趣”。
很多年轻人就是这样行动着,有一种打卡叫逛菜市场,有一种旅行方式叫“菜市场旅行”。
小小菜市场,能抚凡人心
《舌尖上的中国》导演陈晓卿曾说,了解一个城市的最好方式,是去看它的菜市场。
白领研欣热爱美食。在她看来,宁波的美食藏在路边街角、自带“锅气”的“苍蝇馆子”和小摊小贩。位于世纪东方广场地下一层的阿拉好菜场,便是她经常觅食的地方。
1月12日下午1点,阿拉好菜场人气颇旺。记者看到,这个菜市场不只是卖蔬菜海鲜、肉禽蛋类等常规食材,还将一众小吃“搬”进了档口,兼具菜市场和小吃集市双重功能。档口里,大厨们飞舞着锅铲;档口前,食客们排排坐,大快朵颐。
来一份螺蛳粉,点一份鸡柳,再加一瓶饮料,研欣迅速给自己安排好一顿丰盛的午餐。回家路上经过陈阿姨的蔬菜水果摊,她顺手买了些新鲜蔬菜,又买了一盒红艳艳的草莓,满载而归。
“去年开始,逛菜市场的小年轻越来越多,还有不少带外地口音,举个手机咔咔拍照。我经常给这些年轻人指路呢。”陈阿姨整理着摊位上的瓜果,笑脸盈盈。
当天下午4点半,联丰菜市场开始涌入大批前来采购食材的顾客,年轻面孔不在少数。
“我喜欢漫步在街头小巷,流连于商贩之间,在此起彼伏的叫卖声中,寻一份热气腾腾的小吃,菜市场能满足我的大部分需求。所以,每到一座城市,我就要去打卡当地的菜市场,在宁波也不例外。”小梁说。
年轻人与菜市场的双向奔赴
当年轻人走进菜市场,菜市场也敞开怀抱,主动拥抱年轻人。
曾几何时,菜市场更多被看作一个生活附属场所,有些甚至被贴上“脏乱差”的标签。但如今,全国有不少传统菜市场走上突围之路,打造出兼具烟火气与时尚的新型集市,并强势破圈,成为一座城市对外宣传的“新名片”。
“目前,菜市场内日均客流量1300人次,年轻顾客占到三成。”海曙区高塘菜市场相关负责人表示,菜市场正联动社区、企业等开展各类适合年轻人参加的互动活动,以吸引更多年轻人走进菜市场看新变化。
经营者也在花心思揣摩年轻消费群体的喜好、需求甚至消费心理,想要实现“流量变现”。
两个月前,“尤姐水饺”入驻联丰菜市场。“这里环境好、地理位置棒、客流量大,年轻人还多,我开始琢磨怎么吸引年轻人,最后决定开发新品饺子皮。”经营户尤女士说。
在她的摊位上,火龙果、菠菜、南瓜等口味的饺子皮,配上每天新鲜做的肉馅,包出来的饺子五颜六色,既好看又好吃,吸了不少“年轻粉”。
华严菜市场自更新升级后,打出“一半海洋,一半烟火”的新口号。“我们菜市场虽有着近30年历史,但一直思考如何通过创新来吸引年轻人。”菜市场相关负责人说。
让菜市场成为城市新地标
“菜市场旅行”的不只是年轻人,不同年龄段游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不约而同地说:“旅行时有去当地菜市场的习惯。”
宁波东海经济研究院研究员汪雅对“菜市场旅行”的流行,并不觉得意外。她认为,这是供给与需求双发力的结果。
从需求端看,感受不同地方的风土人情,是旅行的重要意义。菜市场则是了解当地生活方式、历史传承和人情世故的相对快捷的场所。还有部分人喜欢逛菜市场,是为了借助烟火气,抛开忙碌的工作,让生活变得简单起来。
同时,菜市场不仅有烟火气,还很有性价比。对于追求高性价比消费的年轻人来说,颇具诱惑力。
从供给端看,菜市场已分化出“市场+餐厅”“市场+文旅”“市场+政务”等多种模式,儿童游乐、美食餐饮、文创休闲等多种业态集聚。更加有人文气息、更加智慧化和多元化的菜市场消费场景可以很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获得年轻人的青睐。
一些菜市场甚至成了当地城市的地标,例如拥有七彩饭、舂鸡脚、烤乳扇等小吃的昆明篆新农贸市场,被演唱会经济带火的衢州松园菜市场,触及年轻人“知识盲区”的普洱五一市场,还有桂林黑山早市、深圳荷花菜市场等。
“宁波的菜市场有发展潜力,但想要成为城市新地标,还需要从产品质量、人文关怀、业态布局等方面下功夫。”汪雅说。
一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提醒,在“菜市场旅行”热潮中,朴实的烟火气和人情味容易被商业化所稀释。但亲切感和烟火气才是菜市场的内核,只有守住淳朴的初心,把“流量”变“留量”,才能让菜市场成为城市“人气”地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