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加春和老伙计耗时百余天,打造了这艘画舫。记者陈烨/摄
1月12日上午,一艘长7.2米、高3.5米、宽约2米的朱红色画舫,在北仑区大榭街道堍头码头惊艳亮相。这是78岁退休医生胡加春出资设计,邀请痴迷造船模的73岁渔民郑其炉制造而成。
船体上用了不少老物件
记者现场看到,这艘画舫古色古香,金碧辉煌,船体按传统木帆船打造,船舱为榫卯结构,门窗、门楣等采用镂雕、浮雕、蚌壳嵌、平嵌等工艺,并于表面附着一层金箔。舱内摆置了1张上铺羊皮桌布的四方茶桌,桌上有一副象棋,围桌而设的是4把官帽椅。
“太厉害了!”得知画舫亮相,不少居民闻讯而来,围着画舫啧啧赞叹,更有一支腰鼓队敲锣打鼓,喜迎这一“大事件”。
“我们模仿的是清末民初的船,船体上有一些部分是从老物件上‘搬’过来的。比如船体部分,其雕刻精美图案的花板是从宁波七弯梁床上拆下来的,还有船体两侧的花格窗梁用的就是以前的窗棂。”家住金海晏社区的胡加春,谈及打造画舫的初衷,他的回应很朴实:通过传承民俗传统文化,为更多人留住“旧时光”。
据悉,这艘画舫从设计到“出品”,耗时100余天。胡加春的合作伙伴郑其炉年轻时是渔民,撑过船、捕过鱼、养过紫菜,制造船模这事儿,他是无师自通。“没有图纸,就凭自己对船结构的理解,那段时间我跟老胡白天设计,晚上再拉着一些有手艺的老师傅一起讨论,不断修改制造方案。”郑其炉说,为了确保最佳呈现效果,他们在制造这艘画舫之前,先行做了一个长约1.8米、宽42厘米的小型船模。
传统文化一定要“活”起来
对当地人来说,一群老伙计打造一艘画舫,是喜事,但不是稀奇事。
胡加春一直致力于传承民俗传统文化,从2011年5月至今,他出钱又出力,已累计花了200多万元。他不仅专注收集老物件,还请人用传统工艺先后复制和打造了不少具有海岛民俗文化特色的工艺品,如鼓阁、抬阁、龙凤花轿、“绿眉毛”大船模等。这些大大小小的民俗工艺品就保存在堍头码头旁的仓库里,除了供人观赏,还频频在大榭岛元宵民俗大巡游、社区群众文化月等活动中亮相。
“传统文化一定要‘活’起来,才能让更多人愿意去了解,去感受。”这是胡加春在收藏老物件之余,费尽心力打造大小民俗工艺品的初衷。记者了解到,2018年大榭岛开展了当地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新春闹元宵暨庆祝建区25周年活动,为了在那场活动中融入特色民俗文化和海洋文化,胡加春提前策划设计了仿古渔队在鱼灯簇拥下巡游的方案。受其邀请,郑其炉这位造“船”匠,先后打造了大捕船、小对船、运输船、木质机帆船等承载大榭岛历史记忆的9条渔船模型。
记者注意到,此次制造的画舫与以前他们“出品”的船模,都有一个相同的地方,那就是船底安装了3个轮子,便于移动。胡加春说,这艘画舫将于今年元宵风俗文化巡游中对外展示。(记者陈烨 孙肖 通讯员吴志庆 胡晓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