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新闻 > 浙江 > 宁波

代表委员解读政府工作报告:互联网诊疗服务如何突破200万人次?

日期:2024-01-19来源:宁波地铁2号线作者:宁波大学研究生招生网

中国宁波网记者 陈敏

“创新‘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建成新一代全民健康信息平台,互联网诊疗服务突破200万人次。”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宁波市将大力发展互联网诊疗的信息引起了代表、委员们的极大关注。

“互联网诊疗是医疗行业新的发展方向,通过互联网诊疗能有效解决居民日益增加的健康医疗需求和中国医疗资源不平衡之间的问题。”代表、委员们对未来的医疗模式满是憧憬。

宁波目前的互联网诊疗现状如何?有些什么难题?接下来该如何破解这些难题?大家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宁波的互联网医疗现状如何?

互联网诊疗是指以互联网为载体和技术手段,所进行的线上门诊、复诊配药、复检开单、上门护理等多种形式的新型医疗服务。

宁波的互联网诊疗服务最早可追溯到2014年。当年9月,宁波于全国率先启动“云医院”建设,探索和实践互联网诊疗服务。2015年3月11日,宁波“云医院”正式上线运营,这是宁波第一家互联网医院,从此,一种全新的就医模式开始融入宁波人的生活。

市政协委员吴肖明

近年来,我市互联网诊疗服务快速发展。市政协委员吴肖明说,农工党宁波市委会曾就宁波的互联网诊疗做了调查,截至2023年底,全市通过“云医院”平台运营的互联网医院共44家、基层互联网诊疗共153家,已实现公立医疗机构全覆盖,2023年医疗服务总量已突破150万人次。“互联网医院正在成为各医疗机构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的第二大渠道,极大缓解了群众就医难题。”吴肖明说。

互联网医疗的发展遇上了什么难题?

宁波互联网诊疗发展虽快,但相对于庞大的医疗市场需求来说,互联网医疗服务仍存在很大发展空间。据统计,目前市级综合性医院互联网医院的问诊量仅占全年门诊量的5%。原因何在?代表、委员们进行了深入剖析。

市人大代表沈建伟

市民对互联网诊疗的知晓度有待提高。市人大代表沈建伟说,他曾对自己的病人进行了小范围的调查,结果有相当比例的患者表示不知道从哪里登录或如何使用。

医保支付体系尚未全覆盖。市政协委员吴肖明说,调查发现,截至12月底,我市互联网医院年接诊量734730人次,其中医保结算占比并不高,医保支付范围少,导致线上开方患者比线下就诊个人自费金额多,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互联网诊疗的广泛使用。“宁波目前仅支持支付宝医保支付体系,而对于使用率较高的微信支付体系仍未开通医保支付体系。”沈建伟认为,医保无法全覆盖是互联网诊疗的一大“堵点”,也是患者“不买单”的主要原因之一。

互联网医院药品供应平台不足。市人大代表沈建伟认为,目前线上药品供应平台分为互联网医院药品平台和医院药品平台,互联网医院药品平台与医院药品平台目录不统一,品种缺乏,有时难以满足患者要求,给医师和患者带来较多不便。同时互联网医院缺乏全天候的咨询和药品配送流程。

激励机制有待完善。市政协委员吴肖明认为,目前互联网诊疗服务的考核激励机制不够合理,导致医院、医生对开展互联网诊疗服务的动力不足。以挂号收费为例,不论医生职称高低统一为17元,这一做法难以体现医务人员劳动价值。

该如何破解这些难题?

作为一种新型的诊疗模式,互联网诊疗在为老百姓就医提供便利、改善医疗资源分配不均、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三年疫情期间,互联网诊疗在疫情防控方面更是显现出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何破解互联网诊疗发展路上遇到的难题,让互联网诊疗发挥更大的作用?代表、委员们纷纷出谋划策。

优化医保政策,让患者“能用”。市政协委员吴肖明提了三点建议:开通微信医保支付;加快在线医疗支付政策调整,增加群众需求高的中药饮片代煎和膏方、水泛丸、浸膏等中药制剂互联网医保服务;积极推进支付数字化改革,将各家医院互联网诊疗服务纳入医保总额预算管理,实现线上线下医保支付政策同质化。

市政协委员崔巍

建立全流程监管,让患者“敢用”。市人大代表沈建伟建议出台互联网诊疗行为管理办法,健全医疗机构分级准入标准,建立互联网医院评价和退出机制;加强健康数据安全管理,将线上诊疗信息纳入患者全生命周期健康档案,对接省级监管平台,建立互联网诊疗风险预警体系,加快卫健、医保、大数据等部门健康数据整合,提高数据应用安全性。市政协委员崔巍建议加强上门服务医务人员安全防范的培训,培养护士的安全意识,提高其应急处置能力;对上门服务的申请应有基本的风险评估,基于患方是否有不良就医记录、是否有特殊感染性疾病史等信息做出风险评估;从国家或地方层面制定相应的法规,从法律层面确保上门医护人员的人身安全。

市人大代表陈秀丽

扩大医保结算覆盖范围,让患者“好用”。市人大代表陈秀丽认为,互联网诊疗要成为老百姓就医重要渠道,扩大互联网诊疗医保结算覆盖范围极为重要。她建议,在互联网医院线上复诊及开具的检验检查等项目可使用医保移动支付,以满足患者多样化就医渠道;将更多互联网诊疗服务项目纳入医保支付范围,采用线上开单、线下检查的模式,减少患者线下就诊次数,释放更多线下医疗资源。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