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新闻 > 浙江 > 宁波

如何创新拓展城市公共文化空间?

日期:2024-01-19来源:宁波海关作者:宁波疫情最新消息今天又封了

  丰富高品质文化供给,实施文化新空间“十百千”工程,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制定的这一目标,是为了让市民在家门口拥抱“诗和远方”。

  相关领域的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围绕“创新拓展城市公共文化空间”提出意见建议,为更好地服务和助力文化建设贡献智慧力量。

  集群“绽放”,实现从有到美和好的跨越

  精神共富,文化先行。宁波新型公共文化空间正逐步实现从有到美和好的跨越。

  当前,我市正在实施文化新空间“十百千”工程,在全市打造10个示范性主题文化公园、100个样板文化服务空间、1000个精品“微嵌入”文化空间,推动传统文化空间创造性转化和现代文化空间创新性发展。

  这个“十百千”工程,将统筹打造基层文化空间、公共阅读空间、交通文化空间、商圈文化空间、文博艺术空间和跨界文化空间,以“千个样板”带动“万个提升”。

  市人大代表孙静

  “这个‘十百千’工程背后,是一个新型文化空间体系,换言之,就是要让市民在城市每个街头听见旋律、看见美。”市人大代表、鄞州区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局长孙静说。

  书香氤氲。在宁波,公共阅读空间营造有方。

  2023年,我市新建各类图书馆200家。依托共建、合作等方式,引进熊沢书店等高颜值网红书店,构建系统的阅读阵地网络,已建成城市书房70家、数字阅读墙(馆)206个、农家书屋2807个。

  “乔石书房”“海岛书吧”“朝夕书房”“堇书房”“宁波人文馆”……一批美而靓、精而特的公共阅读新空间次第“绽放”。最近,作为我市十大文化设施项目之一,宁波少年儿童图书馆项目上马,选址宁波文化广场的河清坊,目前正在对原商业综合体建筑实施改造。

  市政协委员徐益波

  “这些空间,在为基层群众提供更加充实、更为丰富、更高质量的公共文化服务的同时,显露了一座城市厚重的文化底色。”市政协委员、宁波图书馆馆长徐益波说。

  聚焦品质,让公共文化服务“可持续”发展

  如何让公共文化服务“可持续”发展?我市正从多方面着手破题。

  第一,实行“一把尺”规范标准、“一张图”推进建设。制定城市文化新空间建设指南。比如,在建设用地上,统一要求主题文化公园1平方公里以上、文化服务空间300平方米以上、文化微空间50平方米以上。制定文化新空间“施工图”,分别明确10个区(县、市)主题文化公园、文化服务空间、文化微空间的建设数量、时间节点和运营形态。

  第二,打造公共文化供给新阵地,拓展文化空间新形态。“从鄞州实践来看,我们通过鼓励社会团体、企业资本、公益组织等社会力量参与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建设,并推出一系列新空间评选活动,推动形成示范性引领。同时,采取盘活存量、调整置换等方式,对村社闲置、效能低下的设施、空间进行重塑更新,打造了一批新空间。”孙静说。

  第三,探索创新运营管理模式。比如,在城市书房建设方面,“堇书房”采取“政府+图书馆+社会组织+社区+商业”等联合运作模式,推出十余家文化气质独特、书香氛围浓郁、服务功能完善的“堇”系列城市书房,迅速在宁波走红。

  市政协委员严辉

  谈及如何运营文化新空间,市政协委员、镇海口海防历史纪念馆馆长严辉支了两招。

  首先是场景再造,着力打造演绎新场景的文化新空间。具体来说,可以通过焕新文物遗迹、打造文化地标、举办文化活动、开发文创产品、设计旅游线路、采用虚拟现实技术等,促进文化新空间的创新升级和转型发展。

  其次是内涵塑造。“文化新空间要有时尚性、活跃性、传输性和浸润性。其中,个性化定制很关键,文化新空间要匹配文化发展的潮流。”严辉说。

  市人大代表吴颖

  “文化新空间的打造、运营,既要考虑市民的多样化需求,也要考虑与城市发展相融合、相匹配,这样才能走得更长远。”市人大代表、海曙区农业技术管理服务站副站长吴颖表示。

  吴颖说,当前我市亟须加大三江口区域焕新提升力度,精心雕琢“城市之心”,将三江口作为宁波人文之心、记忆之心、传承之心,精心打造。而这些都离不开一批具有历史性、公益性、开放性的建筑地标和文化新空间的打造。 黄银凤 徐庭娴 孙勇 房晓暾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