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警开展道路交通整治,疏导交通。
2023年12月,宁波被公安部授予首批“全国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示范城市”称号,标志着近年来宁波公安全力打造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再上新台阶,也预示着宁波公安助推的“创新突破、数字赋能、多元融合”治理体系已融入城市建设各个方面,将为广大群众和经济社会发展带来高效、便捷、贴心的平安新体验。
创新突破
近年来,宁波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将其作为一项重要党政工程系统谋划、整体推进,全市各部门强化联动,形成了齐抓共管格局。
2023年以来,宁波公安根据公安部要求,树牢“派出所主防”理念,创新“一村一警”工作并将其不断向纵深推进。
“在宁波,‘一村一警’工作已经全面落实,助力村(社区)警务工作更全面、更深入、更细致,推动事后事中治理向事前治理转变。”宁波市公安局治安支队副支队长周挺说。
宁波公安选用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社情民意熟、工作作风实的辅警驻村开展工作。驻村辅警工作职能完善为治安防控、矛盾化解、信息采集、法律宣传、便民服务、交通疏导、安全消防等7个方面。
“原先警员乘船登岛需要2个小时,现在只需5分钟!”2023年12月24日下午,宁波市象山县公安局驻渔山岛辅警接到纠纷警情后,5分钟内就赶到了现场。
从2小时到5分钟,在“一村一警”工作的创新提速下,如今宁波2100余个行政村均实现了各类警情介入“分秒必至”。
数字赋能
“警务中台,请予以信息支持!”2023年12月29日22时,宁波市公安局鄞州分局白鹤派出所接到一起在夜宵摊点打架警情。民警李彦刚坐上警车出发,相关的人员信息、现场视频等信息就已传送到他的警务通上,令他出警心中有“数”。
近年来,宁波公安积极探索智慧警务建设的新路子,把数据转换成警务“智”力,“数字赋能、整体智治、系统集成、协同高效”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工作格局已然成型。
“证据已固定,请尽快驶离……”2023年12月的一个早高峰,环城高架上一架悬停在事故现场上方的警用无人机正在喊话。区别于曾经需要交警到场固定证据、疏导交通,如今通过“飞警”喊话,2分钟不到,道路就恢复了通行。
宁波公安以数字化改革和“公安大脑”建设为切口,自主研发建强“防控应用平台”等智能化应用,将数字资源转化为“模型集群”,全面提升各类风险隐患的自动识别、敏锐感知、预警预防能力,赋能基层实战,给广大群众带来了更加精准、高效、便捷的平安体验。
多元治理
为全力打造社会治理新格局,2023年以来,宁波公安将矛盾纠纷多元调解作为重要抓手,大力推行新时代“枫桥式”城乡现代社区警务改革。
各地根据辖区实际推出“民警+渔民”“民警+律师”等多元矛盾纠纷调解机制,让老百姓能够按需“点单”,真正将矛盾纠纷调解工作做到百姓心坎上。
除了矛盾纠纷调解,在积极打造多元共治共享治理“共同体”过程中,宁波公安在其他领域也有相应的有力举措。
如在处理溺水方面,宁波公安牵头构建政府、社会、学校、家庭“四位一体”防溺水工作体系,成效显著,已被市政府纳入重大民生实事工程。
针对各类社会治理“老大难”问题,宁波公安聚焦“高频”“复杂”“多跨”等关键词,与政府各个部门通过数据互联互通优化末端服务管理,让“公安端”“政府端”与“群众端”无缝对接,老百姓获得感、满意度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