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矫正社会工作典型案例选树活动现场。
1月15日,家住镇海的江兰(化名)在拿到上月工资后,就把其中一部分寄给了父母。27岁的江兰有着一份不错的工作,但即便她的同事、邻居可能都不知道,其实才27岁的她是一名正在服刑的犯人,只不过她接受的是非监禁性的社区矫正。
社区矫正是指针对被判处管制、宣告缓刑、裁定假释、暂予监外执行这四类犯罪行为较轻的对象所实施的非监禁性矫正刑罚,目的是为通过政府、社会以及爱心人士的帮助,使矫正对象改正恶习,并帮助他们重新回归社会。
前不久,我市开展了社区矫正社会工作典型案例选树活动,记者选取了这次选树活动的几个获奖案例。
采用共情、真诚、接纳等专业方法
2021年9月,江兰因诈骗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三年六个月,在镇海区接受社区矫正。
江兰出生在广西一户普通的农民家庭,家中有两个弟弟和一个妹妹。后来因为和父母吵架而离家出走,独自一人去了北京。脾气倔强的她,在之后的一年多都没有和家人联系。2018年,江兰来到宁波,与现在的男朋友认识。
被判社区矫正3年半,江兰一直接受不了,认为自己的犯罪事实情节较轻,因此对社区矫正的各项管理规定心存抵触。同时,因为那段时间和男友经常吵架,处在分手边缘,所以对生活失去希望。她在宁波又没什么其他朋友,有苦无处诉说,出现了抑郁焦虑的状态。
宁波市镇海区风信子社会工作发展中心的社工孙建竹接到司法所工作人员反馈后,立即对江兰进行危机介入。一开始,江兰对孙建竹的态度冷淡。孙建竹从她感兴趣的话题以及关心她的角度开启了谈话。
孙建竹采用共情、真诚、接纳等专业方法,开导江兰,妥善化解其消极情绪,并与她做了不再伤害自己的约定;同时,带领她参加社区公益活动,引导她更多地服务社会,提升自信心;为其报名职业技能提升课程,参加中式面点和插花艺术等培训。甚至,还请来了心理咨询师,为江兰进行了心理辅导。
经过6个月的帮教服务,江兰改变了原来消极的抵触情绪,整个人的状态明显积极阳光了。现在,她和男友和好如初,积极报名参加交通志愿者、敬老助老等各项公益活动,并成为社区夜间巡逻员;还找到了一份人力资源的工作,每天坐地铁往返镇海和工作地,累并快乐着。
每月发工资的时候,江兰都会给父母寄去一部分生活费。“父亲和弟弟身体不好,如果收入高了,我还可以给家里多寄点。”江兰说。
江兰在做志愿服务。
链接各类资源帮助这家人融入社会
今年56岁的离异男阿虎(化名),因开设赌场罪,被判有期徒刑三年,缓期四年。为还债他出售自住房子,和14岁的女儿小晴(化名)住在20平方米的祖宅。阿虎目前有一份劳务外派的工作,月收入仅2700元,除了女儿,还需要照顾80岁高龄的父母。
小晴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出现晕厥,至今发生十余次,频率也在逐年增加,医院初步诊断为儿茶酚胺敏感性室性心动过速。前妻阿花(化名)收监服刑,和小晴的母女感情淡薄。可以说,这个家庭氛围压抑、紧张,经济拮据,生活没有目标。
为了帮助阿虎一家树立起生活信心,宁波市鄞州区三益社会工作师服务中心的社工王勇和同事们决定链接各类资源,帮助这家人融入社会,让整个家庭和睦、幸福、有未来。
比如,倾听小晴内心想法,让她认识到不合理信念是导致她目前情绪困扰的主要因素;与她讨论感到最反感的事情,通过合理情绪想象放松技术,让她学会处理情绪压力;为小晴提供中考辅导、信息资源,帮助小晴制定备考计划。
社工们还联系宁波市慈善总会“甬泉”慈善医疗服务项目组介入,争取了公益资金8000元,帮助减轻小晴的医疗资金负担,并带她去宁波市妇儿医院做检测。
同时,他们联系社区、司法局等有关部门,整合政府资源,帮助阿虎一家申请低边、低保;还链接相关资源,动员志愿者和阿虎共同参与房屋改造,利用二楼的空间,单独改造了一个房间给小晴住,并修缮了一楼的大门。
现在,这个家庭取得了明显进步,阿虎一家对服务感到非常满意。特别是小晴,现在状态良好,不再恐惧疾病,学习有动力,还减轻了对母亲的抵触。“我们一家重拾了对生活的热情,有了新的生活目标。”阿虎说。
帮未成年对象制定交友标准并增进与家人的沟通
其实,社区矫正的对象里,有不少未成年人。
今年20岁的小北(化名)大专在读,12岁的时候父母离异,他由母亲抚养,但主要生活在奶奶家。2019年17岁的时候,他和两个朋友事先商定,帮朋友陈某教训其前男友张某,并以暴力威胁抢走张某手机后转卖分赃。2021年9月,小北因犯抢劫罪被判有期徒刑一年八个月,缓刑一年八个月,在海曙区实行社区矫正。
为此,海曙区社会工作协会社工陈李红和同伴们决定,先要引导和陪伴小北厘清朋友圈,制定交友标准,增进与家人的沟通,提升家庭获得感。
正好,在几次谈话中,小北也向陈李红表明自己在交朋友方面感到迷茫,为什么自己所交的朋友都不是很好。针对这一问题,陈李红请小北用几个关键词对“理想中的朋友”进行画像,通过“正直”“有帮助”“聊得来”等关键词,协助小北制定出个人交友基本原则。
陈李红还为母子二人牵线搭桥,由小北主动联系母亲共进午餐,其间母子聊起各自近况。“小北的母亲计划与男朋友迁居发展,希望能带小北一起,方便照顾和教育。母子关系有了明显改善。”
在最后几次谈话中,小北开始主动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他就读建筑学专业,比较喜欢做室内装饰,但因疫情影响,就业不景气,所以计划在毕业前考出建筑施工鉴定等技术证书。同时,小北也希望先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作为过渡。
“他还与母亲沟通后决定,如果自己在宁波找到满意的工作就不打算迁居,但会与母亲保持联系来让母亲放心。”陈李红说,在帮教临近结束时,小北在一家新成立的公司找到了自己喜欢的工作,职位是某短视频平台的国外推广,比较有发展前景。“在这份工作中小北得到了对自身价值的确认,也结识了新的朋友。”
点评
宁波市社区矫正管理局负责人:
社区矫正是在开放的社会环境下开展的刑事执行活动,所以它既是一项刑事执行工作,又是一项社会工作,而社会工作又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我们需要充分依靠社工、社会组织这些专业力量的参与,用社会工作的理念技巧、方式方法去影响社区矫正对象,这样才能提高教育帮扶工作的专业性,确保教育矫正质量。
此类教育帮扶案例是基于社会工作项目化改革所开展,体现了社会组织参与社区矫正工作的积极意义,借助专业化的社会工作力量,提升教育帮扶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从而帮助社区矫正对象更好地回归社会、融入社会。
宁波市社会工作联合会会长、浙江万里学院法学院副院长江华锋:
以上三个获奖案例都是专业社会工作者介入社区矫正对象教育帮扶的典型案例。案例中社会工作者秉承“助人自助”的理念,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和技巧,通过尊重、平等、接纳、共情专业手法走进社区矫正对象内心深处,改变其不良情绪和认知;通过积极连接社会资源,改善了社区矫正对象当前困境;通过提升技能学历,获取更多社会支持网络,赋能增能社区矫正对象。三个案例做法对促进社区矫正对象融入社会,减少重新犯罪具有较强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