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人大代表、宁波信远齿科器械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技术部长史朋飞。记者 石承承 摄
中国宁波网记者 石承承
创新,是浙江这片民营经济发展的沃土上,每一个想要闯出一番天地的中小企业的共识。只有创新,持续的创新,才能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下,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谋得生存空间。
作为一名从生产一线成长起来的研发人员,省人大代表、宁波信远齿科器械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技术部长史朋飞深知,创新,特别是高质量的创新,对一家中小企业来说,并非易事。
他举了一个“三年和三个月”的例子:对一家企业来说,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耗时两三年攻克一个技术难关,研发一个新产品,已经算是很顺利的。而令人哭笑不得的是,甚至只用三个月,就可能在某一次行业展会上看到高仿品。
“中小型企业能熬得过几个三年?”关于中小企业创新,史朋飞说一定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不仅企业要加强自我保护意识,也希望政府及机构能提供更多、更专业的帮助和指导,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知识产权保护氛围。”
素以“灵活”著称的中小型企业有着很强的“求生欲”,他们并不满足于在国内市场“内卷”,而是希望迈出国门,谋求更大的生存空间,但这条路同样“荆棘遍布”。
史朋飞至今记得他所在的企业第一次“走出去”的经历,尽管产品在国内受到国家知识产权保护,但在国际市场上,却要再次经受他国法律的考验,需要海量检索是否会侵犯该国的知识产权保护,“由于语言、文化差异,我们一开始连法律文书都读不懂。”
近年来,越来越多人意识到科技创新为经济发展提供的强大支撑力,国际市场对知识产权保护也提出更高的要求,这其中有合理化的要求,也有区域化、政治化倾向带来的恶意打压,增加了中小型企业可能面临的风险,比如在遇到侵权时,由于我国知识产权在海外的法律保护力度不够,往往缺乏有效维权手段,而且维权需要投入大量时间、财力、人力,是一般中小型企业无法承担的,这也在无形中打击中小型企业“走出去”的信心。
“国际市场不好做,但我们仍然坚持要走出去,走出去才能拓宽视野,谋求更高的发展。”史朋飞说,除了企业自身要提高海外维权能力,同样需要政府加强与企业的沟通交流,及早介入,规避风险,同时进一步推动国际知识产权保护的立法与合作,提高中国知识产权在海外的法律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