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政协委员、宁波市第六医院脊柱外科副主任胡勇。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中国宁波网记者 石承承
在省政协委员、宁波市第六医院脊柱外科副主任胡勇把《关于健全青少年群体心理健康干预体系的建议》带到今年省两会前,宁波市两会刚公布了“2024年宁波市15项民生实事项目”,其中第二项就是关于“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关爱”。
青少年心理健康,事关千万家庭的幸福,事关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是“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组成内容。如何探索有效解决方法,制定、健全、落实遵循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的保障机制和相关政策,是政府有关部门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
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因素有很多,胡勇将其大致分为“社会监管缺位”“正确家庭教育缺失”“有效心理干预手段缺乏”三方面。
随着互联网深入生活的方方面面,面对部分以炫富、贩卖焦虑,甚至暴力为卖点的短视频的冲击,心智尚未完全成熟的青少年不知该如何应对,有些甚至沉迷其中,成为心理健康问题滋生的诱因。
“家庭教育的缺位和错位,使得这一种负面影响被快速放大化。”胡勇说。
家庭教育的缺位,通常发生在“空心化”严重的农村家庭和外出务工家庭,家长忙于工作,缺乏对子女的关心,任由孩子沉迷短视频、网络游戏打发时间;家庭教育的错位则刚好相反,家长过多干预子女的成长,反而变相增加子女在学习和生活上的压力,导致其出现厌学、情绪低落等心理健康问题。
“青少年出现心理健康问题存在多种病因,易反复发生,现阶段的主要干预手段是在学校开设心理健康课程进行教育和预防,但收效甚微,且较少关注健康心理环境的建设,很难从根源上解决问题。”
胡勇建议,政府部门要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情况进行全面排查,尤其要注重“内外兼修”,有关部门应继续扎实推进“双减”,减轻学业负担,缓解心理压力,同时还要完善网络监管和审查机制,净化互联网环境;学校应重视心理健康课程,科学合理安排课间休息和文体活动;家长则应树立综合成长观,以长远眼光培养孩子,少一些“鸡娃”,多一些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