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新闻 > 浙江 > 杭州

省两会厅(局)长通道释放暖意 陈斌:聚焦“衣食住行” 优享服务上门

日期:2024-01-26来源:杭州地铁线路图作者:杭州四季青服装批发市场

1月23日,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持续推进公共服务‘七优享’”,让老有康养托起幸福晚年。面对席卷而来的银发浪潮,浙江将如何解决好日益突出的养老问题?浙江省民政厅党组书记、厅长陈斌在浙江两会“厅长通道”环节作解答,开出四剂“良方”。他表示,今年,我省民政系统将从“医、食、住、行”四方面入手,“四心联动”系统推进养老工作,把“优享”服务送到老人家门口。

数读浙江养老“三个有”

浙江步入老龄化时间早,人口老龄化趋势较为严峻,目前全省60岁以上户籍老人已经达到1340万人,老龄化达26%以上。预计到2035年,老年人口将超过2000万。随着老年人越来越多,养老的关注度和期望值也越来越高。

近年来,浙江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养老工作。连续两年将“浙里康养”集成改革列为共富示范区建设标志性成果,“老有康养”作为公共服务“七优享”工程扎实推进,养老服务总体呈现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

浙江养老服务具备“三个有”:一是有“床”,全省已经建成1800多家养老机构、31万多张床位,完成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4.3万户;二是有“网”,初步形成居家社区服务网络,加快建设了中心食堂、助餐点、邻里互助点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老年助餐服务体系,去年服务超过9000万人次;三是有“底”,经济困难老人得到有效兜底保障,全省低保标准实现城乡统筹、市域同标,人均月标准为1149元。

良方一

医得尽心,患病及时看

前一阶段,浙江在全国率先完成全省1200多万老人的自理能力筛查,基本掌握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其中一项筛查结果引发关注,我省老人对就医用药十分关注,75%的老人把方便看病配药作为首要需求,其中失能失智老人家庭对医养康养服务特别关注。

为破解“一人失能、全家失衡”困局,近年来,在卫健、医保等部门协同推进下,我省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总体走在全国前列,目前,全省长期护理保险已覆盖1870万人。

陈斌表示,今年浙江将推进长期护理保险,加快建设“康养联合体”,特别是围绕家庭养老的难点痛点堵点所在,重点加强失能失智老人的早干预早治疗,省民政厅计划试点建设一批社区认知障碍干预中心,开展宣传教育、早期筛查和干预,同时加强这一领域的科研、培训和国际合作交流。

良方二

食得暖心,到点吃上饭

从2003年浙江省第一家老年食堂开办至今,浙江已建成老年助餐点8000多个。遍地开花的老年食堂,为浙江就餐困难老年人提供了一日三餐的解决方案,针对老人的低廉价格也是浙江惠老政策的体现。

尽管我省老年助餐工作起步较早,但还不够均衡。陈斌指出,我省山区海岛农村地区,地广人稀,成本高、投入大,提供优质助餐服务仍面临一定困难。

就餐是人的刚性需求,但不少老人却面临“不能烧、不敢烧、不会烧”的生活现状,今年我省将因地制宜再建2500个助餐点,努力让有需求的老年人暖胃更暖心。

良方三

住得安心,养老“家门口”

绝大多数中国老人选择居家养老,如何满足日益增长的个性化需求?陈斌表示,我省着力构建“居家+社区机构+智慧养老”相融合的养老模式,即发展以居家养老为主体,以社区、机构养老为依托,以智慧养老为支撑的养老模式。

具体到服务举措上,一要积极引导和支持适老化改造,鼓励社会组织为行动不便的老人上门服务,推动专业服务向家庭延伸;二是要有效利用社区闲置用房,建设一批嵌入式养老机构,同时推进乡镇敬老院、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改造提升,重点加强农村养老服务,深化“海岛支老”、加快“山区助老”,全面助力乡村振兴;三是通过大数据信息平台,提升老年人健康服务水平,健全完善困难老人动态监测机制,及时救助帮扶。今年将对低保老人增发10%的基本生活补助。

良方四

“行”得舒心,银龄有活力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引发广泛关注。在浙江,60-69岁老年人占户籍老龄人口的半数以上,随着越来越多60后步入老年,老年群体的生活行为方式发生较大变化,为“银发经济”提供广阔空间。

对此,陈斌强调,各级民政部门在切实履行保基本、兜底线职责的基础上,也要运用好市场机制,充分发挥各类经营主体和社会组织作用,比如举办浙江(国际)康养产业博览会、丰富老年人文体活动等,增强服务保障能力,共同推进“银发经济”发展壮大。

0相关评论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