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新闻 > 浙江 > 温州

他是刘伯温好友,被明太祖朱元璋誉为“开国文臣之首”,与温州渊源极深

日期:2024-01-26来源:温州天气预报一周作者:温州台风网台风路径图

提起宋濂,估计很多人都处于“名字有点眼熟”的状态。其实,宋濂是明代一位知名人物——

他被明太祖朱元璋誉为“开国文臣之首”,奉命主修《元史》,是太子朱标、名儒方孝孺的老师。

他的劝学文《送东阳马生序》被选入教科书,“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被深深刻入学子记忆中。

他与温州走出的明朝开国元勋刘伯温(刘基)是生平至交。《明史》中称刘基与宋濂“并为一代之宗”,都是明初杰出的文学家。

值得一提的是,宋濂不仅与刘基是好友,与温州、温州人极有渊源。他曾为孔克表、陈谦、林温、郑东、郑采等温州名人作序,为高僧逆川大师作《逆川瘞塔碑铭》等。尤其是他的《温州横山仁济庙碑》、《温忠靖王庙堂碑》,留下晋代周凯治水、唐代温琼驱疫的事迹,是温州重要的历史文献。

朱元璋的“首席顾问”

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浙江金华人,元末明初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

宋濂画像

宋濂少时体弱多病,但聪敏好学,被称为“神童”,曾受业于闻人梦吉、吴莱、柳贯、黄溍等知名学者,深受婺学及浙东事功之学的影响。元至正二十年(1360),在李善长的推荐下,宋濂与刘基、章溢、叶琛被朱元璋召至应天府。元至正二十七年四月,朱元璋出兵北进中原,途中发布《谕中原檄》,提出“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的口号,号召北方民众推翻元朝统治。这篇著名檄文被认为是朱元璋命宋濂所作。几百年后,孙中山在1905年组建中国同盟会时,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作为政治纲领。

明初,宋濂一度是朱元璋的“首席顾问”式人物,被赞为“开国文臣之首”。他被尊为“五经”师,为太子朱标讲经;当时朝廷礼乐制度多为其所制定。洪武二年(1369),宋濂充任总裁官,奉命主修《元史》。宋濂与高启、刘基并称为“明初诗文三大家”,又与章溢、刘基、叶琛并称为“浙东四先生”。他与刘基均以散文创作闻名,并称为“一代之宗”,散文质朴简洁,或雍容典雅,各有特色。

洪武十年(1377),宋濂以年老辞官还乡,后因长孙宋慎牵连“胡惟庸案”而被流放茂州,途中于夔州病逝。明武宗时追谥“文宪”。

“开国文臣第一”与“开国文臣之首”的友谊

在永嘉县碧莲镇上村,有一座“永嘉郡祠”,因明洪武元年(1368)朱元璋为表彰刘基功勋,敕封其上三代为永嘉郡公而得名。祠中有洪武三年宋濂为刘基题写的一副对联:“为帝者师,为王者令,亘古中山第一;如日之光,如月之明,于今碧水无双”。

在被朱元璋起用的元末文人中,刘基与宋濂是一对“双子星座”,在明初文坛上举足轻重。刘基精通天文、兵法、数理,在文学方面成就也很高,明武宗赞他“渡江策士无双,开国文臣第一”,与朱元璋对宋濂“开国文臣之首”的评价类似。两人文学成就难分轩轾,《明史》评价刘基“所作文章,气昌而奇,与宋濂并为一代之宗”“基、濂学术醇深,文章古茂,同为一代宗工”。

私底下两人同是浙东人,年龄仅相差一岁,是有数十年交情、志同道合的好友。刘基在朱元璋面前毫不犹豫地甘居其次,称赞宋濂:“今天下文章,宋濂第一,其次即臣基。”宋濂则撰文感叹“伯温诚过矣”。

影视作品中的刘基形象

刘基与宋濂早有交集。宋濂原名寿,后更名濂,他的“字”是名儒郑复初为他取的。刘基在14岁到17岁就学于处州郡庠期间,曾从学于郑复初。关于刘基与宋濂交往的文字记载,最早是在元至正十年(1350)。这一年,宋濂入仙华山为道士,著书立说。此时刘基正在江浙儒学副提举任上,以《送龙门子入仙华山辞》相赠。从序文中“闻先生之言大喜,因歌以速其行。先生行,吾亦从此往矣。他日道成,毋相忘也”的语气看,两人交往已久。元至正十五年前后,宋濂《潜溪集》付梓,刘基为其作序。此后两人之间有不少往来唱和的诗文。

朱元璋画像

至正二十年(1360),朱元璋派使节再三邀请宋濂、刘基、章溢、叶琛等出山。刘基的出山与老友宋濂的去信力邀有关。刘基到南京后,上书陈述时务十八策,倍受朱元璋信任。此后,刘基参与谋划平定张士诚、陈友谅与北伐中原等军事大计。

刘基写过一首长诗名《二鬼》,讲述盘古开天之初,天帝命结磷、郁仪二鬼作日月两眼的守护神。学界公认刘基诗中志同道合的患难之交“二鬼”指喻他和宋濂,天帝指喻朱元璋。

为温州留下重要历史文献

婺州(金华)与温州学者之间素有交往。尤其是南宋到元明时期,两地交往更为频繁。如南宋婺学代表人物吕祖谦、陈亮等人,都与温州学者交好,陈亮曾数次来温,留下“人物满东瓯”的名句。

吴莱

柳贯

宋濂《方凤传》中,有“閤门舍人王斌与丞相陈宜中为亲晜弟”的记载。方凤是南宋遗民诗人的领袖人物,宋濂的两位老师黄溍、吴莱都出自其门下。方凤在南宋都城临安求学时,曾寓居閤门舍人、温州人王斌家,为其二子大登、小登授业。

宋濂的老师们都留有与温州有关的作品,如黄溍有《永嘉重修海堤记》、《容成太玉道院记》,柳贯有《永嘉县新学记》等。宋濂也不遑多让,他的《温州横山仁济庙碑》、《温忠靖王庙堂碑》,都是温州重要的历史文献。

周凯

宋濂的《温州横山仁济庙碑》文,是温州海塘修筑的最早记录。西晋时期,温州沿海平原的大部分区域尚未成陆,由于洪水和海潮的影响,尤其是台风频繁发生,温州先民的生存条件恶劣。在古横阳县人周凯的推动和带领下,温州先民通过治水,对沿海平原进行一场大范围治理。宋濂在文中描述了周凯率领先民“捍患御灾,惠利万民”的场面:周凯“白于邑长,随其地形,凿壅塞而疏之,遂使三江(瓯江、飞云江、鳌江)东注于海,水性既顺,其土作乂”。周凯治理三江、开拓温州,为温州设郡奠定了坚实的地理基础。明太祖朱元璋就“横山仁济庙”诏礼官定议周凯为横山“周公”之神,并指令温州地方官府每年祭祀。宋濂受乡友所托撰碑文,参考大量历史文献,还原了千年前如大禹治水传说般的人物生平事迹。

至正十五年(1355),宋濂为温州忠靖王庙撰碑记。温元帅在宋代被视为是一位可以预防传染病及扑灭瘟疫的区域性神祗,在道教中也很有地位,他是东岳十太保中的第一太保,还是道教护法将神“马赵温关”四大元帅之一,又是真武大帝属下三十六天将之一。温元帅信仰缘起于温州平阳,后传至江浙、闽南乃至全国多处。宋濂在文中介绍,温琼是温州平阳人,唐长安二年(702)生。因举进士不第,乃拊几叹曰:“吾生不能致君泽民,死当为泰山神以除天下恶厉耳。”

宋濂文集中有关温州的还有《平阳林氏祠学记》、《跋东莱止斋与龙川尺牍后》等。

为温州好友留文撰序

除了刘基外,宋濂还有不少温州好友,与元末明初的温州名人如孔克表、陈谦、林温、郑东、郑采、逆川大师等都有交往。

孔克表在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的《五牛图》上题跋

孔克表(1314-1386),字正夫,元明之际温州平阳人,孔子五十五世孙。孔克表文名早著,元至正八年(1348)登进士第,历任镇江路录事、瑞安州判官、永嘉县尹等职。明朝建立后,明太祖朱元璋屡次下诏寻访前朝贤能人才,孔克表被举荐,被授翰林院修撰兼国史编修官、秦王府说书等职。为了统一经书的注释,朱元璋亲自写了两章《论语》的通俗解释,赐给孔克表作典范,命令他与刘基、林温等将经书要言作出注释,编一部四书五经的“通俗读本”。书成后,朱元璋赐名《群书类要》,这是我国第一部以口语注释经书之作。孔克表还曾与宋濂、桂彦良等一同,在文华殿教授当时朝廷准备录用的国子生和举人。孔克表学问渊博,尤精于史学,宋濂为他所著的《通鉴纲目附释》作序,称赞他:“博通六籍,而文又称之,士林咸推为巨擘云。”

《耘庵铭》

陈谦,字益仲,元明之际平阳州(县)南监人(今属龙港市芦浦前陈),著有《击壤集》。洪武五年(1372),荐辟陈谦由明经授良乡丞。宋濂为作《耘庵铭》,称赞陈谦虽政务繁重,仍嗜学不倦,慨然有志于事功。

林温,字伯恭,永嘉人。至正辛巳(1341)以春秋经试江浙乡闱,为乡荐第一名。登进士第后,授休宁县尹,累官员外郎、左右司郎中,阶奉训大夫。宋濂为他的诗集作序,称其诗“沉郁顿挫,浑厚超越”,“伯恭之诗出,一洗习俗之陋”。林温题跋宋人《九歌图》劲遒有力,挥洒自如,墨迹现藏黑龙江省博物馆。

郑东、郑采兄弟均为元代诗人,平阳招顺乡湖井人。郑东的诗颇得杨维祯称赏,认为是继李孝光、张雨诸人而起之东南名家。宋濂为郑东、郑采诗文合集《郑氏联璧集》作序,称“二先生伯仲并以文鸣,其亦可谓希世之士乎!”对兄弟俩评价极高。宋濂还撰《故赠奉议大夫磨勘司郑公墓志铭》记载郑采生平。

逆川大师是元末明初一代高僧,出生于瑞安潮漈陈姓望族,年少出家。逆川大师中兴了福州雪峰寺、东禅寺、杭州净慈寺,主持修建温州松台山净光塔、江心寺、茶山实际寺、平阳归源寺等。元朝皇帝曾赏赐金缕法衣,御笔钦赐“佛性圆辩禅师”法号。明初,明太祖朱元璋曾诏令江南十位高僧在钟山(今南京)设无遮法会,逆川大师名列其中。宋濂《逆川瘞塔碑铭》详细记载了逆川大师的生平事迹,“师讳智顺,字逆川,温之瑞安陈氏子也。……征有道浮屠以备顾问,众咸推师,至南京,仅四阅月,沐浴说偈而逝。……二十一日阇维于聚宝山,获舍利无数”。

来源:温州三十六坊

原标题:他是刘伯温好友,被明太祖朱元璋誉为“开国文臣之首”,与温州渊源极深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