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小艾,玻璃瓶是什么垃圾?”“这是可回收垃圾,桶盖已开。”昨天,记者在义乌市后宅街道李祖村看到,随着清晰、标准的AI语音,可回收物桶盖缓缓打开,引导游客将手中的玻璃瓶投入蓝色可回收物垃圾桶。
“这台四分类智能果壳箱配套了科普机器人语音系统,能与游客语音互动。”李祖村相关负责人介绍,为进一步提升垃圾分类工作,后宅街道在该市农业农村局指导下,在村内增加智慧化设施改造,迭代“两定四分”模式,组建志愿者服务队开展宣传。
目前,李祖村内4个“两定四分”点位的网络线路均已实施智慧化改造,增加易腐垃圾AI识别功能及行为分析监控,并将监控数据纳入该市垃圾分类数字化平台驾驶舱。村内核心线路沿线设置17处两分类果壳箱、2处配置科普机器人的四分类智能果壳箱,逐步探索景区村“两定四分+果壳箱+科普机器人”的新分类模式。该村组织党员志愿者15人、创客志愿者10人、巾帼志愿者12人,组成3支志愿者服务队,与村内的专职督导员、巡检员、监督员,每周开展入户、夜查活动,进行垃圾分类知识宣传,为村民提供更优良的投放环境。
李祖村的探索是该市农村垃圾分类工作“面上迭代、点上创新”原则的生动实践。在义乌乡村,还有不少创新典型案例。近年来,该市按照分类投放要定时、分类收集要定人、分类运输要定车、分类处理要定位的“四分四定”要求,狠抓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体系建设,取得显著成效,2021年以来连续3年获得省级农村生活垃圾示范县荣誉称号,成功创建浙江省“5+1”农村生活垃圾分类与资源化体系集成建设县。
“我们将进一步完善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评优体系,加快数字化建设,因地制宜建立‘二次四分’‘两定四分’垃圾分类工作模式,打造‘独立编号+智能芯片’垃圾桶、‘人脸识别+智慧系统’集中投放点等智能设备。”该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义乌将加快推进农村垃圾治理源头分类精准化、投放清运规范化、回收利用资源化、站点运维标准化、环卫保洁精细化,进一步完善提升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四分四定”体系,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推动农村垃圾分类、农村人居环境持续走在全省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