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新闻 > 浙江 > 宁波

余姚餐饮业“无中生有” 做成逾10亿元大生意

日期:2024-02-01来源:宁波象山作者:宁波天气预报15天查询最新消息

  

资料图。

  “今天中午6位要来,刚好还有一桌,我给您留着。”午饭时间,余姚黄鱼面非遗技艺传承人何世杰的手机那头,都是前来订座位的顾客。何世杰告诉记者,仅阳明古镇一家“何记面馆”,40元一碗的黄鱼面日均销量就能达到200碗。

  宁波人讲究“无黄鱼不成席”,而在余姚,这一传统习俗又有了更具体的发展。当地人对于黄鱼面的酷爱,同宁波的这种饮食习惯一脉相承。余姚市餐饮业协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余姚约有1000家经营黄鱼面的店铺,每天涉及黄鱼面的营业额约300万元,年销售额超10亿元。

  用心做好一碗面

  在余姚市区的南滨江路上,有一处黄鱼面店铺“集结地”,这里分布着约20家黄鱼面馆。每到饭点,本地、外地的“老饕”在此“集合”,品尝黄鱼面。

  黄鱼面是樱花酒家的“明星产品”,大多数顾客奔着它来。做一碗地道的黄鱼面,需选用大小合适的黄鱼,先把黄鱼两面煎至金黄,放入拍扁的大蒜籽,加入黄酒酱油、放入漫过鱼身的高汤,旺火烹制。待炖出浓汤时,再下入手擀面,小火焖煮片刻,出锅装碗。

  “吃一块鱼肉,鲜嫩可口;嗦一口面条,醇香弹牙;喝一口面汤,滋味浓郁。还是记忆里的味道!”食客蒋先生对此赞不绝口。

  黄鱼面广受好评,樱花酒家总经理洪丽芬有自己的诀窍——用心做一碗高品质的黄鱼面。

  要做好黄鱼面,首先要挑好鱼。为了把好品质关,每天清晨5时,洪丽芬会亲自前往菜市场采买新鲜的黄鱼。眼睛不鲜亮的不要、鳞片无光泽的不要、鱼身有伤痕的不要……日日如是,锲而不舍。

  有句老话说“唱戏的腔、厨师的汤”。在“何记面馆”,做一碗地道的余姚黄鱼面,门道在汤里。“要将小杂鱼洗净、油煎再熬汤,熬出雪白的浓汤才算下足功夫。”何世杰介绍,为了保证菜品口味的一致性,他还专门打造了一间小型的中央厨房来制作黄鱼面汤,熬完汤,还会用纱布对杂鱼汤进行过滤,确保面汤口感醇厚。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正是源于余姚人对黄鱼面品质的孜孜追求,才使得一碗小小的黄鱼面在余姚长期风靡,乃至成为展示余姚本帮餐饮文化的一张“金名片”。

  在余姚市的老牌五星级酒店宁波太平洋大酒店内,黄鱼面是该店特色餐厅“姚江春”的“明星产品”之一,许多游客及客商都把黄鱼面作为来到余姚的第一餐。“黄鱼面销量可观,不少外籍旅客也对它赞不绝口。”宁波太平洋大酒店餐饮总监蒋瑜说。

  敢于创新不止一面

  如今的余姚,虽然不出产黄鱼,但黄鱼面声名远扬。追本溯源,黄鱼面的火爆和传承与余姚人血液里涌动的“创新基因”息息相关。

  《余姚县志》记载,清乾隆年间,通济桥附近形成了较为成熟的海鲜交易码头。每当黄鱼的渔汛来临,渔船经甬江转入姚江停留进行买卖。岸上“大观园”饭店的负责人何一飞,把大黄鱼去骨切成鱼片,加鸡蛋上浆滑油后,再用笋片黑木耳爆炒做成浇头浇在面上,一碗余姚黄鱼面由此诞生。

  时过境迁,原本的海鲜交易码头早已不复存在,但黄鱼面经过一代又一代的厨师改良创新留存下来,形成了现在以红烧、雪菜烧等特色做法“百花齐放”的格局。

  如今,面对餐饮行业日益激烈的竞争,黄鱼面馆的经营者又在探索新出路。

  在余姚老城区的核心地段阳明古镇,何世杰正在积极筹划开一家“黄鱼面博物馆”,里面都是他收集的物件:一件件积淀着岁月印记的锅碗瓢盆、粮票等老物什,一页页记载着黄鱼面历史的资料,一幅幅制作黄鱼面流程的手绘漫画……

  “博物馆将在春节之前对外开放,目的是通过‘文旅+餐饮’的模式,打好黄鱼面‘品牌输出’组合拳,向前来参观的游客讲好黄鱼面的故事。”何世杰说,最近他还结合非遗剪纸艺术开发了和黄鱼面相关的钥匙扣、帆布袋等文创产品。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对于余姚黄鱼面而言,则是“一方人物造就一方风物”。“‘敏锐觉察,笃实做事’,余姚的这种地域文化特点与发端于此的阳明心学不无联系。”宁波财经学院阳明文化研究所所长陈利权表示,改革开放以来,余姚人以敏锐精准的眼光和笃实的行动力抓住时代机遇,创造了许多“无中生有”的奇迹。黄鱼面是余姚商业蓬勃发展的一个缩影。最新数据显示,去年余姚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0%左右,增速居宁波各区(县、市)前列。 见习记者 黄春晓 何晴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