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临近,位于新昌县澄潭街道的天姥实验室里热气腾腾。根据天姥实验室主任、浙江大学教授何俏军最新设想,接下去,浙大生物医药研究所将把创新药研发管线直接“布”入新昌企业,让企业敢做创新药。对此,浙江医药、新和成、京新药业等新昌一批龙头药企热烈回应,对这一全新的合作模式充满期待,希望加快落地。
作为浙江大学与新昌县合作共建的高能级科创平台,天姥实验室的成立,意在实现校地双方相互促进、相互成就:一方面,新昌相关医药企业已从最初的原料药向制剂研发生产迈进,特别是几家在全国、全球行业领先的药企,对肿瘤免疫治疗、AI药学等创新成果十分关注;另一方面,这些领域恰恰是浙大生物医药研究所的主攻方向,也是急需实现成果转化的领域。
企业出题,高校解题,有利于实现基础研究与成果转化的循环促进。基础研究是源头,是科技创新的内在动力;成果转化则代表落地,是科技创新的价值表征。基础研究为成果转化提供了理论与技术基础,成果转化过程中发现的新问题、新需求为基础研究提供了新灵感、新方向,可以说二者互为表里、相辅相成。事实上,我市各地已经从中尝到不少甜头,像新昌县就在实践中探索形成了一套“企业出题、高校解题、政府助力”的“新昌模式”,2022年度的创新指数达到254.3,位列全省第四位,其中技术创新指数居全省第一位,成功走出了“小县大科技”的路子。而连续两年夺得省“科技创新鼎”的上虞区,目前已集聚3所应用型大学、12家大学研究院,构建起数个集“公共平台+创新研发+产业孵化”于一体的高能级科创平台,助力众多科研成果“从书架走上货架”。
当前,无论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还是以科技创新塑造发展新优势,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科学技术解决方案,都更加需要增强创新这个第一动力。企业作为科技创新主体,要根据产业发展需求和技术创新方向,拿出真金白银,加大研发投入,闯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路子,抢占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新赛道。而高校作为教育、科技、人才三者的重要结合点,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浪潮中,要主动扛起“面向经济主战场”将创新成果及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重任,在一线找问题、做研究、出成果,切实提升创新成果服务产业需求与实体经济的能力。
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只有各地各部门切实增强大局意识、改革意识、协作意识,构建起全社会参与、部门间协同、校企地联动的良性工作格局,推动各方面的生产要素向科技创新推进、向创新活动聚拢,才能让创新活力竞相迸发、创新源泉充分涌流,为谱写新时代胆剑篇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