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施易
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时赋予“浙江要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上积极探索”的光荣使命。去年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正式提出习近平文化思想。闪耀着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光辉的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浙江肩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和科学的行动指南。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文化思想,深刻领悟精神的力量,发挥文化的培根铸魂作用,共筑浙江人文之美、共绘浙江文明新篇,应成为当下浙江人共同的文化自觉。
深刻领悟精神的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特别重视“精神”二字,精辟而深邃地把握住马克思主义实践的灵魂。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有意识的类存在物”。人是“类存在物”,也就是精神系统的载体。人的意识、精神越是脱离低级趣味,趋向高层次高境界,其表现出来的行为状态就越是纯粹、理性、高雅、文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这些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伟大成就与精神力量之间的辩证关系、精神命脉和坚实根基的核心要义。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需要科学的思想指引和强大的精神支撑。文化自信则精神独立,坚定的文化自信可以铸就浙江人民昂扬的精神面貌;精神屹立则家和业兴,昂扬的精神面貌汇聚起新时代浙江人民感恩奋进、实干争先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发挥文化的培根铸魂作用
习近平文化思想蕴含着无穷的真理魅力和实践伟力,既富有意识层面的预见力、洞察力、判断力,也蕴含实践视野的决策力、创造力、引领力。马克思主义认为,精神需要是指“对科学的向往、对知识的渴望,他们的道德力量和他们对自己发展的不倦要求”,这自然蕴含着对思想道德的高度重视,也就更加注重人的意识能动性对于物质条件的能动反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文化文艺工作、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就属于培根铸魂的工作”,“中国精神是社会主义文艺的灵魂”,“举精神旗帜、立精神支柱、建精神家园,是当代中国文艺的崇高使命”。这些重要论述明确了社会主义文艺的“魂”就是“中国精神”,把文化文艺工作、哲学社会科学工作提升到“铸魂”的高度,以“培根”“铸魂”诠释“精神”内在的召唤,“旗帜”“支柱”“家园”又赋予了“精神”核心的价值意蕴。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浙江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原则,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上谋在先、干得实、走在前,努力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示范区;应研究总结“八八战略”指引下浙江文化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以浙江文化创新推动思想进步,以浙江文明提升推动社会进步,充分彰显浙江大地的人文之美,努力成为共同富裕精神富有样板区;应在学深悟透上做排头兵,在广泛宣传上做传播者,加强传播手段和话语方式创新,努力成为党的创新理论研究传播的探索者,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省域实践先行区。
书写浙江文明新篇章
2023年12月召开的全省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提出“加快建设高水平文化强省、奋力打造新时代文化高地,奋力书写新时代浙江文化繁荣兴盛新篇章”的要求,为文艺作品创造勇攀新高峰、精神共富提升新境、文明风尚树立新标杆指明了前进的方向。“要把提高社会文明程度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大任务”,“努力推动形成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思想观念、精神面貌、文明风尚、行为规范”。浙江是中华文明重要发祥地,将积极探索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
开浙江文明新篇,要仰望文明星空,从习近平文化思想中找到“路”与“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把创作生产优秀作品作为文艺工作的中心环节,努力创作生产更多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体现中华文化精神、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有机统一的优秀作品。开浙江文明新篇,要回望文明深处,从源远流长的文化长河里找到“时”与“空”。七里亭遗址、上山遗址、良渚古城遗址……向世界宣告中国百万年人类史、一万年文化史、五千多年文明史的真实过往。开浙江文明新篇,要守望文明薪火,从精微厚重的文化富矿里找到“起”与“承”。吕祖谦的“婺学”、王阳明的“心学”、永嘉学派的“经世致用,义利并举”、永康学派的“义利双行,王霸并用”、四明学派的“尊德性”等,成为浙江文脉自信的深厚沃土。开浙江文明新篇,要瞭望文明高地,从勇立潮头的文化先行里找到“为”与“兴”。红船精神、与时俱进的浙江精神是浙江人取用不竭的力量源泉,为浙江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大精神动力。开浙江文明新篇,要展望文明前景,从敢为人先的文化主动里找到“实”与“先”。“两山”理念的深入实践,让美丽浙江焕然一新,还将不断释放共富效应,推动乡村振兴走深走实。和合文化的协和融合特质还将不断塑造人的心灵,以高度文化自信推动中国式现代化浙江先行。
【作者单位:浙江音乐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