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三门县亭旁镇杨某因邻居王某在其家门口搭建铁皮棚养鸡而十分恼火,双方不时爆发言语冲突。好在该村调解员及时介入调解,经释法解惑、耐心说理、动心说情,矛盾双方当事人最终达成和解。
一直以来,三门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强化基层自治,激发基层活力,以构建“大调解”体系建设为抓手,探索建立“源头预防、区域化解、就地事了”工作机制,积极打造基层矛盾纠纷化解“三门样板”。日前,三门获评全省人民调解工作先进县(市、区),为台州市唯一。
从“单跑道”到“全领域”,打造大调解格局
去年7月,海游司法所接收了一起交通事故纠纷,驾驶员王某因疲劳驾驶酿惨剧,却无力承担高昂的赔偿金。依托“统一受理、统一分流、多调联动”的1+1+X大调解层级管理制度,该案件移交至三门县人民调解委员会,三门县调委会联动三门县司法局,并邀请三门县人民检察院、三门县公安局等单位工作人员及律师、双方当事人、受害方村“两委”干部等人员参与协商调解,让人民调解与“检调”“警调”零距离衔接,最终促成犯罪嫌疑人和受害人及家属达成刑事和解,实现了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这个模式是我们打好调解‘组合拳’的有力抓手。”三门县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姜华表示。为推动调解格局从“单跑道”迈向“全领域”,三门坚持做强调解组织、做好调解队伍、做实社会力量,以网格为作战单元,组建全县533名网格员与1236名调解员一起参与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以“便民服务就近跑”微改革为契机,在乡镇(街道)设立法律服务驿站,有效释放1483名“法治带头人”“法律明白人”的“神经末梢”作用,将调解工作与老娘舅调解志愿者团队、平安护村队、乡镇和事协会等各类社会组织相融合,覆盖全县各村镇,带动群众共创平安三门。
据统计,去年以来,三门全县各调解组织共受理矛盾纠纷6918件,调解成功6905件;签订书面协议1684份,涉及金额2.12亿元,群众安全感日益增强。
从“建阵地”到“创品牌”,提升队伍战斗力
亭旁镇群众有句口头禅:“有事找加华”。他们口中的加华,全名杨加华,是浙江省劳动模范、浙江省优秀调解能手、台州市人大代表,也是亭旁镇的一名专职调解员。多年来,他凭着过硬的工作能力、踏实的工作作风、为民办实事的工作态度,创建了“加华”调解室、“红色老娘舅”调解团。该团队有调解员15名,成功调解2000多件民间纠纷,仅调解卷宗就写了100多万字。
“像这样‘叫得响、做得好、信得过’的品牌调解团队,我县还有不少。”三门县司法局党组成员沈显蓬介绍,立足三门地域、行业特色,三门已设立“加华”调解室、省级金牌调解工作室“老蔡”调解室以及“六和”调解室、“琴江”调解室、“知心娘姨”调解工作室等品牌调解室7家。
此外,三门还创新首建“名人榜”调解室、创建“和事佬”调解站、广建“小区长”调解点,进一步拓宽矛盾纠纷“一站式”解决方式渠道,对群众反映的矛盾纠纷,及时予以化解,防止矛盾纠纷扩大升级。
截至目前,三门在纵向实现三级联动,建实1个县级、10个镇级和287个村级人民调解委员会全覆盖机制;在横向实现覆盖到边,建强14个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委员会、企业人民调解委员会、经济开发区人民调解委员会,共同健全纵横贯通、全域覆盖的人民调解组织网络,培育矛盾纠纷调解“最多跑一地”金字招牌,切实有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从“化纠纷”到“促和谐” 筑牢第一道防线
“抬头不见低头见,大家各让一步,日后好相见。”日前,三门成功调解一小区物业纠纷。去年,三门出台《关于深化物业纠纷诉源治理的实施意见》,充分发挥司法局、人民法院、综合执法局等多方力量,组建“庭务主任+调解员+联系法官”的诉调小组,构建起“行业牵头、调解为主、示范判决”的解纷工作新格局,截至目前已批量化解物业纠纷60余件。
“再小的纠纷,都不能小看,若是处理不当,极有可能变成社会不安定因素。”三门县司法局局长陈巧云说,“所以调解工作,不仅是‘化纠纷’,更是‘促和谐’。”
为此,三门在矛盾纠纷案件调解前做好“预测、预防、预案”,在矛盾纠纷案件调解过程中做到“合情、合理、合法”,进而实现基层矛盾纠纷有效化解,实现村(社区)“和美、和睦、和谐”。据统计,三门每年有近300件矛盾纠纷化解在网格,消除在萌芽阶段。
此外,三门还开展纠纷突出领域集中整治、“和合家园”物业服务纠纷化解专项行动、乡村矛盾纠纷防控等活动,为平安建设筑牢第一道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