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山县纪委监委通过暖心教育激励“跌倒干部”重振信心、重拾干劲,图为该县城投集团纪检监察干部与回访对象进行回访谈话。(胡乐鹿摄)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坚持严管和厚爱相结合,加强对干部全方位管理和经常性监督,落实‘三个区分开来’,激励干部敢于担当、积极作为”。二十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进一步部署,要求“全面加强党的纪律建设,促进从严管理监督和鼓励担当作为相统一”。
省委对宁波工作高度重视,明确提出了六方面工作新要求,勉励宁波树立“打造一流城市、跻身第一方阵”的雄心壮志,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浙江篇章勇挑大梁、争作贡献,由此也激励着广大干部群众不断解放思想、抢抓历史机遇,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精神,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坚持实事求是、坚定稳妥,把“三个区分开来”具体化、规范化,打好严管厚爱激励担当作为“组合拳”,推动全市上下形成“干事且干净、干净加干事、干事能成事”的浓厚氛围。
查处诬告与澄清正名同步推进,为干事者撑腰鼓劲
“感谢组织让我重拾了工作信心,我一定不负组织的重托和群众的信任,继续以饱满的工作热情为村里贡献力量!”近日,北仑区纪委监委为该区某街道某村党支部书记李某的相关不实举报予以澄清正名,并对其多次开展澄清回访。
原本情绪低落的李某感受到了组织的“撑腰鼓劲”,如释重负,在改善村容村貌服务群众、确保整村顺利拆迁等工作中主动请缨、担当作为,获得群众一致好评。日前,李某被中共宁波市委组织部授予“宁波市担当作为好支书”称号。
2023年5月,镇海区九龙湖镇纪委为长宏村书记洪海波公开澄清正名,图为长宏村村民观看澄清材料。(张瑾摄)
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坚持常态化开展澄清正名工作,旗帜鲜明为敢于担当的干部撑腰鼓劲。为审慎稳妥推进澄清正名工作,市纪委监委对澄清正名的适用范围、职责分工、工作程序、结果运用等进行细化。市区两级纪检监察机关上下联动、协同发力,建立健全失实检举控告件会商研判机制,对需要澄清的问题由信访举报部门会同办案部门进行深度分析,结合当事人所在党组织、单位的具体情况,提出澄清正名建议,确保审慎稳妥。
紧盯澄清正名成效,市纪委监委随后又研究制定了《关于深化推进“失实必澄清、澄清两回访”工作意见(试行)》,精心打造澄清正名、澄清提醒、澄清回访套餐。澄清对象从市管干部、县管干部延伸扩展至村干部,实现各层级全覆盖,还同步对被举报单位(集体)不作为、乱作为等不实检举控告开展澄清,做到重点对象优先办,澄清工作有闭环。
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融合采取书面、当面、会议、家庭回访、单位回访等方式持续加强与澄清对象的联系沟通,帮助澄清对象放下思想包袱,保持干事创业热情。2023年,共计为297名党员干部、31个党组织(单位)开展澄清。
“虽说清者自清,但不实的言语扰乱了我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现在组织上给我澄清了,困扰我的心结瞬间被打开了,这就是对我最大的鼓舞!”面对前来回访的纪检监察干部,受到诬告陷害行为困扰的江北区某街道干部李某某如释重负,脸上露出久违的笑容。
检举控告是干部群众向组织反映问题的重要渠道,但失实举报甚至诬告陷害行为,很可能会让原本清白担当干事者“寒心泄气”。
市纪委监委坚持查处诬告陷害行为与澄清正名工作同步谋划、部署、落实,以宁波市委反腐败协调小组办公室名义,在全省率先出台《宁波市关于处置检举控告中诬告陷害行为工作办法(试行)》,健全完善与公检法、信访等单位联合打击诬告陷害行为制度,实现信息互通、工作联动、成果共享。实践中,海曙、北仑、宁海等地纪委监委联合公安机关对组织实施“诬告陷害”行为的主要人员进行严厉查处,不断释放向诬告陷害者“亮剑”的强烈信号。据悉,2023年全市已查处诬告陷害行为7起。
回访教育暖人心,让“跌倒”干部重燃热情
“之前担心工作不久就犯错误,领导和同事会不会对我有想法,没想到组织还这么关心我……”近日,在镇海区纪检监察机关“暖心回访激励有为”专项活动中,年轻干部曹某某说道。
宁海县纪委监委扎实开展暖心回访教育活动。图为该县西店镇纪检监察干部与回访对象谈话。(尤才彬摄)
回访教育工作是坚持“三个区分开来”重要抓手,能够帮助“跌倒”干部再“起跑”,激励“起跑”干部再“冲刺”。去年4月,曹某某因违反工作要求受到政务警告处分。在处分决定作出后,镇海区纪委监委根据其错误失误性质、思想工作动态、个人性格特征进行了精准画像,为其“量身定制”了回访教育方案,通过开展座谈、谈话谈心等方式对曹某某进行及时访、全面访、延伸访,帮助曹某某在最短时间内卸下思想包袱、重新投入本职工作。
作为“95后”干部,曹某某在回访后发挥了年轻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及时化压力为动力,立足岗位职能和重点任务,升级完善了支部党建品牌建设,重新设计了党建阵地内容,积极做好系列品牌创建事宜,得到了领导和同事们的一致好评。
从“有错改错”向“有为争先”转变,曹某某并不是个例。“板子打下去,目的是要让责任扛起来。回访教育工作是做人的工作,要让受处分人员在全面从严的态势中感受到组织关怀的温度,知耻后勇。”市纪委监委有关负责同志表示。
党的干部是干事创业的骨干,对于被问责的干部不能“一棍子打死”。在全省纪检监察机关“暖心回访激励有为”专项活动部署会召开之后,市纪委监委紧锣密鼓出台《宁波市受处分处理党员干部大回访实施方案》,梳理排摸2021年以来受到纪检监察机关第一、第二种形态处理的党员干部,重点对受到诫勉处理、党纪政务轻处分的人员,特别是仍在重要岗位任职、因失职失责受到处分处理的人员以及受到处分处理的年轻干部,持续开展关心关爱、帮扶教育、跟踪回访工作。
海曙区纪委监委探索建立“三阶式回访”工作办法,帮助受处分人员卸下思想包袱,图为案件审理室同志正在了解受处分人员表现情况。(厉迪桑摄)
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始终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深入研究回访教育锻造党性、激励作为的内在规律,把回访、整改、治理贯通起来,不断增强系统性、针对性、实效性,促进“掉队干部”实现从“有错”到“有为”再到“积极有为”的转变。市县两级层面搭建形成“市纪委+市委组织部,县纪委+县委组织部”“2+2”工作机制,完善纪检监察系统与组工系统全周期协同配合机制。鄞州区、海曙区根据案件实际情况分类,形成轻处分案件“标准访”、重处分人员“深度访”、年轻干部“暖心访”等多形式的回访教育模式,坚持将工作想在前、抓在前、做在前,为回访教育精准有序推进打下坚实的基础。
“访”掉思想包袱是开展好回访教育的第一步,如何“育”出干事激情才是关键所在。本着这一目的,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在帮助受处分干部解心结的基础上,还注重回访教育成果的运用,对于错误认识深刻、思想转变到位、工作成绩突出、群众评价良好的干部,符合政策条件的,及时向组织部门反馈推荐、提出使用建议,树立“改了就是好同志”的鲜明导向。如慈溪市纪委监委在回访教育中发现某乡镇一名受处分中层干部在滩涂水产品捕捞、深化涉海涉渔领域攻坚整治等工作上冲锋在前、实绩突出,对此积极向其所在党委反馈,后该同志职级顺利晋升。
据悉,2023年,全市共回访受处分处理党员干部1893人,49名受处分处理党员干部被提拔重用。
容错纠错、激励担当,营造干事创业良好氛围
“从初衷上看是有利于改革发展大局的;从程序上看是经过民主决策的;从结果上看出现的问题并未造成较大影响,且事后能积极挽回损失的;从纪律上看未存在谋取私利的……”这是鄞州区政商交往行为免责清单中明确的容错免责条件。
鄞州区民营经济发达,为积极营造支持改革、宽容失误、鼓励担当的为企服务氛围,该区纪委监委联合区委统战部印发《鄞州区规范公职人员政商交往行为推动构建优质政商生态的意见》,明确了正面、负面、免责三张清单,从初衷、程序、结果、纪律等四方面明确容错免责条件,旗帜鲜明地为敢于实干、勇于担当、大胆创新、踏实做事、不谋私利的干部撑腰鼓劲,为营造一流营商环境提供坚强保障。
鄞州区纪委监委集中研判、精选、澄清一批不实信访举报,图为该区纪委监委为某村干部澄清正名。(俞琴摄)
落实“三个区分开来”,既要对问题精准稳慎处置,又要善于容错纠错,鼓励先行先试。按照去年6月省纪委机关、省委组织部联合出台的《浙江省深化落实“三个区分开来”要求健全容错纠错机制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实施办法》,市纪委监委在实践中,准确把握宽严尺度,围绕容前、容中、容后三个关键环节,进一步细化配套制度,推动容错纠错精准有效落实到位。
用好容错纠错机制,首先要明晰“容什么”,市纪委监委探索建立前置审核工作机制,把容错纠错有关规定全流程嵌入问责制度体系,推动全面辩证看待党员干部出现的偏差、失误,做到该容的大胆容,不该容的坚决不容。
为确保容错纠错工作在规范化轨道上运行,市纪委监委会同有关部门联合制定容错纠错操作规程,明确启动实施、调查核实、研究认定、结果反馈、后续管理5大环节12个步骤。为做好分类指导,市纪委监委同步加强业务指导,及时编发容错纠错指导性案例,为基层更好开展容错纠错工作提供指引和参考,推动全市各级既主动适用容错纠错,又防止突破党纪国法底线。
“宽容”不等于“纵容”,在开展容错纠错工作中,市纪委监委注意跟进监督、审慎把关,确保实现“容得好”。通过建立容错案例月报和备案机制,对基层应用《实施办法》情况加强指导,对重大复杂、社会影响大、定性处理难度大的,实行“一事一议”。对存在失误和偏差的单位、个人,在予以容错的同时,有错必纠、有过必改,并对暴露出的体制机制漏洞,有针对性提出纪检监察建议,推动标本兼治,确保《实施办法》贯彻落实到位。
市纪委监委相关负责同志表示,将继续加强统筹协调,充分凝聚各方工作合力,为敢于担当的干部担当,为敢于改革创新的干部护航,为遭受不实举报和诬告陷害的干部澄清,帮助受处分处理干部重新振奋起来,着力涵养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和积极向上的干事风气,推动形成干事创业、担当作为的生动局面。
通讯员李振兴 记者吴向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