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的传说
元宵是一年十二个月中第一个月圆的夜晚,所以叫元宵。元有第一的意思,也有圆的意思。
当然古代也附会了相关传说故事:一、周勃平定诸吕之乱在正月十五,汉文帝必于正月十五出宫游玩,与民同乐。二、源于东方朔故事,不详述。还有包公故事,多半是后人创造附会。
正月十五也叫上元,七月十五叫中元,十月十五叫下元。
宁波人
“十四过元宵”的由来
不少宁波人过正月十四夜,如石浦十四夜、前童十四夜。据说元末明初方国珍占据浙东,他母亲吃斋念佛,逢初一、十五吃素,所以他下令把中秋八月十五推后一天,过八月十六,元宵节提前一天过,正月十四。
其实元宵时间一般从正月十三上灯,到正月十八下灯为止。
石浦有民谚云:“要睏冬至夜,要吃三十夜,要嬉十四夜。”
宁海人说“三十夜的鼓,十四夜的肚”。
元宵节
其实也是“中国情人节”
元宵主题是庆团圆、狂欢节,所以又叫闹元宵,闹花灯,其实是春节的休止符,最后的狂欢。“吃了元宵肉,各人找门路”。
元宵节还融合了中国情人节,古诗词里的如欧阳修《生查子》“月上柳梢后,人约黄昏后”;辛弃疾《青玉案》“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李清照《永遇乐》“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撚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笔者还根据宁波故事写过的戏曲《牡丹灯》,就是发生在月湖上的元宵爱情故事。
古代女人多数时间禁足在家,元宵节可以外出看灯,约上闺蜜,看看“好看男人”,当然运气不好会遇上“王老虎抢亲”。
元宵节吃什么?
元宵主要吃的就是汤圆,寓意团团圆圆。有些地方叫灯圆,或元宵。宋代开始就有汤圆,叫“浮圆子”。宁波点心以汤圆最有名,在上海、香港都有卖宁波汤圆的。
元宵吃的还有糊粒,把冬笋、香干丁、肉丁、芥菜等一锅煮,临海人叫糟羮。传说戚继光打倭寇的时候,老百姓拿各种食物犒劳戚家军,刚好敌人来犯,时间紧急,戚继光下令切碎了,一人一碗,味道非常不错,又打了一个胜仗。
吃糊粒挨家挨户都可以讨着吃,其实也是一种社交活动,一边吃一边说吃“发财羮”了。
镇海这边还有一道甜羮叫丫头羮,就是甜羮。有桂圆、胡桃、莲子等,也叫百果羹。说是大户人家丫头观灯回家,肚中饥饿,想煮点东西吃,所以各种果品都拿一点点,这样不会被主人发现。后来煮熟了,主人刚好回来,忙问在煮什么。丫头只好说,给主人准备的百果羮。主人一吃,味道好极了。从此以后,这道羮也叫丫头羮。
元宵都有哪些民俗活动?
相关的民俗活动就非常多了。
首先是灯市、灯节、灯会,在街上会挂各种灯,老百姓会去看灯。“绍兴灯景为海内所夸者,无他,竹贱、灯贱、烛贱。贱,故家家可为之;贱,故家家以不能灯为耻。”(张岱《绍兴灯景》)这是张岱记录里的绍兴。其实宁波亦复如是。
妇女有走七桥习俗,走过七座桥,可以消病去灾。其实就是城市健步走,顺带看看帅哥美女。
灯有各种各样的,各类吉祥图案。西瓜灯、白菜灯都有。小朋友们提兔子灯出来游街。
另外还会提灯照爬虫,赶老鼠,“嗬去,嗒去,赶去茅山吃草籽。”
家里会点灯,在厨房点灯、点灶灯,在中堂点灯(蜡烛)。
猜灯谜,灯谜是民间文学。小时候隔壁伯父给我猜过一谜,记忆犹新,谜面是这样的:“四面不通风,十字在当中。当作田字猜,不是好秀才。”其实是一个繁体的“亞”字。
行会是民间舞蹈、音乐和体育活动的组合,跑马灯、抬阁、造趺、舞龙灯、舞狮、大头和尚,丰富多彩。海边的人比较重视鱼灯。民间音乐有细十番等。还有唱大戏,在元宵节时间段演的戏,一般叫灯戏。
还有一些占卜类的游戏,请筲箕姑娘、迎紫姑等,如今很多已经不流行了。
周东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