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田老街。受访者供图
此前,一场生活节在龙湾盐文化广场拉开帷幕。蒋文广 摄
在刚刚过去的春节假期,鹿城历史文化街区累计接待游客142.2万人次,同比增长7%,营业额超8000万元。瓯海梧田老街从2月10日(正月初一)至2月24日(正月十五),客流量达110万人次左右。新春以来,在传统街区逛吃打卡,体验一下城市的文化味、烟火气,成为不少市民的“过节标配”。传统街区人气火爆,也带动了文旅消费的火热。纵观温州诸多传统特色街区,从展现地方传统文化到植入咖啡、中古等新业态,创新举措层出不穷,不断激发文旅消费的新活力。
传统老街正走向“新生”
前不久,位于龙湾的寺前街西岸工程盐文化广场正式对外开放,不仅为周边的居民及外来游客提供了休闲娱乐的新去处,还掀起了一波逛市集、买文创产品、打卡新中式茶馆的热潮。通过街区的改造提升,打造城区的又一新名片,让许多老街走向“新生”,以一种全新的面貌回归大众视野。龙湾寺前街便是其中典型案例。
寺前街始于宋代,迄今有800多年历史,街区南北走向。日前,浙江省政府批复,原则同意《温州市寺前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2021—2035年)》。作为寺前街历史文化街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个由龙湾城市中心区管委会(温州高新投建公司)施工打造的重大项目,历时1年7个月,兼具文化与商业功能,投资额约2000万元。
文化街区的改造提升并非易事。既要保留老街最初的“烟火味”,又要在其基础上叠加“新鲜感”,就必然离不开新旧文化的融合与加持。不同于传统商业街,而今正在改造中的寺前街,作为龙湾千年文化底蕴的见证者、承载者,无疑是留住“永嘉场”(永强旧称)记忆的重要载体。
据介绍,打造过程中,施工团队一直秉承“文化为先”的原则,一方面,普遍采用能够体现历史风味的建筑材料,以及保留部分颇具文化特色的古建筑来呈现老街的“新貌样”。比如,寺前街街史馆就是由当地原住民何茂顺老宅翻新而成,确保能最大限度留住原有的文化氛围。另一方面,则在盐场文化、民俗文化、潮流文化的加持下,通过充分挖掘盐史、盐志、盐商、盐田等内容,用实景体验的方式还原古时制盐、晒盐等场景,重现温州“盐文化”的繁荣景象。同时还规划建设了寺前街史馆、非遗馆、郑张尚芳语言馆等文化宣传载体,定期开展不同民俗文化营销活动,全链条打造人生八喜民俗消费体验。
此外,街区运营方还孵化年轻人喜爱的文化IP,如文创品盐宝、网红书店等;引入买手店、文创超级市场等文化业态,塑造当今的热门文化创意氛围,将街区打造成为年轻态度潮流文化聚集地。
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像这种传统文化与年轻潮流相结合的建筑载体,将在寺前街成为“主流”,呈现出属于龙湾的蓬勃生命力与年轻力。目前,寺前街历史文化商业街区业态布局已初步明确,计划将于2024年上半年正式开街。
“东方美学”触发业态创新
当传统老街“邂逅”中式美学,又将碰撞出怎样的火花?今年春节假期,梧田老街便热闹非凡。自开街以来,梧田老街凭借重现榕、亭、台、榭、东瓯书院、水街水市及温州老街情景等区域传统文化浓郁的中式美学优势,拉动整个消费市场增长。
“很有中国江南文化特色,就像古装剧一样。沿街店面也都古色古香,还有汉服特色的店铺”“结合了塘河自然风光,同时保留了传统民居特色,还有各种文化演艺、非遗体验展示、灯光秀表演等”“吃喝玩乐一应俱全,特别适合拍照留念”……透过梧田老街这一案例,我们不难发现,如今的老街正借“中式美学”成功焕新,凭借“高颜值”吸引大量年轻游客,从而带动业态提升。
就梧田老街来看,其业态主要有文化休闲、餐饮与娱乐,并根据每个岛区的文化特色规划业态布局。其中不乏被誉为“中国最美书店”的钟书阁、美学公共空间东瓯书院艺术中心、温州首家梦田音乐LIVEHOUSE等重磅入驻,再集合星巴克、KFC、喜茶、棠口酒馆等一众餐饮、时尚娱乐、休闲零售、特色小吃、文创非遗知名连锁品牌持续入驻,吸引无数游客前来打卡。
而在永嘉,岩头历史文化街区则依托楠溪江山水田园与古村,形成以“楠溪江滩地音乐公园”和“丽水街”为核心的夜间经济集聚区。集聚区内,博物馆、非遗馆、乡村美术馆、文化展馆、文创店、书屋等各类业态集聚。
即将在今年上半年开街的寺前老街还带来哪些业态的升级也备受期待。据了解,将改头换面成为文化“喜街”商业综合体的寺前街将传承“人生八喜寺前古街”内涵,重点围绕盐场、民俗、潮流“三组文化”展开街区故事线,创新的场景赢得了很多新兴文创品牌的青睐。从当前的招商情况看,寺前街不仅会迎来喜茶、老虎滩烧烤、POLOSPORT、名创优品等品牌入驻,还将引入买手店、文创超级市场等新的文化业态,潮流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双重加持,将为龙湾文化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把握老街改造的平衡点
在消费分级越来越明显的今天,新场景、新业态、新模式成为了市场决胜的关键所在。温州的老街如何在走向“新生”的同时走得更远、走得更稳?对此,龙湾文旅体投资发展集团副总经理何容容以寺前街改造为例,用“打一场有准备的仗”进行总结。
“老街改造最大的矛盾点就是建筑风貌的保护和后续现代业态对空间需求的矛盾,以及对改造投入和效益的平衡。”何容容认为,解决矛盾的核心在于找到矛盾双方的平衡点。
据她介绍,温州的老街改造大致分为两种,一是改“皮毛”式的外观修缮。然而这种模式导致的结果,大多就是街区空间还是无法改变原有的业态、产业结构,基础配套远远跟不上。尽管提升了外观形象,但还远称不上“新生”与活化,最终将成为一条“空街”。而另一种则是大尺度的改造。“这种模式的好处是空间好用了、基础配套齐全了,在商业经济上达到了新生,也带动了文旅产业的升级。但这种模式下,老街原有的历史人文、文化元素该如何体现,是非常考验开发商与运营者的。”何容容表示,文化的体现载体有很多,建筑、景观、场景、业态、活动等等,只有做足这部分的文化体现,街区才真正有其本身的特色和差异点。
她建议,文旅产业的发展应该注重总体统筹性、系统性和可持续性。具体来说,应该加强对城市开发的整体规划和管理,避免过度开发、资源浪费;加强对文化产品的创新和保护,避免同质化现象。同时推进文旅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她表示,寺前街与当地八禧产业及非遗手工业的融合就是个很好的例子,未来还将与教育、体育等产业进行联动。
此外,文旅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同样可以促进文旅产业的创新和升级。比如通过文旅产业与科技、教育、体育等产业的融合,推动文旅产业的数字化、智能化、多元化和高端化发展。不仅如此,还要加强文旅产业企业与人才培养和引进。“文旅产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专业团队和人才支持。因此,应该加强文旅运营企业的营商环境、政策力度以及文旅产业人才培养和引进的政策力度。”何容容说。
原标题:传统街区焕新激活文旅消费
记者陈佩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