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新闻 > 浙江 > 杭州

川源蹲点观察丨“拼经济”怎么拼?(一)拆掉技术的“围墙”

日期:2024-03-04来源:杭州服装设计学校作者:杭州疫情最新消息今天

新春伊始,浙江各地正在抢抓经济发展机遇拼经济。其中相当一批传统产业占大头的地方县市,在努力推动实体经济新旧动能转化的同时,正在想方设法加快我省制造业向集群式高端化发展。从今天起《川源蹲点观察》推出系列报道《“拼经济”怎么拼?》,来看第一篇《拆掉技术的“围墙”》。

作为全国“百强”县,诸暨在“新春第一会”上提出了打造“新质生产力先发地”的目标。会上,作为新质生产力代表的实验室和研究院做了重点发言。从闪电落地,到一年孵化14个项目,完成五年的人才招引,作为浙大航空航天学院的副院长,钱劲一路见证了浣江实验室的快速起步,也让他真切感受到了“院校技术走出去,企业技术请进来”的迫切需求。

诸暨把浣江实验室、西交网络空间安全研究院、中俄(诸暨)国际实验室等一批高能级研发中心,清一色地都建到了工业强镇。在新能源产业集聚的陶朱街道,浙大博士生导师王宗荣带领的团队,瞄准周边企业对电池安全的迫切需求,把十年的科研成果投入应用。

然而,实验室是下沉了,高校和企业之间似乎还是有一堵看不见的“墙”。

浙江大学硕士生导师郑阳明造的机械臂,单价太高,周边企业买不起。销售上不去,研发成本就没办法分摊,价格也迟迟下不来,这样的“恶性循环”,让新技术很难走出实验室。

如何让好技术更接“地气”,诸暨市和陶朱街道派出干部专项对接,排摸了各家企业的具体需求后,助企干部建议郑阳明先推出功能更集成、单价更便宜的小型化产品,更好地适应市场。

眼下,当地政府部门正在拟定政策,支持更多本地企业与浣江实验室等开展技术合作。同时提供政策奖补。

【记者观察】

技术研发的人在找落地的场景,经营企业的人在找技术找市场。这还真有点像相亲,总得有人先主动。建在乡镇的实验室,让教授当老总,拆掉的是技术走出高校的围墙。除此之外,打造新质生产力需要量大面广的中小企业,需要常态化,全产业链技术拆“围墙”。

冯铭刚的这批管材,最近要参与一个国际大项目竞标。但其中有一项检测要到杭州、上海跑一大圈,很可能错过竞标机会。

作为一家年营收3000万元的企业,冯铭刚也曾经想过自己建研究中心,但一打听,投资要上千万就打了退堂鼓。其实,有这样需求的远不止冯铭刚,诸暨市里搞了一次排摸,发现店口镇水暖五金行业的60多家规上企业,大多建了高标准的企业研发中心。其中一家就能满足冯铭刚的检测需求。

让大企业开放技术中心,不仅能够分摊使用成本,还能满足产业链上中小企业需求。但现实中,由于涉及各自企业研发秘密等问题,很难达成共享。

此时,诸暨政府站了出来,动员大企业开放研究院,第一批报名的就有20多家。为了保护好企业双方权益,店口镇成立一站式服务平台,政府出面当红娘,对检测产品进行分解和预先处理,把泄密的可能性降到最低。了解到这些,冯铭刚放心地签下了合约。

【记者观察】

无论是高校实验室,还是企业研究院,要拆掉技术的“围墙”政府不能只当一次红娘,要坚持把平台建在产业上,围绕发展趋势来配套、根据产业需求来打造,只有让技术从“书架”走到“货架”,才能见实效。浙江台报道。

0相关评论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