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新闻 > 浙江 > 温州

向光而行 访第九批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陈洁

日期:2024-03-05来源:温州论坛作者:温州台风网台风路径

  日前,第九批全国学雷锋活动示范点和岗位学雷锋标兵名单公布。温州医科大学眼视光学院(生物医学工程学院)执行院长陈洁入选。

  12年来,她带着“川藏青光明行”团队,一次次跨越山海,向光而行,累计行走5万多公里,为5个民族近4万余名群众建立眼健康档案,帮助近万人重见光明。

  日前,记者与这位“光明使者”进行了一次深入对话,跟随她的足迹,从一件件质朴感人的事情中,感受光的力量。

  “到最偏远、最艰苦的地方去”

  “叔叔阿姨,我不知道你们是谁,但我知道你们爱我。”12年前,患有先天性白内障的5岁藏族女孩依毛,慢慢揭开眼前的纱布,看到了人生中的第一缕光。

  是陈洁的到来,将这一缕光,照进了小依毛的生活,点亮了她的人生。如今,已经16岁的依毛不仅实现了5岁时的梦想,还从青藏高原来到上海求学。和小依毛一样,因为“光明行”重见光明的藏民太多太多。

  “那个地方太偏远、太艰苦了,如果我们不去,可能就没有人能帮到他们。”在海拔4000多米的雪域高原,高海拔和强紫外线是眼病高发的“罪魁祸首”。据统计,仅白内障这一常见致盲眼病,藏区发病率就是沿海地区的10倍。受当地医疗条件限制,很多人得不到有效治疗,只能长期在黑暗中摸索。

  2012年,陈洁牵头组建了一支志愿服务队,取名“川藏青光明行”。同年8月,她与团队中的20名志愿者,踏上相隔几千公里的土地。

  进入青藏高原,突如其来的高原反应闯入陈洁团队的“生命禁区”。低烧持续不断、浑身乏力、头痛欲裂、血压升高、呼吸急促……在剧烈的高反下,“光明行”团队坚持在手术巴士里,完成了67台手术。也正因为这次远行,她更加深刻地感受到,眼病给当地老百姓带来的疾苦。

  “那里需要帮助的人,远比你想象得要多得多。”看到藏民们蜂拥而至“抢”检查表时陈洁被深深震撼,“对我们而言,这或许只是一场手术,但对他们而言,却是期盼已久、重获新生的一次机会。”

  “为藏民至少再送十年光明”

  “他们需要被看见!”陈洁作出了“要为藏民至少再送十年光明”的郑重承诺。在回程中,定下了第二年要完成1000台手术的目标,这便是“光明行”年复一年接力棒的开始。

  漫漫高原路,一走就是12年。每一次“光明行”都充满着未知与挑战。道路危机四伏,常常狭窄得只能容得一车通行,车轮几乎是擦着悬崖,崖下就是滚滚湍流。而高原反应,更让不少人头疼欲裂、夜不能寐。

  除了身体不适,缺医少药、水电供应不稳更是让高原手术难上加难。手术车上的用水,是她带人从山底运上去的;没电,就靠临时搭建发电机,她甚至一个电话将远在温州的先生召唤到高原来协助解决断电问题……

  一路走来,困难重重,好多人问陈洁这一路是不是很辛苦,她欣然回答:刚开始确实很辛苦,压力大的时候需要吃药,会躲在被子里哭,但当面对充满光明渴望的老百姓们时,就能擦干眼泪笑着继续干。

  “世界就是我的了。”这是一位患者重获光明后大声对陈洁说的话。这句话一直铭刻在陈洁脑海里,激励着她和她的团队一次次向光而行。

  “留下火把,授人以渔”

  陈洁深知,仅靠每年几次带领医疗队去藏区开展现场救治,远远不能解决高原地区群众对眼健康的需求。怎么培养一支留得住、稳得下来、能够扎根当地的队伍,提升当地医生的医疗技术水平,非常关键。

  “我们不仅送去光明,还留下了点亮藏区光明真正的火把。”陈洁决定,建立长效模式,通过在藏区医院医生、护士中开展各类短期培训或进修项目,在当地建起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伍”,促使藏区健康扶贫由“输血”向“造血”转变;她还将活动模式从自发组织逐渐转变到多方参与,走出了一条高校实施、政府支持、社会参与的三位一体的公益之路。

  在陈洁的推进下,温医大眼视光医院帮助川藏青当地成立眼视光中心11家,建立眼科手术室3间,开设低视力教室1间,设立远程平台8个;探索打造“135服务模式”,即建立1个完善的眼健康体系,根据不同发展程度地区提供个性化的不同3套服务方案,以实现全面、精准帮扶;实施科普宣教、精准眼科检查、个性化眼科诊疗、建立联合眼视光中心、培养当地眼科医护人员5项具体举措,解决当地缺医生、缺设备、缺技术看病等问题,填补高原地区眼保健服务系统的空白,打造中国东西部眼健康事业发展共同体。

  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师德标兵、浙江省道德模范、浙江省优秀教师……尽管满载荣誉,但追光的脚步从未停歇,陈洁说,今年的“光明行”已经在紧锣密鼓筹备中,“高原光明使者”的故事还将继续……

  来源:温州日报

  原标题:向光而行

  ——访第九批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陈洁

  记者:庄越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