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南京2·23火灾事故”发生后,记者上周曾夜访我市多个小区,发现多个小区仍存在不少私拉电线、电动自行车违规停放的现象。
采访中,一名路过的小区居民曾向记者抱怨:“难道只有起火造成人员伤亡才会重视这个问题吗?!”该居民表示,很多业主都非常痛恨这种乱停放、乱充电的行为,也知道有安全隐患,但多次反映问题,始终没能解决。为什么电动车违规进楼充电、“飞线”充电等现象仍屡禁不绝?治理难点、堵点在哪儿?
充电桩难以“落地”
居民:没地方充电,只能拎上楼
通过几日的调查发现,我市部分老旧小区存在电动自行车无处充电的窘境。
位于市区汤家桥的大自然家园,建成已有20多年,目前小区住户约1800多户。据该小区业主反映,仅在小区的三期架空层有充电桩,远远不能满足业主的充电需求,而且三期离一、二期距离较远,“停那里充电,不仅不方便,而且还要跟别人抢位置,所以很多人就索性拎上楼充电了。”一名小区二期的业主对记者说。
“这个问题其实很多业主都向我们反映过了,但增加充电桩并不是这么方便。”大自然家园的一名物业工作人员介绍,在小区内增设电动自行车充电桩,选址、安全、资金等问题都要居民表决协商,但意见往往不统一。“谁都不想充电桩离自己家太远,但低层的业主又不想离得太近,众口难调,因此修建计划只能一拖再拖。”该物业工作人员无奈地说。
在采访中,记者还发现部分市民认为小区的充电桩收费不合理,广润嘉苑的物业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部分市民的电动自行车电池功率比较大,充值一两元还是充不满,因此就会有人将电池带回家里充。
小区管理有缺陷
物业:明明有地方停车、充电,就是有人停门口
龙湾区的东晟家苑地处龙湾中心区域,仅该小区二期便有400多辆电动自行车。记者在该小区二期4号楼看到,尽管4号楼边就是一整排电动自行车充电停放区,但停放区却空空如也,而4号楼一楼架空层却停满了电动自行车。
记者还发现,在架空层凌乱摆放的电动自行车中,还有沙发、纸板箱等易燃物,万一发生火灾将非常危险,再加上该楼栋一层出入口大门不是防火门,且并非封闭状态,如发生火灾浓烟将直接进入楼道。
据该小区的保安队长介绍,东晟家苑二期其实已经安装了5个充电棚,充电头有200个,基本能满足业主的充电需求。但是部分业主为了图方便,还是习惯将电动自行车停到楼栋门口,“我们只能提醒,遇到不听劝告的业主,我们也没办法。”保安队长说。
对此,当地消防部门认为,小区管理人员不能一味地将矛盾扔给住户,应当针对本小区的实际情况设计出更人性化的停车方式。“图方便其实是人的共性,如果小区管理方能将一楼架空层重新设计,入户通道与停车区域之间设置有效防火隔断,并做好规范停车引导,相信这里的停车秩序就会大为改观。”当地消防部门相关负责人说。
这些小区有“妙招”
管理“因地制宜”获市民点赞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我市各地为了妥善解决电动自行车的充电停放问题,出了不少“妙招”。
如鹿城区南汇街道上吕浦锦园小区灵活运用社区、业委会、物业的“三方联动”,一方面社区网格员积极向居民、业委会了解当前电动自行车充电现状,认真记录安全隐患点位,以及对社区居民正常生活的影响,形成《社区飞线充电、不规范充电问题清单》。另一方面,协调联动行政执法部门共同推动充电桩安装项目,积极开展现场走访勘验、摸排筹建区块,较好地平衡了充电桩建设与环境绿化需求之间的矛盾,增设了两个电动自行车充电桩车棚,可供180辆电动自行车同时充电。
龙湾区的永宏锦园结合小区的实际情况,探索出了小区电动自行车充电“一户一表”管理,小区业主每户出一百元(含电表开关),雨棚及充电设备安装费用由业主委员会承担,充电费用由小区业主自行承担,电费价格与居民用电相同,该做法受到了小区业主的欢迎;鹿城区双屿街道广润嘉苑则引入了智慧电梯阻车系统,如电梯内出现电动自行车,电梯内的报警器会自动识别发出警报,同时电梯门也无法关闭运行,直到电动自行车推出电梯后才能恢复正常。
当然,目前这几个小区试行的电动自行车管理方案还有一些小瑕疵,比如永宏锦园的“一户一表”解决了部分市民认为扫码充电太贵的问题,但“一户一表”目前还不能做到充电结束自动断电;广润嘉苑的智慧电梯阻车系统还无法识别拎着电瓶进电梯的业主,且该识别系统还会经常把自行车识别成电动自行车。但无论如何,这些电动自行车的管理“妙招”都在不断完善中,值得各地学习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