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宁波网记者 王佳 周琼 徐丽敏 李睿清
零工经济、零工市场,方兴未艾。
“对于求职者来说,零工给他们提供了就业创收的新渠道;对于企业而言,零工正成为公司降本增效的一个新通道。”市人社局就业管理中心党总支专职副书记、三级调研员胡铮奇说。
来自甬上人力资源服务机构HR的观察,有些企业招募零工,是辅助完成一个短期项目;有的企业在起步阶段,为节约成本而选择招募零工;也有企业,因订单业务存在起落,“灵活用工”模式更适宜企业生产;还有企业,除核心岗位外,将技能门槛不那么高的工种列入零工岗位。
而另一面,借助零工经济的浪潮,电商主播、汉服造型师、创客指导师、摄影师、整理师、新媒体写手……众多年轻人的加入,正在逐渐丰富零工经济的内涵,开拓“创收”新路,促进更多经济业态的发展。
一头连着用人单位,一头连着零工群体,为劳资双方架起“一站式”就业服务桥梁的零工市场,被普遍看好。但这一新生事物眼下在发展中也无可避免地遭遇了“堵点”。
大规模的零工招聘会,让劳资双方都有机会了解零工市场和岗位。宁波市人社局/供
从供给方看,不少企业对零工市场不太了解,招聘零工时还不习惯通过这一渠道。有的企业则对招聘零工有顾虑。甬上一家连锁酒家的HR坦言,如果不是因为春节等节点“实在缺人”,他们更青睐招“长工”,“毕竟服务质量有差异。正式员工至少要培训一个月才能上岗,而零工一般培训两三天就要开工了。”
目前,零工岗位的对接、开发等方式方法还非常有限,无法满足求职者的多元化需求。而随着人工智能的兴起,数据采集、标注等零工岗位也正在“退潮”。如何做大零工岗位“蓄水池”,正成为一个亟待破解的课题。
从需求方看,有些求职者存在矛盾心理,也影响了就业成功率。甬上零工市场的工作人员观察到,有求职者问及零工岗位时,涉及需求很细,比如会问“洗碗水是热的还是凉的”,也有要求零工时间要固定,往往很难成功匹配,最终不了了之。实际上,“灵活”“稳定”等多重追求,始终是一些零工求职者存在的矛盾心理。
此外,甬上零工市场的“软硬件”尚存在不足之处,品牌效应尚未凸显,零工市场的“知名度”尚未打开,各级线上服务平台也未打通,便捷性、亲和度还有待提高,数据共享等不易实现,零工从业者保障体系建设相对滞后,社会保障也相对薄弱。
建在小区门口的零工驿站,让居民一出门就能找到工作。资料图
“在品牌包装上要‘靓装更新’,整合品牌力量,形成宣传合力,加大民众对零工市场的了解和认知,提高社会认可度和接受度,从而更好地推广发展。”市人大代表叶万耿说。
在叶万耿看来,零工市场要走得远,还得在数字赋能上“驱动创新”,在综合保障上“多元求新”。
“现阶段,除了省级平台‘浙里找零工’和市级平台‘灵活就业在线’外,各地也有自己的平台,比如象山的‘零工易业’等。这些平台需要整合资源,打通信息壁垒,同时为政府数据采集、数据挖掘、趋势研判等提供支持。”叶万耿说,在零工意外伤害保障上,宁波做了有效探索,在全国首创面向灵活就业人员的普惠型综合商业保险“灵活保”,取得了积极成效,要进一步加强宣传推广。
有业内人士表示,相对“正式工”来说,“零工”实际上并没有一个明确定义,只有临时性、季节性、碎片化、跨行业等模糊概念。从长远看,要做进一步界定,并从法律层面进一步完善与健全零工市场的制度,为市场的监管创新更多有效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