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制作:记者郑凯侠
中国宁波网记者薛曹盛 通讯员章媛 陈颖 庄丽
“真没想到,有生之年,还能吃上儿子给我做的菜!”“如果他能学会做点简单的饭菜,哪天我走了,也能安心……”3月8日中午,在鄞州区潘火街道海璟园社区的共享厨房,东南社区阳光家园学员张德彪给妈妈端上一道自己做的油焖笋,82岁的老母亲陈秀定激动得眼含热泪。
潘火街道有163名智力残疾人员,他们中很多人已经五六十岁,但智商却如同四五岁的孩童。2010年11月开始,社区有了“阳光家园”,这群“大孩子”有了共同的家。
在“阳光助行”志愿者的帮助下,他们走出家门,走向社会,第一次过马路、第一次去超市购物、第一次进商场看电影……正努力活成普通人的模样。
今天,他们想给妈妈们做一道菜。
“妈妈爱吃油焖笋”
学员张德彪从小体弱多病,从出生到成年,大病小病不断,一次次徘徊在生死边缘,硬是靠母亲的坚持,把他从死神手里救回来。
“妈妈要过节了,我要准备什么礼物?”在一次活动上,张德彪喃喃自语的模样,引起了隔壁海璟园社区共享厨房主理人张月平的注意。
张月平被他的认真劲儿打动,她与团队商议后,决定以实际行动支持这些特殊的“大孩子”们。
于是,“我为妈妈做道菜”活动就开始秘密张罗起来。
从买菜、洗菜再到切菜、炒菜,从上周开始,这群志愿者带着他们,“训练”了好几次。一次比一次认真,一次比一次熟练……
3月7日,在海璟园社区的共享厨房,他们正式“上岗”了,张月平则在一边当起了帮厨。
“妈妈爱吃油焖笋,我做这个吧!”平日里有些木讷的张德彪,这次却格外有想法。
他做菜的时候,母亲陈秀定静静地站在一边,时不时微笑。“我早就想教他做菜了,一直没找到合适的机会,没想到梦想成真了,要是有一天我走了,我也能安心了……”
“原来妈妈是爱吃鱼的”
“我为妈妈做道菜”活动发起后,潘珠燕也来报名了。她和妹妹潘晓燕都是阳光家园的学员,她和妹妹都患有智力障碍。年迈的父母就这样拉扯着姐妹俩,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虽然有时候妈妈生起气来很吓人,但我知道,她很苦。好几次夜里,我看见她一个人坐在客厅里抹眼泪。”潘珠燕跟着志愿者一起挑鱼,回忆起妈妈,她从兜里拿出纸巾擦拭着眼泪。
作为阳光家园里的“年轻人”,潘珠燕想要挑战一道高难度的菜——清蒸海鲈鱼。洗鱼、处理、再蒸鱼,幸好有志愿者搭把手,这道硬菜终于成功上桌了。
“妈妈,你尝尝我做的鱼!”潘珠燕简单的一句话,让母亲朱赛青瞬间破防。
“小时候家里条件不好,虽然生活在沿海城市,但我们家基本吃不上鱼。偶尔买一次,都是给珠燕和妹妹解馋。她们那时候会问我为什么不吃鱼,我就说,妈妈不爱吃。现在日子好起来了,家里经常买鱼,她们才知道,原来妈妈是爱吃鱼的。”朱赛青觉得,这些年的努力没有白费。
“周老师就是我的妈妈”
听说有这项活动,很多阳光家园的学员都欢呼雀跃,争相报名。但钱自法却一个人坐在角落里,情绪有些低落。
他今年64岁,父母很多年前就过世了,家中的哥哥偶尔会过来帮忙照顾生活起居,平时基本上都是他一个人生活。他的失落,被阳光家园志愿者周志利看在了眼里。
“你会做菜,你给周老师做道菜吧!”钱自法憨憨地笑着,使劲点点头。
这些年,阳光家园早就成了他的家,而悉心照顾他的周志利老师就如同母亲一样,陪伴着他。
当志愿者问他,想要做一道什么菜时,他不假思索地回答:“炒青菜!”
原来,他是阳光共富花园的值日生,隔三岔五就会去小菜园浇水。“这些青菜都是我自己种的,我炒一盘青菜给周老师尝尝。”钱自法说。
活动当天,在阳光助行志愿者和共享厨房主理人的共同努力下,阳光家园学员又经历了人生的很多个“第一次”——
第一次去菜场买菜,第一次洗菜、做菜……
今年,东南社区和海璟园社区签订党建联建协议,社区将发挥各自优势,扩大阳光助残“朋友圈”,让这群“大孩子”拥有更多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