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繁华海上头,从来唤作小杭州。”北宋诗人杨蟠的诗,写出了古代温州海上贸易盛况。
究竟有多繁华?展开元代画家王振鹏的《江山胜览图卷》,商贾云集,舟行如织,货栈茶肆林立……
千年之后,随着温州朔门古港遗址的发现,宋元时期温州港的繁荣景象从诗词、画卷中解封,成功再现。朔门古港遗址也成为温州作为“千年商港”“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节点的坚强实证和绝佳阐释。
考古专家提出这样的观点:“温州朔门古港遗址挖出了温商的根和魂”。
一句话,让我们产生好奇,更引发思考:千年前的温州,那些向海而生依港而兴的人们,究竟有着怎样的传奇经历、家国情怀?千年商港的繁华与今日之温州又有怎样的联结与传续?
聆听大型历史广播剧《东出朔门》,解开心中一个个疑问。
一
2023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作为温州市新闻传媒中心“八八战略”重点文化宣传项目之一,原创历史广播剧《东出朔门》耗时整整一年时间进行选题策划、考证采风、撰写制作,于当年11月24日“2023海上丝绸之路城市影响力市长交流大会”召开当天,在广播端和新媒体端全网首播,并陆续在青岛、苏州、杭州、福州、漳州、泉州、广州等10家“海丝中国影响力城市”台联动播出,更通过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华语环球节目中心辐射影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该剧还得到中国广播剧研究会大力推荐,在喜马拉雅APP广播剧分类排行榜上连续多日占据榜首。
随后,在12月20日举行的研讨会上,专家学者和社会各界给予高度评价,认为该剧紧扣“一带一路”时代主题,生动再现了南宋时期温州海贸的繁盛景象,体现了开放包容的海丝精神;诠释了温州永嘉学派思想与诚信经营抱团发展的“温州人精神”。
听众、网友也纷纷留言,“脑洞大开”展开各种讨论。当漳州圣杯屿元代沉船遗址考古发现证实与温州有关时,网友问:“这就是陈家瓷器铺(剧中温州商铺名)沉的那艘吧?”当朔门古港遗址新发掘出千年人骨时,有听众说:“这一定是祥叔(剧中人物)!”还有网友,为了剧中男女主角的感情走向,一定要向编剧“讨个说法”......
如今,大型历史广播剧《东出朔门》已播出数月,余韵犹在,这部总时长58分30秒的广播剧,为什么能让人意犹未尽,它究竟有着怎样的独特魅力?
二
有宋一代,中国便开启了自己的大航海时代。南宋绍兴元年,朝廷在温州设立市舶务,海上往来频繁。温州港成为通往世界的海运大港,沿内河南下的舟舸在这里交卸货物,远渡东洋、南洋的货船搭载着商人们的期盼由此启航。古代温州,迎来了自己的黄金时代。
回到历史深处,还原南宋时期温州人向海而生的传奇故事,正是大型历史广播剧《东出朔门》的核心所在。
本剧开场,是温州城内陈家瓷器铺女东家陈芸舟带着掌柜叶祥发、伙计王愿在朔门港口的茶肆里等待商船归航。这支商船不负众望,不仅带回巨额利润,更让他们看到了给祖辈经商但家道中落的陈家瓷器铺翻身的希望。万万没想到的是,在海难与海盗的双重打击下,陈芸舟船货两失、叶祥发葬身海底、王愿飘零占城(今越南)……
然而,命运的齿轮也在此时开始转动:王愿被占城宰相、温州人周伫仁救下。在他的帮助下,机智灵敏、敢想敢拼的王愿在占城行商站稳脚跟,并与在温州的陈芸舟遥相呼应,联盟温州商人,将商业版图发展壮大,终成一代大海商。
就在王愿即将返回温州时,占城时局动荡、战火突起。千钧一发之际,王愿带着温商队伍救下了身为宰相的周伫仁。在二人向着各自理想分别之际,他们约定:“大海茫茫,有朝一日舟行所到之处,一定会有我温州商人的海船!”
《江山胜览图》(部分)所绘温州古港
令人荡气回肠的历史广播剧《东出朔门》,通过温商远航世界开展海贸和人文交流这条主线,将温州与海上丝绸之路紧紧相连,又以声音的艺术形式再现了温州这座“千年商港”的繁盛景象,全剧处处透着浓郁的温州地域特色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通过大量生动细节还原了宋时的温州“城脚千家具舟楫,江心双塔压涛波”繁盛时代场景;人物原型参考了“世为海贾,往来数十年”的南宋温州巨商张愿、从千年商港走出官至高丽礼部尚书的北宋温州人周伫。此外,南宋赴交趾得官的王德用、元代出使真腊的周达观等人的元素都被巧妙地移植到剧中人物身上,塑造出了饱满鲜明的古代温商群像。这群古代温商在海丝路上抱团拼搏,向外拓展商业足迹,向内反哺家乡发展,他们身上体现出了温州自古以来开放包容的海丝精神,闪烁着温州商人“四千精神”的火花,让我们看到了不等不靠、敢闯敢试、四海为家、诚信经营、抱团发展的“温州人精神”。
千百年来,这样的精神一直在温州城赓续绵延,从海丝港口走出一代又一代勇闯天下的温州人,又从蔚蓝海洋带回一段又一段繁荣发展佳话。
从千年繁华走来,向未来之城进发。如今,面对新时代发展浪潮,温州正迈开大步实施“强城行动”,其中提出要强文化、展示以文塑城新图景,赓续传承千年文脉,激扬焕发城市精神,厚植城市文明底色,充分彰显城市魅力。
赵用摄
三
打造“千年商港”文化品牌的各类创作形式里,为什么选择广播剧?
广播剧是声音艺术的集大成者,是一场“脑补”的艺术。人的想象力有多宽广,一出戏的震撼就有多强烈。
中国广播剧的诞生已近百年,最早的广播剧是1933年上海亚美广播公司制作的抗日剧《恐怖的回忆》,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部广播剧则是1950年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首播的《一万块夹板》。此后,广播剧得到快速发展,到了21世纪,广播剧依然很有活力,作为一种艺术门类,成为党和政府的重要宣传阵地。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网络音频行业市场规模已达338.5亿元。
随着网络视听的发展,广播剧为何能够异军突起,留住年轻人的“耳朵”?
广播剧的特殊之处在于通过声音来塑造听觉形象。富有质感的配音、渲染氛围的配乐、恰到好处的音效,令听者尽情想象,从而获得审美上的满足。相比于影视剧,一些广播剧的语言表达更丰富细腻,适合刻画人物心理,诠释影视剧里难以进行视觉化呈现的画面,更能打动人心。
广播剧的另一个优势是解放人的双眼、双手,更适应快节奏的工作生活,听者可以在工作学习、运动通勤等各类场景中聆听。而且,听广播剧不需要特定的环境,也无需耗费大段时间,听众可以随时随地利用碎片时间追剧。“一副耳机,就是一个世界。一部作品,就是一次疗愈。”如果说短视频是让人眼花缭乱的万花筒,那么广播剧则是抚慰人心的隐秘空间。
与影视剧相比,广播剧成本较低、易于操作、涉及面广,是更适应主题宣传、商业推广的艺术形式。
正因为有这些独特优势,广播剧也成为重大主题宣传的“秘密武器”。
杨冰杰摄
瓯江潮水滔滔不绝,在广阔的山海之间,历史上的开拓者们扬帆远航,拥抱世界。如今,这部大型历史广播剧《东出朔门》,也沿着他们走过的海图,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城市推广开去……
千年商港文脉、生动温州故事,就像蒲公英的种子,撒播在全球各地,激起新时代的蓬勃生命力。
来源:温州宣传
原标题:《东出朔门》里的海丝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