捧回全国文明城市“六连冠”;14次获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2023年,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1731元,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0144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8350元,同比分别增长4.5%和6.3%……
一组组数据,见证了宁波推进共同富裕示范先行的努力和奋斗。
上下同欲者胜,同舟共济者兴。在“八八战略”指引下,宁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立足“勇当先行者、谱写新篇章”新定位新使命,高效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奋力推进市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共同富裕和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创新实践、示范先行。
有得有感共同富裕示范先行
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倍差连续20年缩小
去年起,长年瘫痪在床的张师傅成了长护险的受益者,足不出户就能享受每个月20个小时的专业护理服务。“护理员照护细致,还陪着聊天,就像多了个女儿。”张师傅的爱人说。
作为全国首批长护险国家试点城市之一,宁波从818万名医保参保人员中筛选出符合条件的失能人员,点对点提供托底保障。目前,受惠者突破3.7万人,实现了全域全人群覆盖。
坚决守住民生底线,更好解决“急难愁盼”。在宁波,共同富裕示范先行的市域实践,既是落实中央和省委部署要求的具体行动,也是回应老百姓对美好生活更高期待的必然要求。
扎实推进国家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建设,基础教育优质均衡水平居全国前列;建设“一老一小”全龄友好型社会,推进“医学高峰”计划,着力完善院前医疗急救服务体系、推动村级医疗机构全覆盖,“十四五”以来新增三甲医院4家、累计达11家,每千人婴幼儿托位数从1.55个增加到4.23个;推进“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建设,“五个一工程”奖获奖数占全省逾1/4;实现城镇户籍住房和收入“双困”家庭公租房应保尽保……
打开“宁波版”民生实事,里面干货满满。每年,我市将财政支出2/3以上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深入实施公共服务“七优享”工程,面向常住人口扩大公共服务供给,持续打造“浙里甬有”幸福民生品牌。
支付0.3元保费,就能在次日24小时内得到包含最高3万元医疗费用、30万元意外伤残身故赔偿等在内的工作意外伤害保障——2022年,从灵活就业人员的最大痛点入手,宁波在全国首创“灵活保”。
网约配送员、物流快递员、临时建筑工人、家政服务人员,一个都不能少。目前,“灵活保”已为逾35万名灵活就业人员提供保障,为新经济形态发展提供了支撑,也为广大就业者增加了底气。
均衡、普惠、有感。将增进人民福祉作为落脚点,我市公共服务质量满意度不断提升,今年上半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倍差进一步缩小至1.64,已连续20年缩小。
以“千万工程”引领城乡品质全域提升
新时代美丽乡村实现全覆盖
植物园、非遗博物馆等新项目,讲述着文旅融合的新故事,牵出万千游客的绵绵乡愁;智慧农业工厂、光伏低碳循环系统、新能源汽车换电站等新装置,引领绿色智能风尚,“未来感”十足……
曾经“弯来弯去到不了底”的鄞州区下应街道湾底村,持续不断深入推进“千万工程”,实现了“村庄变景区、农房变客房、田园变公园”的精彩蝶变。“环境美、产业兴、农民富,阿拉的生活更现代化了!”59岁的村民忻宏斌喜上眉梢。
在四明大地,“千万工程”有了新时代里的新内涵。紧扣城乡融合发展,宁波聚力用好改革这个“关键一招”,以全域国土空间综合整治为牵引,统筹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推动城乡深度融合,新时代美丽乡村实现全覆盖,城和乡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大美画卷正铺展绘就。
基础设施建设向乡村延伸、基本公共服务向乡村覆盖、资源要素向乡村流动——目前,我市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处理、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基本实现建制村全覆盖,城乡客运一体化率在98%以上,物流点覆盖率、城乡同质化供水覆盖率均在96%以上,“光伏下乡”“电桩下乡”等新装备赋能“数字乡村”,加速推动城市和乡村“双向奔赴”。
全市“一盘棋”,打破了城乡分割的桎梏。近年来,宁波加快推进市域一体化、全域都市化、行政区功能化、功能区专业化现代化,统筹推动甬江科创区、宁波枢纽、现代化港区、翠屏山中央公园等重大片区规划,一批历史遗留“老大难”问题找到了新解法。
“最多的时候,我们一个村就集聚了90多家铝制品加工企业。‘低小散’的发展模式,留下了生态、安全等一系列隐患。”海曙区横街镇水家村党支部书记水军说。
如今,水家工业园通过盘活村级用地,获得了该区首本建设使用集体所有土地决定书。一期项目投产后,预计助力该村经营性收入增至650万元,同时提供500多个岗位方便村民在“家门口”就业。
据悉,2023年宁波整治盘活低效建设用地超过1万亩,带动城镇化率提高至79.9%,集体经济总收入50万元和经营性收入30万元以下的建制村实现“双清零”。
滨海、绿色、数智、文化、健康、国际化等元素,加速融入宁波城乡建设的肌理,塑造着全域美丽宜居、布局科学有序、资源利用高效的都市新形象。
智慧善治人民城市人民共建
获评全国首批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
降雨量、气压、风速、风向……在“网格+气象”平台,来自12751个网格与530余个气象站点的数据动态滚动。有了数字孪生和算力赋能,一旦指数超过阈值,就能自动向“141”基层智治体系发送信息,实现精准预警。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坚持党的领导、强化党建统领,依靠制度创新、通过技术赋能,这座城市正迸发出更强大的向心力、凝聚力、战斗力。
走在宁波,时时可见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
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扎根于基层、发轫于一线,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阿拉甬商有话讲”政企协商会等实践载体不断完善,村民说事、村级小微权力清单等改革经验在全国推广,“联镇街入村社、走企业访群众”长效机制落地生根。
走在宁波,常常可见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创新探索。
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依托城市安全运行中心、社会治理中心等平台,持续完善“141”基层智治体系,不断加固基层大平安、大生态、大法治、大服务、大文化五大底座,把问题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基层智治系统建设获省改革突破奖金奖,实现省平安市创建“十八连冠”,获评全国首批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
走在宁波,处处可见“在宁波,看见文明中国”的美好注脚。
在“两个结合”中找到自信自立的方位——从八千年前井头山遗址出发,“中华海洋文明探源”持续深化,优秀文化产品加速“出海”,在历史和现实的交相辉映中,让世界看到真实、立体的中国。
……
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
唯有凝心聚力、携手奋斗,才能在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征程中,书写不负时代、不负人民的宁波答卷。
甬派客户端宁波日报记者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