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山港湾水产苗种有限公司成功突破棘头梅童鱼规模化繁育关键技术难关,宁海新增青蟹、缢蛏2个市级种质资源库……近年来,宁波以渔业产业急需为导向,大力驱动海洋渔业“蓝色引擎”。今年上半年,全市渔业总产值109.6亿元,同比增长5.8%,增速位居全省第一。
推动高端化育苗,需在种业创新上持续发力。今年,宁波华大海昌水产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市海洋与渔业研究院突破青蟹人工繁育技术难关,青蟹种蟹越冬存活率逾85%,产业化推广倍道而进。基因组选择育种、基因编辑、性状AI精准评测……高校院所的科技力量持续赋能种业关键技术研究攻关,岱衢族大黄鱼、东海银鲳、青蟹、缢蛏等本地特色养殖产业种质创新实现辐射推广。截至目前,宁波10个渔业种质通过国家水产新品种审定发布,2家渔业种质企业入选国家水产种业阵型企业名单,居全省第一。
将传统养殖推向“深蓝”,宁波不断推广标准生产模式实现集约化养殖。从国内首个北欧鲑鱼RAS陆基养殖项目投产上市,到浙江首座深远海半潜式养殖平台顺利投放,今年以来,一批现代化、标准化的渔业生产项目密集落地,海洋渔业领域的新质生产力不断发力。与此同时,循环“跑道”养殖、设施化大棚养殖、新型环保材料海水网箱养殖、多营养层级综合养殖等不同养殖模式持续推广,设施渔业集约化生产水平不断提高。
助力生态修复科学决策,宁波将遗传标记技术应用于增殖放流。近3年来,宁波累计投入0.65亿元,放流水生生物品种20余个、40多亿尾(粒)。“我们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对放流群体的遗传标记进行鉴定,精准追踪大黄鱼、黑鲷、曼氏无针乌贼等品种放流后分布、迁徙和繁殖情况。”市海洋与渔业研究院相关负责人说,借助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他们建立起智能化的增殖放流管理系统,可对水生生物放流的全过程实现远程监控、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持。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发挥国家级专家、科研团队技术与人才优势,提高技术创新与服务水平,为全市渔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宁波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
甬派客户端宁波日报记者何晴通讯员孙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