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新闻 > 浙江

文化特派员工作成果展亮相文博会

日期:2024-10-18来源:浙江人口作者:浙江风采网

市民游客现场体验绘制“灶头画”。 沈永良 摄

  艺术剪纸、智慧堆绣、手工面塑、传统木造,还有栩栩如生的灶头画、农民画……在昨日开幕的杭州第十八届文化创意博览会上,文化特派员工作成果展精彩亮相。

  文化特派员是党委宣传部门会同机关、高校、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按照一定程序选派,具有高水平文化素养及文化专业特长,指导乡镇(街道)开展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个人。今年5月,浙江省首批文化特派员选派启动仪式在杭州举行;截至目前,派驻我市各相关乡镇(街道)的193位文化特派员,已基本完成当地文化调研、群众文化需求梳理和文化项目谋划等基础工作,正助力基层文化建设良性开展,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记者昨日在展区内看到,来自全市21个村(社区)的文创产品、IP形象、非遗手作等共同为前来观展的市民游客呈现了一场跨越传统与现代、融合城市与乡村的文化盛宴,深刻展现了文化特派员在其派驻区域精耕细作的创作成果。

  老灶台重拾烟火记忆

  “小时候村里几乎每家每户都有灶头画,一幅幅仔细勾勒、寓意丰富的灶画,能使整个厨房都热闹起来。没想到这次能在文博会上重新看到如此鲜活的儿时记忆,很惊喜。”市民余女士告诉记者。

  灶头画又称“灶壁画”“灶花”等,是一门历史悠久的江南传统民俗艺术。灶画师傅以灶头为载体,用烟灰、水彩、水粉颜料在农家柴灶各部位上绘制吉祥图案和文字纹样,颜料则大多选用红色、黄色等较为喜庆的色彩,体现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流行在拱墅区半山街道石塘社区一带的灶头画具有文化性、地域性的重要特色,是大运河文化的组成部分。展区现场,一口巨大的老灶台格外醒目,上面画着象征平安福禄的葫芦、寓意花开富贵的牡丹和喜鹊等。“2009年,半山石塘灶画被列入第二批浙江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扩展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胡永兴,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画灶头画,已坚持了几十个春秋。现场灶头上的画就出自胡永兴之手。”结对石塘社区的市级文化特派员许卓恒告诉记者,经过多轮调研,他发现当前灶头画正处在濒危的状态中,此次将老灶台搬来现场,就是希望重拾烟火记忆,保护和唤醒这项非遗艺术。

  现场体验,零距离感受非遗

  憨态可掬的熊猫、威风凛凛的神话人物、惟妙惟肖的传统美食,在展区内的手工面塑展位上,陈列着各式各样的精美创作。

  “这些都是我和团队同事特别为文博会制作的。”杭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钱塘区文化特派员、区首批非遗面塑代表性传承人黄小明告诉记者。

  面塑,俗称面花、花糕、捏面人,其制作以面粉为主料,调成不同色彩,用手和简单工具,塑造各种鲜活生动的形象。“面塑作为一门古老的艺术,可以说是我们中国自己的手办,我一直想推动它走向更广阔的世界。”黄小明坦言,此次将面塑带到文博会,就是希望借大型展会的平台,增进与不同年龄层人群间的交流,激发更多人对面塑的兴趣和热情,共同推动非遗发展。

  现场,一个个精巧、生动的面塑作品吸引着年轻人们的注意。“这是我第一次体验做面塑,真是太有趣了,感觉一下子拉近了自己与非遗的距离。”市民齐女士在现场老师的指导下,着手尝试制作面塑摆件。

  以桃为媒讲述乡村变迁史

  面塑一旁的皋城村“桃花坞”展位同样热闹非凡。作为本次文博会“省级文化特派员”展位,“桃花坞”以文旅为抓手,展示了包括桃花枝、桃花胸针、桃花扇、桃耳环、桃花竹簪等在内的数十件冷瓷“桃系列”作品。这些展品都出自上城区丁兰街道新联会副秘书长、东林桥社区幸福邻里坊手工匠人章月芳之手。

  据介绍,冷瓷手作技艺源于汉代面塑,却又在材料与技术上实现了创新。相较于传统陶瓷,冷瓷不仅更加坚韧耐摔,其制作工艺也更加简便灵活。

  “第一次见到冷瓷的桃花,没想到这么逼真。”前来观展的市民韩女士赞叹不已,“之前我们对冷瓷确实没有太多了解,这次通过展会更深入地知道了这一独特的制作工艺。”

  皋城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俞建国告诉记者,本次参展的“桃花坞”是省级文化特派员阎敏为皋城村量身定制的文化项目,落地后将成为一个集非遗、文创、互动、户外休闲为一体的乡村艺术博物馆,希望以此为载体在保护和传承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同时,融入现代文化创意元素,吸引游客前来体验,实现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的双赢。

  “非遗是充满魅力的,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记忆、民族情感、地域特色和智慧结晶。”展会现场,多名文化特派员表示,他们将通过更加多元化的形式,让非遗走出“深闺”,“飞入寻常百姓家”,让传统文化在更大范围内可知、可感、可触、可体验。

  文化为阶,拾级而上。当创新的文化特派员制度,叠加以“向新力”为口号的老牌文化盛会,一场非遗与文创的融合盛宴,正展现出乡村优秀传统文化向“新”蝶变的强大生命力。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