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新闻 > 浙江

8年敲出一部35万字的村志

日期:2024-10-18来源:浙江风采网作者:浙江考试院教育官网

  358901字,用十指在键盘上打,需要多长时间?这是一道并不难算的算术题。可对于金东区多湖街道王宅埠社区的王顺行来说,这道题他“解”了8年。这个因意外高位截瘫,肩胸部以下完全失去知觉、十指不能弯曲的六旬汉子,靠一个用香烟外包装盒做的指套,一个字一个字敲出了一部村志。

  一句承诺 八年坚持

  王宅埠村距离金华市区不远,东湄街穿村而过,路旁一家不大的便利店便是王顺行的家。一楼前厅是小店,王顺行的妻子叶洪芬一边卖烟酒副食,一边照顾65岁的王顺行。

  王顺行躺在一张摇起的护理床上,面前的小桌板上放着一台笔记本电脑,他的右手食指套着一个香烟外包装盒做成的、约15厘米长的指套,正在敲击键盘,每打一个字要手掌与指套切换,反复操作很多次。

  这天,外头阳光很好、气温怡人,但屋内的王顺行已经戴上了毛线手套。“高位截瘫的病人对气候变化很敏感,夏天35℃以上就胸闷喘不过气来,秋冬到26℃以下,手就越发麻木了;一天只能忙3个多小时,超过4个小时就不舒服……”叶洪芬说。亲眼看到王顺行使用电脑的过程,才能感受他编写村志的艰辛,每个字都来之不易。

  2014年10月,听说王宅埠村的村志编撰计划搁浅,曾任该村文书的王顺行自告奋勇:“让我加入吧,我来试试。”

  王顺行从网上搜索村志组成架构,然后四处搜集资料:翻看16卷的东湄王氏宗谱,下载查询厚厚的《金华县志》,搜集村民的户口本、田地合同……天气晴好的日子,叶洪芬就用轮椅推着王顺行走家串户,打听挖掘村史故事。为了编好村志,王顺行还自学了制表、画图,统计制作村民信息表,绘制村街路巷示意草图。2022年底,他终于完成了《王宅埠村志》的编撰工作,正文设16章、72节,记载了王宅埠村从明清至今在农业生产发展、水利电力、村容民居、道路交通、村庄建设等方面的发展变迁。

  十首小诗 不屈人生

  “身残志坚始初心,投身志苑传文明。妻推轮椅走街巷,探访挖掘核信息。坎坷人生磨意志,甘洒余热写春秋。”这首并不十分规整的《修志感怀·其一》小诗,王顺行创作于编写村志时,在他看来,也是这件事让自己重燃了对生活的信心与希望。

  年轻时的王顺行学历不高,但是个酷爱读书看报的文艺青年。骑着三轮车运货、到建筑工地干活的他,随时随地会带着报纸、书籍翻看,《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保尔·柯察金是他最崇拜人物之一,只是他从没想过,命运会在自己半百之年时开一个巨大的玩笑。

  2007年12月8日,是王顺行永远忘不了的日子。那天,他在金华市区一个工地上干活,蹲在一个离地四五米的脚手架上给屋顶钉横条,起身时不慎掉落。被送到医院后,虽被救回一命,但颈椎神经完全损伤,造成高位截瘫。

  王顺行和叶洪芬都说,那是一场噩梦。“一开始人是蒙的,像是掉进了深渊。”好在妻子不离不弃,儿子非常孝顺,亲友的支持和鼓励让王顺行正视现实,重新开始生活。

  2008年,儿子花400元买了一台二手笔记本电脑,给王顺行打发时间。没想到,王顺行慢慢摸索,甚至重新开始学习拼音打字,在互联网上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他研究王氏来源、阅读历史故事,这也为他编写村志埋下了伏笔。后来,这台“祖师爷”级别的电脑淘汰下来,儿子儿媳又给他换了新电脑。

  “我的身体站不起来,但依然热爱生活。”王顺行说。困苦时,他会写一些咏怀小诗,如今已经攒下了十首,诗中没有对命运不公的抱怨,都是对生活的热爱与不屈的斗争。在最新一首《生命在跳动》中,王顺行写道:“走出阴霾看世界,人间处处有温暖。”

  生活中,残疾人面临着比健全人更多的挑战,身体上的残疾可能会限制行动,却无法限制思想和创造力。他们通过坚强的意志和不懈的努力,创作出许多感人至深的作品,为记录一个村子、一座城市的故事发出自己的光与热。

0相关评论